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的充分激发的兴趣
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的充分激发的兴趣望谟县第二中学郭大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自然科学,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实验占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地位,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重学生实验的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本文从课外小实验的开发和体验的角度,谈谈如何以课外小实验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兴趣.1以课堂为主体,适度拓展课外小实验课堂是物理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用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之上,去做一些课堂实验的延伸和拓展,这样不仅能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提升对课堂知识与技能认知,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新的收获和新的体验,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比如在苏科版声现象这一章节中,学生在课堂中已经能感受到实验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而教师在课堂中也通过实验室的器材和自制器材,通过多种器材、多种途径使物体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已经收集了很多感知体验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收获有效地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那么如果在课堂外,教师再次帮助学生拓展一些小实验来取代单纯的书面作业,效果会更加显着,比如书本中如何让酒杯发声,并试着发出多种不一样的声音,学生在课外用自己家里的酒杯,通过多种途径使其发展,学生做的最多的有下面三种:(1)敲击发声,并通过改变酒杯中的储水量发现敲击所产生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2)摩擦发声,这是很多学生所意想不到的,学生不小心在杯子的边缘沾水摩擦,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而杯子中的水量改第一变,也直接导致摩擦发声发生改变;(3)倒水发声,学生往杯子中倒水,随着杯中水量的变化,声音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学生这一项课外小实验再次帮助学生感受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且在思考振动源的变化,并听到声音的音调的改变,虽然第一课时还没有涉及到音调的概念,但是学生确实听到声音中的微妙变化,为后面学习声音的特征构建了丰富的生活前概念.2以验证为目标,提升学生的理解与应用很多初中物理教师严重缺失实践操作的经验,对问题的认识或理解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教师如此,教师教出的学生亦是如此.学生对很多物理知识或技能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比如,测电功率,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了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从理论角度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而这种理论上的纸上谈兵存在较大的不足,比如学生对这项测量能力的理解比较肤浅,对相关细节很容易忽略,而且很大程度上无法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就本实验而言,实际情况和理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会让学生失去掌握实际情况的机会.比如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更多更新而书本中无法涉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解决能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对家庭用电的真正认识,对学生现实用电带来巨大的帮助.因此,在课外让学生用自己家中的电能表和秒表来测量某一家庭电器的实际功率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学生在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去测量同一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因为这个巨大差距的实际存在而自发地去寻找其中的本质原因,从而提升学生对家庭电路的认知,也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用电注重分时用电的重要性.类似以验证为目标的课外实验还有很多,这些实验在学生亲自经历以后,能从实验的原理、细节、现象、结论等多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再思维、再分析,大大提升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并提升了相应的应用能力.3以失败为载体,解决思维中的疑惑点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很多实验教师是通过演示来呈现给学生的,其目的有的是为了导入新课,有的是为了解释相关现象,也有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某种物质的存在,这些演示实验教师一般都经过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中基本上以成功的现象展现给学生,因为课堂时间不允许一个演示在反复失败后再呈现给学生,那么实验本身存在的许多因素会影响实验成功与否,学生对于相关因素是有必要知道的,但是纯理论的讲解和介绍会让学生对相应因素的理解悬空,这种认知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对相关实验进行适当的体验,关键是让学生去体验其中的失败,让学生在失败中得到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改进,在改进中收获成功,哪怕其中的失败次数不止一次,这都无所谓,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失败后,能在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后收获真正的突破.比如,在学生学习摩擦力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会演示一个筷子提米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教师演示的目标是为了说明其中存在摩擦力,摩擦力让装有米的杯子不掉下,而本实验成功也有许多细节上的注意点,教师如果边做边讲解,很多学生不能完全投入到相应的细节之中,而老师布置学生回家自己也做一做这个实验,并让学生总结实验成功的几个注意点,这样的课后作业,学生会自己带着很多的好奇心去完成这个本来就有点出乎意料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会经历多次失败,比如米上没有加水,比如米粒与米粒之间比较蓬松,比如筷子插的不够深,等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本实验的成功,而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说明了摩擦力的存在.因此学生经历了失败,更经历了思考,在思考和成功之后,学生不仅突破了原来存在的疑惑点,还真正理解了相关物理知识或规律,真正吃透了其中的物理规律.4以创新为引领,真正促进课后再飞跃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提升其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只有不断地创新第一,才有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也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再思考、再分析,从而促进创新意识的渗透,创新精神的培养.比如学生学习好浮力以后,在计算题的训练的过程中,会做一个密度计的题目.例题学过浮力知识后,小军用一根筷子和一些铁丝,自己制作了一个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他把密度计先后放入水和酒精(ρ酒精=0.8g/cm3)中,密度计均处于漂浮状态.李明在密度计上面记下了两种液体液面所在的位置a和b,但他忘记了刻线跟液体的关系.请你告诉他,刻线b对应的是(水/酒精).如果把这个密度计放入足够多的密度为1.2g/cm3的另一种液体中,它将(漂浮/悬浮/沉底).学生会通过作图、受力分析、等式的构建等一系列的过程,会借用这样一个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也知道其中的原理,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以后,对于学生本身的能力提升大部分体现在应试能力方面,有些教师为了提升这个能力,会变化题目的已知条件,对题目进行一定的变式,比如创设新的情景等,但是没有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把这样的应试题目变为:回家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去制作一个密度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理分工.这时有的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很广的,有的学生的思维深度也是很广的,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充分收集自己在浮力这一章的物理知识,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综合科学素养,从第一密度计制作的设计、取材、制作、改进、分析、成功,等等,每个环节都激励了学生深度的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整个密度计的制作过程中就体现出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比如取材有很多种,来自于学生易得易做的简易器材,而实际在学生参与后,发现每组做出的密度计都不一样,但是最终的结果却让人欣喜,有很多设计是教师都根本没有意想到的.比如,做密度计的材料就五花八门,有的用吸管,有的用筷子,有的用橡皮泥,但是最终都成功了.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中是不包括应试素养的,物理实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一味地设置题目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的过程中,更应该思考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课外实验活动就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发学生的课外实验,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分析、论证能力,在这些能力提升的同时,应试就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而是学生踊跃表现的一种方式而已.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课外小实验的充分激发的兴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79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