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64湖南科大社会心理学课件
1一、哪些人在研究社会心理学(一)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1、代表人物:G.奥尔波特。2、主要思想:心理学方法。个体心理的变化与过程,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条件;制约个体行为的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机制。3、着重点:个体变量的重要性。个体行为。4、主要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社会认知理论。5、基本的研究方法:实验法。(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1、代表人物: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库兹明。2、主要思想:社会学方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3、着重点:社会或群体变量的重要性。人们的社会互动。4、主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以及参照群体理论。5、基本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三)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1、[美]文化人类学家特雷安迪斯和郎伯特(1980)2、主要观点:通过比较文化的调查与访问,或在自然情境中对人们行为进行系统观察,或对档案材料进行分析、使用等来研究社会心理现象。3、着重点:强调文化变量的重要性。4、主要理论:文化与人格理论。5、基本的研究方法:跨文化的现场研究法。二、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有人对30条定义进行了归纳整理,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归为四类:(1)社会互动或社会交互作用;(2)人际关系;(3)社会影响(核心);(4)社会化。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二)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四、社会心理学的界定1.社会心理学应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人格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第2节社会心理学的成长史一、孕育时期两条基本线索一是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二是源于亚里士多德。弱点无法借用经验方法证明他们的假设,导致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哲学的分离。二、形成时期(一)形成的背景(二)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互渗透(三)三大直接来源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三、确立时期(一)Allport,F.H.与心理取向的实验1、社会促长实验;2、瑟斯顿和里凯尔特的态度测量研究;3、阿希的从众行为与米尔格雷2姆的服从研究。4、勒温的心理场论。人与人的关系、群体的形成、群体内聚力、领导作风和种族歧视。(二)乔治·赫伯特·米德的社会学传统首先是理论建设。乔治·米德继承了查尔斯·库利、威廉·托马斯等人的社会学传统,以《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年)一书为后来被赫伯特·布鲁默称之为“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其次是具体研究。(1)三四十年代进行的有关社区心理和社会流动的调查,代表作有罗伯特·林德等人的《中镇》和沃纳的《杨基城》。(2)公众舆论(民意)、恐慌、流言与谣言的研究,其中最富有成效的,是1935年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盖洛普运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的科学的民意测验。三)人类文化学的挑战1、马林诺夫斯基新几内亚特罗布里恩德群岛土著居民心理的研究2、马格丽特·米德南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和新几内亚的现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出版了《萨摩亚人的成年》(1929年)和《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35年)。3、鲁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探讨了个人心理与行为特征同其所处的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此揭开了现代科学国民性研究的帷幕。四、发展时期霍夫兰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的沟通与说服及态度改变关系的研究。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根据他对1940年进行的战时美国总统选举的调查发表了《人民的选择》(1945年)一书,对大众传播的社会与心理功能进行了出色的论述;而塞缪尔·斯托夫等人则在马歇尔将军的主持下对美军人员素质及心理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由此写成的四卷本的《美国士兵》(1945年)一书提出了“相对剥夺”的概念,丰富了三年前由H.海曼提出的“参照群体理论”。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的国民性格的比较研究。M.米德的《一个人类学家眼中的美国》(1942年)和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1946年)对美国的战争动员及对日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第3节怎样研究社会心理学一、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一)何谓观察法指研究者观察人们的行为,并对其测量值或行为的印象加以记录的方法。(二)观察法的类型1、根据观察程序的形式,可以分为结构化观察法和非结构化观察法2、根据观察的场所和组织条件,可分为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3、根据观察是否具有连贯性和持续性,可以分为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观察4、根据观察者的立场,可以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与半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进入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之中进行观察、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较早使用此方法的是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14年-1921年,马林诺夫斯基先后三次在西太平洋上的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从事当地的土著文化的研究。31923年,社会学家N.安德森加入流浪汉的队伍,写成了《流浪汉:无家可归者的社会学》。W.怀特在1936年—1940年对波士顿一个意大利贫民区进行研究,写成了《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二、相关法:预测社会行为(一)相关法指系统地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继而评估其关联性的方法。换言之,对一个变量在多大程度上能对另一个变量做出预测。(二)调查法相关法常在调查中使用,即选取一些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询问他们的态度或行为,研究者借此可以判断一些难以观察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调查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其中样本的代表性很重要。(三)心理测验法心理测验法,就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的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测验的信度与测验的效度。四)局限:相关不等于因果相关法只能告诉我们两个变量有关联,但社会心理学家的目的是确认社会行为的起因。