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鸡西市石墨产业现状2014
鸡西市石墨产业现状分析鸡西市石墨资源十分丰富,远景石墨资源储量8.5亿吨,占全省的57%。已探明资源储量为5.4亿吨,矿物量4117万吨,最高品位22%,平均品位7.97%。在我市所辖三县(市)六区中,恒山区和麻山区是石墨矿产资源重要分布区,两区资源矿物量占全市总量89.78%,密山市、鸡东县、滴道区、梨树区等也有少量分布。我市石墨具有工业利用价值高,矿区成型条件优越,矿石埋藏浅,开采条件好,矿石含碳品位高,可选性强,易采易选等特点,是国内外少有的优质大型石墨矿床,按目前开采量计算,我市石墨资源可供开采在百年以上。一、石墨产业基本情况我市石墨生产始于上世纪30年代,经过70多年的发展,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经历了从粗放、零星、低水平到相对科学、集约、深加工、高产值的曲折过程。矿山采选工艺技术,生产规模,产品档次,经营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年来,鸡西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和省提出大力推进新材料、优先发展重点矿产资源业的契机,提出了打造“中国石墨产业之都”战略构想,把发展石墨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石墨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已形成了石墨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石墨深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发展局面。一是石墨产量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我市已形成集采选、加工为一体产业基础坚实的9个石墨生产加工链条且不断延伸。截止2013年,我市石墨精矿产能达到30万吨,中高碳石墨精矿粉产量完成18.2万吨,同比增长2%,深加工产品3.6万吨,同比增长6%,石墨新材料产值11.4亿元,利税6959万元,利润总额1.3亿元。石墨深加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会拉动我市石墨产业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石墨采矿、选矿及制品企业共28家。其中,深加工制品企业6户,占企业总数21.4%;采选企业共22家(单一采矿企业3户,选矿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78.6%。目前,我市在建石墨项目20项,其中,深加工项目16个,占项目总数的80%,“十二五”期间将陆续建成投产,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石墨产品由初加工逐渐向深加工、精深加工制品方向发展。我市石墨初加工产品结构为:高碳石墨近40%;中碳石墨占50%左右;低碳石墨占10%左右。我市优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生产高碳石墨、耐火材料以及球形石墨等深加工产品,还引进深圳贝特瑞、香港浩市公司、鸡西黑宝碳素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石墨深加工产品。三是技术装备水平持续升级。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石墨生产技术、工艺不断改进,已经形成了比较先进的石墨采选技术工艺,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采矿方面,以柳毛石墨为代表的大型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法,使用潜孔钻、凿岩机、挖掘机、推土机、自卸汽车等设备,穿孔、装运等工艺环节已经做到大型化开采。在选矿方面,主要采用精矿再磨流程进行了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生产石墨精矿粉纯度达到90%以上,有的企业甚至可达到98%。再提纯方面,引进的浩市新能源公司采用高温热工提纯法,成功生产出纯度99.995%以上高纯石墨,为我市乃至国内石墨深加工企业做出示范。四是石墨企业快速成长。近年来,石墨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加速了石墨产业发展。我市企业依靠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石墨企业开始走向良性发展轨道。28户石墨采选企业年处理矿石能力350余万吨,石墨精矿粉能力30万吨左右,主要产品有:中、高碳石墨精矿粉、高纯石墨、球形石墨、可膨胀石墨、石墨纸、锂电负极材料等。6户石墨深加工企业集开采、洗选、深加工为一体的石墨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二、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我市石墨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并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以下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和障碍。对于我市打造中国石墨产业之都来说,破解难题、闯出新路是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严重。我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几家石墨企业发展到现在的28家,企业数量翻倍,产量翻倍,但是石墨深加工产品却始终未能得到长足发展。有的石墨企业生产工艺与生产设备落后,选矿产出率低,尾矿含石墨量高于山东的石墨矿石。此外,还存在开采无序、乱采乱挖、相互压价、互相拆台的恶意竞争现象,严重扰乱了我市石墨产业发展环境。(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附加值偏低。我市虽是石墨生产大市,但不是石墨强市,大多数企业都以采选为主,产品都是石墨的初级原料,产品单一。石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全市现有6家深加工制品企业,只占企业总量的21.4%;采选企业22家,绝大部分是小规模采选生产企业,除柳毛矿产能达到7万吨,4家企业产能可以达到2万吨以外,其他企业产能都在1万吨以下。二是产品结构主要为低碳石墨、中碳石墨和少量高碳石墨。2010年高纯石墨、球形石墨等深加工产品才投入生产。石墨深加工制品刚起步,品种少、档次低。三是产业技术依然沿用传统工艺技术,缺少创新,工艺设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石墨矿产勘探工作有些滞后。我市石墨资源开发较早,但地质勘查工作较为薄弱。现已探明开采的石墨资源,勘查控制程度比较低,80年代形成的19份勘查报告中,详查报告仅10份,资源深部和周边的资源尚没有勘查,实际资源储量难以确认。石墨矿产勘探工作的缺失和地质工作程度低,严重制约了石墨产业的长期发展。