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热点浏览2010年十大科技成就1.“上海光源”通过验收中国迄今最大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同步辐射光源,2010年1月19日在上海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此举标志着中国这一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历经10年立项和52个月的紧张建设,已全面、优质、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即将正式对中外各学科领域的科研用户开放。22.AC313首飞成功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于2010年3月18日在江西景德镇首飞成功。该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3.8吨,可一次性搭载27名乘客或运送15名伤员,最大航程为900公里,可广泛用于人员和货物运输、搜索营救、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医疗救护等航空领域。33.首辆高速磁悬浮样车交付2010年4月8日,由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辆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在成都实现交付。此举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磁浮车辆国产化设计、整车集成和制造能力。高速磁浮列车可以达到时速500公里,车体具有与飞机相似的特性。2008年7月,该公司与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承担两节高速磁浮工程样车的研制任务。从合同签订到车辆交付,历时仅20个月。44.科技让世博更精彩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世博会弘扬了绿色、环保、低碳等发展的新理念,集中展示了人类最新的科技成就,彰显了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科技,让世博更美好。世博科技行动通过创新成果的规模化应用,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沿的技术成果全面助力上海世博会,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实力。55.我国自主研制出世界首台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2010年7月11日,由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在新桥医院投入前期临床试验。这是世界上首台专门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机器人系统。66.第四代核电技术自主创新获突破2010年7月21日,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首次临界,意味着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突破,成为继美、英、法等国之后,世界上第8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77.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10年8月26日,国家科技部、国家海洋局在京联合宣布: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88.“嫦娥二号”:为月亮拍特写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序幕。通过轨道修正、月球面前空中“刹车”等,“嫦娥二号”一步步靠近月球,从距月面100公里的轨道突然探身至近月面15公里,给月面虹湾拍下了特写靓照。99.“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问鼎全球2010年11月17日上午,国际超级计算TOP500组织正式发布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和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速度刷新国际超级计算机运算性能最高纪录,一举夺得世界冠军。1010.“高铁奇迹”:时速486.1公里刷新世界纪录2010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由中国南车集团研制的“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上午11时28分最高时速达到486.1公里。这是继今年9月28日沪杭高铁试运行创下时速416.6公里之后,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11为全面总结和宣传展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更好地将力量凝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上来,“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以下简称“展览”)。展览于2011年3月8日上午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12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研究与发展人员数跃居世界第1位,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额跃居世界第1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跃居世界第2位,国际科技论文数跃居世界第2位,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跃居世界第3位,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4位,研究与发展经费跃居世界第3位。本次展览的参展项目约600项,展板约650块、参展实物近1000件、模型150余件、多媒体150余件,此外,还有电动汽车试乘试驾、南极视频通话等互动系统70余项。13探月工程2004年嫦娥工程立项,2007年嫦娥一号首次成功奔月,2010年嫦娥二号续梦广寒,中国航天仅用七年时间就实现了绕月探测从无到有、从慢到快的突破,圆满完成了月球探测“绕落回”三部曲的第一阶段,为下一阶段的月面软着陆打下了坚实基础。载人航天继“神舟七号”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员的太空行走之后,中央在“十一五”期间批准了实施载人空间站工程,并同意载人登月工程开始前期论证。这意味着今后二三十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蓝图已经初步绘就,中国航天人已经走向叩问天宇的新征程。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油田资源探明率和采收率不断提高,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新型海洋油气钻探设备问世,储量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从勘探进入应用阶段,为缓解国内能源压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不断增加砝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在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国无线通信在“十一五”期间进入3G时代,TD-SCDMA加快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后续演进技术TD-LTE也已能够满足初期网络部署的要求。下一代网络和光通信等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重大新药创制新药专项作为我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举措,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超出预想的突出成果,向实现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改善民生的三大目标坚实迈进,未来数年有望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核高基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被誉为新时期的“两件一星”。