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课后思考题及答案doc
说明:此科目,是本人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的最后一科,已经顺利的高分通过。在此,十分感谢那些在文库里面提供资料的朋友。我曾在文库找寻找关于此科的有关资料,但是甚少,特别是适合准备自考的资料更是少的可怜。为此,通过自学为此科的课后习题整理出一分答案,仅供参考。此文献所有内容全部为本人键盘敲打,存在个别错字,十分抱歉。准备此文献的目的,主要是回馈文库,再者为那些自考线的同学提供一点点的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1、简述先秦文学理论概况。答:首先,先秦文学理论还处于萌芽状态。从远古至秦末期诗歌还没有完全从与音乐舞蹈的原始综合体中独立出来,散文还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人们对文学本身的性质、特征、还缺乏自觉认识。其次,先秦早期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而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著述之中。当时社会性质急剧变化,各阶级都企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寻找理论依据,整个思想文化领导出现了“诸子横议,百家争鸣”的生局面,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再次,在先秦诸子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会儒、道两家学派。他们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学理论批评的基础、对后世的影响极大。2、《尚书·舜典》关于“诗言志”的一段文字主要阐述了哪些问题?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答:主要阐述问题:第一,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达的、抒情的。第二,提出了读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阐述了诗歌内容、形式、和作用三方面的要求,认为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美,实现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理想人格。文学史上的意义:朱自清先生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古诗论“开山的纲领”,说明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3、孔子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其中心是什么?答:主要内容:第一,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孔子认为学读有多方面的功用,核心的东西就是为封建礼教、政治服务。第二,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上,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认为内容和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第三,主张“中和之美”。孔子在哲学上主张“中庸”,认为“过犹不及”,反映在审美追求上便是“致中和”。第四,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思想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具体地说是“善”与“美”两个标准。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但实际上孔是把思想标准(善)放在第一位,而把艺术标准(美)放在第二位。中心是:“诗教”,而“诗教”的中心点是为政治服务。4、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怎样的文学批评标准?答: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一个是思想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具体地说是“善”与“美”两个标准。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但实际上孔是把思想标准(善)放在第一位,而把艺术标准(美)放在第二位。5、墨子文学思想的重点是什么?他对立言、著文提出了怎么样的原则和标准?答:思想的重点:墨子文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尚用”、“尚质”,由此他提了两个重要的文学观点,即“非乐”说和“三表”表。“非乐”即否定和反对音乐。墨子把礼乐看成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对人民的生活生产是不利的。“三表”即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主张从关心人民生活出发,考察社会现实。立言、著文的原则和标准:墨子认为:“三”表乃是立言之“仪”,即著文立论的标准、法则。没有一定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及实际功用的理论、文章,等于痴人说梦,胡言乱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6、孟子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答:孟子虽然没有系统地阐述他的文学观,但他提出的“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和“知言养气”说,对我国古代文学批评鉴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他在文论上的主贡献。以意逆志:文学语言有其特殊性,如暗示、委婉、夸张等,说诗的人不应拘泥于语言文字而好高防碍对人之志的正确理解。知人论世:孟子认为一个称得上世界性的优秀人物,是不得以能够与全世界优秀人物交友为满足的,他将上与古人交朋友。所谓与古人交朋友,就是诵古人的诗,读古人的书。知言养气:知言是指能够看出各种言辞背后隐藏的实质。养气是指人的内在修养,主要是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思想修养。孟子把“养气”作为“知言”的先决条件,肯定了读者主体的思想水平和内修养在文学批评中的决定性意义。7、历来对孟子“以意逆志”说有哪些不同解释?你的看法如何?答: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认为以己(读者)之意推求诗人(作者)之志;二、认为以诗人之意推求诗人之志,所谓“就诗论诗”;三、认为从作品全篇的立意推求诗人之志。我们认为作者之志,读者之意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它们通过读者的能动作用而得到统一。所以我们赞同第一种说法。8、庄子文学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它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有何影响?