三、实验法:回答因果问题(一)何谓实验法实验法是判断因果关系的唯一方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设计。研究者会参与者随机分派到不同的情境中,并确保这些情境除了自变量之外,其它的条件应完全一致。(二)实验研究的若干问题1、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1.被试的实验性欺骗2.对个人隐私的侵犯问题3.被试的痛苦问题2、倾向性问题实验者的倾向问题主试的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3、实验的效度问题社会心理学实验要注意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效度。实验的关键是维持较高的内部效度,即要确保除了自变量以外,没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到因变量。外部效度(externalvalidity)指一项研究的结果能够被概化到其他情境或其他人身上的程度。如何解决?1.重复性实验2.元分析3.。跨文化研究4.现场实验第2讲社会化—社会人是如何成长的?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何谓社会化一)不同视角的社会化1、社会学的社会化:偏重社会化过程中人与社会的互动,关注社会化规范的内化及社会角色的形成。42、心理学的社会化:偏重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人成长,关注个人的人格与自我的形成及一般的社会学习过程;3、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化:偏重社会化过程中文化的继承,关注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模式对其成员的共有人格及社会行为的影响。社会化:人们形成社会环境认可社会行为模式和对社会环境中各种刺激给予合适稳定反应的过程。(二)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1、继续社会化指成人经过基本社会化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模范的过程。2、再社会化指改变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的生活目标的过程。3、再社会化的形式(三)反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1、反社会化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2、反向社会化指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变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一)外化:社会教化或广义的教育1、概念: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2、分类:一是有系统、正规的教育;二是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二)个体内化1、含义:个体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等教育,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2、社会心理机制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第二节几种主要的社会化一、道德社会化定义:将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标准。理论:皮亚杰提出、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核心:儿童的社会化是随着儿童智力结构的发展而不断加以改变和提高的。皮亚杰的观点:他律阶段、自律阶段。科尔伯格的研究★采用比较文化和纵向研究方法,设计了九种两难问题,要求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被试对这些两难问题作出道德判断。★最著名的海因兹两难故事。★发现儿童的道德社会化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世俗水平(第一、二两大阶段),世俗水平(第三、四两大阶段),后世俗水平(第五、六、七两大阶段)。5二、政治社会化狭义的政治社会化:正式负有教育责任的政治家和政治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向公民灌输政治上的信息、价值观和政治信念的过程;广义的政治社会化:个人逐渐接受被现在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内容:(1)政治制度;(2)政治生活;(3)政策;(4)政治观念。三、社会角色社会化(一)1、何谓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2、社会角色的类型(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二)承担社会角色——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的出发点和最终成果就是为社会培养一个合乎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个人能否顺利充当特定角色,是社会化成败的标志。(三)性别角色社会化1、性征、性别、性别角色与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征(sex)性别(gender)性别角色(genderrole):指人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结构对男女两性所持有的权利及义务,有其特定的位置及期待扮演的角色,由此造成两性之间在社会学上的差异。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关于性别角色和规范的学习过程,是贯穿人一生的性别认同过程。2、性别角色如何习得(1)由模仿而习(2)父母亲有意的教导(3)由自我社会化而习得3、女性性别社会化的冲突女性先接受了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目标—成功的社会价值;但同时还学习到了有魅力的女性不用自己去争取这种成功,可以通过已经成功的男人而获得社会承认。四、法律社会化人在法律方面的社会化,是使法律规则、原则和概念从国家的外在宣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行为动机,从客观的行为标准转化为主观的行为模式,使立法精神和价值导向获得公众的认同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一、家庭二、同伴三、学校四、文化五、大众媒体第3讲自我意识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一、何谓自我意识6自我意识是自己对于所属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二、自我意识的成分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自我意识的特点(一)客观性(二)矛盾性(三)形象性(四)独特性四、自我意识的作用与作用原理(一)自我意识的作用自我把自身作为个体活动的参照自我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发动者自我使个体活动具有一致性、独特性、共同性不同的自我占优势时,引起不同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二)自我意识的作用原理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Flavell)元认知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理论一、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概述(一)个体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指标(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三)自我意识发展的前提与保证二、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社会经济地位(二)社会文化环境(三)家庭(四)角色扮演(五)他人的评价(六)参照群体三、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一)G.W.Allport的自我发展理论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二)G.H
本文标题:64湖南科大社会心理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3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