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用文化的眼睛来看制度岳麓区梅溪湖小学吴静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学校管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经验管理,经科学管理,正在走向文化管理。任何学校制度都是学校文化整体格局中的一部分。本文深入探讨了制度与制度文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制度文化建设面对的问题,以及建设制度文化的基础。关键词:制度;制度文化;执行现象1:走进一所学校,发现每个班级的课程表上都设置了活动课和选修课,但据调查,实际上在更多时候活动课变成了学生的休息课。现象2:有的学校汇编了《制度大全》,文本很厚,条文也很齐备,但深入解读,就可以发现“就事论事”的情形比较普遍。现象3:一些学校制定的看似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制度,却可能因为只关注行为过程之前的起始状态或者之后的结果,而没有对两者之间的过程给予更多的重视,与此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往往是指标不治本,师生表面很温顺,内心却很委屈。分析:一、学校制度与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是指学校内部指导和规范各项教育活动、协调学校成员及各组织之间关系的规则体系。学校制度文化,简言之,即由学校制度所承载、表达、衍生和推动的文化,它是一所学校渗透在体系架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中的价值观念和风格特色,也是在生成和执行各类制度的过程中折射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学校制度文化是有形的制度与无形的价值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以有形的制度作载体,一方面以无形的价值在学校的诸多领域体现出来,不仅体现在制度本身,而且通过制度实施,体现在一切结构、组织、形式、过程、方法、技术、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之中,学校制度文化越发展完善,无形价值在上述各领域的体现与制度所承载和推动的文化越趋同。[1]学校的办学理念、原则,学校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都属于制度形态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中小学学校管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经验管理,经科学管理,正在走向文化管理。所谓“三流的管理看领导,二流的管理看制度,一流的管理看文化”。华东师大金忠明教授说过“文化和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制度的方向,制度是文化的落实。”从偏重制度建设到偏重文化浸染再到两者内在融合,让我们想到历史上很多次政治、经济、文化斗争怎样由极左至极右又到平衡,世间万物真是有着共同的规律,难怪古人曾说“一法通万法通”。曾经有人说,教育就是你忘记说学的所有知识之后还剩下的东西;我想学校文化则应是去除所有说辞后,所有师生呈出来的共性。所以,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会映射在学生的文明习惯中,展示到教师的行为风格中,体现于校长的办学理想中。要使学校制度真正落实学校文化,制定制度的关键是上下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符合人的需求和愿景。这样,才能使学校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实践行为。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需要面对的三个问题:1、强调制度约束,忽视主体活力。一方面管理者利用制度约束管理对象时,他们自己也可能沦为“制度”机器的一个零件。他们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设计者”、发起者、促进者、参与者、欣赏者、享受者的角色有可能因此而处于被遮掩的状态,甚至还可能会以“伪改革者”身份推行着落后的管理。另一方面,管理者习惯了听从安排,没有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管理者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包括教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生命活力,更难以激起自己内在的创新智慧。2、关注外显行为,忽视内在品质。一些学校改革制度运行过程中满足于表浅化的行为表现,忽视更深层次的内在品质。这一问题有三个具体表现:满足于表层行为指标的达成,忽视对深层观念的辨析;满足于短期行为效果的显现,忽视长远规划对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满足于对结果检测评价,忽视对过程的分析,尤其是促进人的成长的教育活动机制的辨析。3关注局部成效,缺乏整体视野。学校每一个领域的制度乃至每一项制度中得不同条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远未得到得到重视和研究,于是各项教育活动的整体思路格局难以清晰的呈现出来。究其根源,既在于落后的管理理念、教育观念让人见“事”不见“人”,见其浅行为而见内在心路历程,还在于学校成员(尤其是学校领导)缺乏雄心壮志、战略眼光,以致学校内部不同领域各自为政,缺乏相互沟通,更缺乏学校文化特色视角整合机制。【2】三、解决问题的方向:通过创新激发制度文化的生命活力学校制度应该是学校成员可以解读和创作的文化作品,学校成员在面对学校制度时,可以从新的发展需求来解读甚至结构它,然后更新制度内涵或者构建新的制度。除了有这样的勇气,还要有体现教育真谛专业的智慧,以便用教育的眼光读出制度之中的文化空间。进而建构出新的发展空间。这样专业的智慧可以启发我们选择解决上述的问题的方向,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出学校成员的生命活力,尤其是尊重学校成员主体地位,让他们敢于解读已有制度,创新新的制度,激发出创业的雄心、发展的智慧,充满信心地彰显自己的生命活力。思考:一、制度作为一种文化,它愈符合人的需求和愿望,这种制度文化就愈先进。下面就以笔者在学校体制改革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实行按岗分配,以劳论酬,岗多酬多,多劳多酬的分配方式。学校实现了全员竞聘制度。学校从每个岗位到每个教学岗位都由竞聘产生,一个人承担的岗位多,承担的任务多,就可以拿到多份报酬,比如:一个教师既是学科带头人,又是教研组长,还是班主任,他就可以拿三份报酬。新的激励机制的实施,带来了分配管理的现代化。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多数老师们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这就是先进的学校制度文化的体现,成为了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容。二、要把学校制度建设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为一个整体。学校基于管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不等于形成了制度文化,有人提出“学校文化制度是作为一种外部约束力对学校成员施加影响的,因为他的意义不仅仅是约束人的行为,而是通过学校成员对这些规章制度、行为标准、管理体系的认可和遵循,来形成他们基本一致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要让制度尽可能融入到各位领导师生的自主发展历程中,融入人的发展,化为内在的自主力量。只有当有形的可见的制度与那些无形的、有形的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内化成了学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制度文化才会最终形成。三、确保制度的高效执行。制度执行,是静态的“文本化”制度文化向动态的“人化”制度文化迁移的关键环节,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能否到位,主要取决于制度执行是否落实。而在不少学校,制度的生成不难,难的是制度的执行。有的学校甚至是制度制定有余,制度执行严重不足。其实任何一项制度一经颁布实行,就会或早或迟的产生效应(即时效应与后续效应),这种效应就是动态制度文化。即时效应的大小与旧制度文化影响的强弱,新制度文化是否深得人心,逆向非正式制度文化是否固厚有关系。因此,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力促制度执行落到实处,打造高效的制度执行力,更好的生发即时效应,不断的提升后续效应,除了公开民主的订立制度,以提高师生对制度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以外还要树立制度权威,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制度要起作用,就要有权威,而只有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制度权威才能得以树立,制度执行的效益成本性价比才会更高。所谓规范,就是依章执行,按程序执行。所谓公正,就是执行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处置准确,宽严适度,而且要公开透明,对事不对人,不循私枉法,确保所有学校成员在制度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不仅要公正的管理,还要公正的评价、考核和奖惩。所谓高效,就是通过深入调查获知真实原委,在维护师生合法权益、适当考虑情理的前提下,依法果断的执行。为使学校制度执行更加规范公正高效,必须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强调公平、正义、程序、成本、效益、质量、落实、细节、责任等理念意识,同时对制度执行的过程和结果加以有效监控,防止管理者滥用执行权,防止暗箱操作,防止执行变形走样。参考文献:【1】关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2009.11《现代中小学教育》【2】李伟胜:学校制度文化的自主更新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本文标题:用文化的眼睛看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