近几年,龙芯处理器及基于龙芯的刀片服务器等代表关键技术的产品发布,国产操作系统渐成燎原之势,这对中国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高档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广泛使用的加工设备,代表一个国家制造业最高水平的各种高精尖装备,都有赖于高档数控机床及其数控系统。经数年技术攻关,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已在多个领域初步打破国外垄断,“中国制造”向高端的提升不再遥远。大型核电站专项随着国内核电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核电关键设备所需大型铸锻件开始成为一大制约瓶颈。目前,我国已完全实现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的国产化制造,具备了为国产核电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成套装备的能力。大型飞机“十一五”期间,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已基本完成前期准备、关键技术攻关和概念设计,“十二五”期间将开展型号设计试验、试制并完成首飞等工作。用国家力量重点扶持市场空间巨大但基础薄弱的产业,是“创新中国”战略的典型体现。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水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投入逾百亿元,包括湖泊、河流、城市、饮用水、监控预警、战略与政策六大主题。其中“十一五”期间投入超过40亿,为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提供科技支撑。千万亿次计算机2010年11月,凭借每秒2566万亿次的持续速度,“天河一号”登上了世界超级计算的“珠穆朗玛”,使世界头号超级计算机的奖章上首次刻下了中国的名字,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格局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标。深海载人潜水器在3759米的中国南海海底,我国首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了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而它的终极目标将是前无古人的7000米深度。通过深潜器的研制,国内相关行业的制造加工能力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重大传染病疫苗随着我国政府对疾病预防的投入不断增大,群众越来越接受自费注射疫苗预防疾病的观念,近年来国内疫苗产业增长快速,并进行了企业研发资源的重组。据预测,未来五年我国疫苗产业规模还将翻一番。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尽管面临不断加快的城市化步伐、层出不穷的水旱灾害层出不穷,但通过在各地农村创建粮食高产和资源高效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我国却连续7年实现了粮食总产和面积的“七连增”,并提高了种粮农民的收入水平。电动汽车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相伴而来的环境资源压力使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意义不断凸显。2009年初,“十城千辆”工程正式启动,电动汽车已从研发走向大规模商业化示范运行。高速铁路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中国高铁在几年间突破了制约速度提升的核心技术,使国产高速列车实现了由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的技术升级,同时带动了材料、航空、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上海光源中国迄今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坐落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具有建设60条以上光束线和上百个实验站的能力。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自上世纪80年代投入使用以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伴随着中国高能物理研究走向世界。2009年改造完成后,部件国产化率达到85%,主要性能指标亮度是工作在相同能量区的美国同类装置曾创下的世界纪录的5倍。LAMOST天文望远镜2009年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简称LAMOST),能同时获得4000个天体的光谱,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视场望远镜,突破了以往国内天文观测的瓶颈。核聚变研究装置世界首个成功运行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研究装置,由中国科技人员自主研发建造,将上亿度等离子体、零下269摄氏度超导磁体、超导磁体中每秒数万安培等多项极端条件同时高度集成,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极大。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台规模最大、能量最高、加速粒子种类最多的重离子同步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系统,该工程建设以很少的投资,创造了国际同类装置的最高性价比,预计将在3年内造福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南极天文台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内陆科考站——昆仑站,使我国获得了一个天文观测和研究的绝佳地点。目前,中国天文学者已在冰穹A开展研究工作,预计2011年将初步建成永久性的天文观测平台。1999年8月9日我国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金额达五百万元人民币在科学技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中国公民,将有可能获得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的高达500万元的奖金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1999年8月9日,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向记者宣布,国务院近日批准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方案》,作为本次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决定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奖金中50万元属获奖者个人所得,450万元由获奖者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或者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每年获奖人数不超过2人。在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同时,还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合作奖”,保留了原有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技术进步奖”。后三项奖的奖金也上调为一等奖9万元、二等奖6万元。徐冠华指出,奖励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鼓励创新,鼓励攀登科技高峰,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中新网1月14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他们颁奖。据中国科学院网站介绍,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河北徐水人。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密苏里矿冶学院硕士学位,1952年获欧特丹大学博士学位。1
本文标题:科教兴国,创新无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6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