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教案2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14
11诗词二首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泽东创作这两首词的历史背景。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两首词。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具准备:课件(长征路线图)、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朗读诗题2.“七律”代表什么?“长征”呢?3.检查,个别朗读全诗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1.教师朗读,学生思考: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长征图”?2.小组讨论3.交流:腾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4.在这几幅图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幅图?读读说说自己欣赏的“图画”;还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讲一讲自己欣赏的理由。5.学生自学,在诗歌的精华处圈圈画画6、全班交流:谈自己欣赏的图图。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a“腾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1)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想象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3)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呢?(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4)再带着对红军崇敬的心情读一读。b“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2)补充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的险恶。(3)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4)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c“喜踏岷山雪”(1)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读一读。(3)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4.加深理解,回归全文。a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可以体会到,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b那毛主席为什么只写了五幅“征难图”?(它是由几幅画构成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诗只选几个典型的画面作艺术概括。)三、播放歌曲,提升情感。1.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2.播放歌曲四、朗读背诵,布置作业1.熟读成诵。2.课后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感受其诗词的风格。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课题。复习导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3.板书课题:清平乐·六盘山4.课题质疑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3.自由读课文。4.自学生字及词语。坐姿端正,自由出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读不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音,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5.汇报交流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缨、缚读准后鼻音字:缨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3.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四、创作背景。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五、理解课文,感悟朗读。1.过渡: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2.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1)找出两个带有“一边……一边……”的句子“毛泽东同志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2)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一种苦尽甘来的激动,一种历尽艰辛的轻松,一种大局在握的豪情……)学习词章《清平乐·六盘山》。(1)指名读词额上半阕和下半阕,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2)指名反馈:上半阕,作者看到了什么?(3)师导: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请大家把词中的句子画出来。(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说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6)指导有感情朗读。(7)引导背诵。与辛弃疾的《清平乐》相比较,看看有何异同。六、课堂练习。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在_____年____月,在_______写的。2.不到长城非好汉,使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指——,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板书设计:11诗词二首七律·长征腾越五岭图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英雄气概飞夺泸定桥乐观精神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9月毛泽东(革命乐观主义、壮志凌云)
本文标题:教案2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2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