(四)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治理措施有待强化。近年来,我市石墨产业在污染治理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环境污染得到显著改善。绝大部分石墨生产企业在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方面已经达到国家标准。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加大石墨产业的环境治理力度,仍是当前亟待开展的重点工作。(五)研发机构及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缺少专门从事石墨研究的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人才,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还比较弱,适应市场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比重偏小,缺口还很大。由于区域差异,企业工资普遍比经济发达地区低,外招人才难度较大。(六)资金紧张融资较为困难。有些企业虽然项目有竞争力,发展形势良好,还是难以得到银行资金的支持。融资渠道少、资金紧张,已成为制约我市石墨产业发展的难题之一。三、对策和建议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石墨产业之都”发展战略,是根据国内外石墨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市资源优势做出的战略决策。要做好石墨这篇大文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合理整合资源。由政府申报并组织石墨资源勘查,取得探矿权,进而以控股的股份制公司取得采矿权。同时,对现有的采矿企业要加强整合,取缔小采矿,强化对柳毛国有矿床的科学管理,掌控和管理全市石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和最大价值。科学合理制定规划,按照资源条件和市场容量,确定开采规模,实施有序、合理开发,杜绝滥开乱采、采富弃贫现象。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创建驰名商标,统一打造鸡西石墨品牌,为石墨深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二)实现集聚发展。对现有园区进行合理布局,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规划,把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无污染的企业和项目摆放在园区,突出园区特色,引导同类产品的上下游企业相对集中,提高产业集聚度,实现群体规模,形成经济集约效应,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大投资强度,以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在园区内部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人才、供应、销售、咨询等各种网络建设,增强配套能力,延伸链条,降低成本,促进创新,共同发展。(三)拓宽融资渠道。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加强与各大银行的沟通联系,帮助企业解决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创造条件为企业争取更大的信贷支持,经常性的召开银企座谈会,积极向银行推荐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争取银行资金支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省级各大担保中心的沟通联系,积极帮助企业进行融资;大力吸引外资或民间资本,弥补企业贷款难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四)优化发展环境。建立石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给予支持;制定奖励措施。定期对企业进行考核,对产值高、效益好、纳税多的企业给予奖励;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树立以服务为重点的观念,增加服务项目,增强为企业服务的功能,真正建立绿色招投资服务通道,对域外战略投资者要做到既招得来,更要留得住。(五)发挥优势,吸引域外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利用石墨园区较完善的服务功能,发挥土地资源、煤电能源、劳动力充裕和廉价等成本优势,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在承接国外及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石墨深加工产业转移上,争取吸引有研发能力的大企业、先进企业到我市石墨产业园区落户,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并积极争取国家及省政策资金的支持。(六)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人才匮乏是目前影响我市石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引进一批石墨产业发展必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二是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以联合技术攻关、培训人员、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办讲座等形式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三是加紧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以域外大专院校及鸡西大学、技工学校为载体,定向培养或自主开设石墨产业急需的专业,为企业培养技术人员和技工;四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引进的人才给予优厚的待遇、提供发展的空间,营造创业留人的良好氛围。通过对人才不懈的培养和引进,着力培育一支素质高、懂管理、善经营,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企业家队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为我市石墨深加工产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文标题:鸡西市石墨产业现状20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29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