答:内容:第一,庄子主张自然朴素为美。第二,论述了“言”与“意”和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得意忘言”说。第三,超现实主义的特色。影响:庄子高扬自然美的思想对封建礼教的繁文缛节及其自由个性的束缚和异化,具有一种反抗和批判的意义,在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自然朴实为极高审美追求的传统特色,也与之密切相关。对突破封建礼教,发展人的个性开拓思维空间和艺术想象能力,以及丰富文学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所以,庄子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闪耀着独分明和批判的光芒,对后世浪漫主义作家及其创作有显的影响。10、解释诗言志:“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达的、抒情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表现的感情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悲伤。文质彬彬: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文质并重,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兴观群怨:兴,感发,感触。指诗歌启发鼓舞读者的感染作用。观,观风,观志,通过诗歌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群,人与人之间的和同、团结,指通过诗歌互相交流感情,进面达到互相感化,增进团结教育作用。怨,指抒发怨情,评批不良政治的讽刺作用。三表: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主张从关心人民生活出发,考察社会现实。以意逆志:读者之意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它们通过读者的能动作用而得到统一。认为以己(读者)之意推求诗人(作者)之志。就是说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事物最精微的“道”,这是难以用语言直接表达的。德意忘言:庄子对言义关系的看法,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表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的认识实践的实际情况,但也明显局限性。因此通过“忘言”的方式,捕捉言外之意,才能真得意。第二章两汉文学理论1、两汉文学理理论批评概况。答:(1)开始初步认识文学和学样两个概念的区别。(2)两汉文学理论批评集中对《诗经》、屈赋和汉赋的研究讨论。(3)王充的《论衡》是当时思想界一部具有进步意义和战斗的“异书”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2、为什么说《毛诗序》的先秦文学理论的总结、发展?答:(1)关于诗歌的本质,《毛诗序》继承先秦“诗言志”的理论,进一步阐明了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特征。(2)关于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毛诗序》主要阐述了诗与时代政治的关系,强调了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主张。(3)至于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毛诗序》首次提出了“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3、为什么说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是贯穿《毛诗序》全文的中心思想?答:(1)《毛诗序》继承先秦“诗言志”的理论,突出了“志”中“情”的因素,提出了诗歌“吟咏情性”的著名理论。但是,它又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义”,主张用封建思想、礼教来规范这种情,使之不违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政治需要。(2)关于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毛诗序》主要阐述了诗与时代政治的关系,强调了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主张。《尚书》关于“诗言志”和一段文字和孔子论《诗三百》都十分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毛诗序》把它具体化为美刺、教化两个方面内容,对人民是“教化”,统治者是“美刺”,其根本目的是维持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和制度。4、司马迁的文学主张集中表现在哪此方面?有何进步意义?答:文学主张集中表现两个方面,(1)提出了著名的“发愤著书”说。(2)给屈原及其作品以高度评价,对屈原的批判精神的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进步意义:(1)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诗可怨”的思想,启发韩愈“不平则鸣”、欧阳修“诗空而后工”等,影响了中文学批评和中国文学史上一大批文论家和作家。(2)实录精神,深刻地影响到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的发展,后来很多文学家王充、白居易等皆以实录来衡量创作,所心也是要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原则。5、简述汉代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争情况。答:(1)淮南王刘安是第一个为屈原作品作注的人。他从屈原所处的时代,以及他身受迫害的经历,阐明了屈原作品产生的主客面原因,特别肯定了屈原作品“刺世直諫”的批判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东汉班固不赞成刘安和司马迁对屈原其人其作品的崇高评价,他从封建礼教和“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出发,把屈原的伟大人格和批判精神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一笔抹杀了,反映了这个正统的封建阶级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理论的极端保守和落后。(3)东汉的王逸不满班固等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指责,并与之针锋相对全面批驳了他们的一系列谬论,进一步发扬刘安和司马迁的思想,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很高的评价。6、王逸的《楚辞章句序》主要阐述了哪些问题?有可积极意义和局限性?答:主要阐述的问题:(1)屈原作品的产生及其流传。(2)驳班固“明哲保身”、“露才扬己”的谬论。(3)阐述《离骚》在创作手法上“依经立义”的主旨,驳班固,同时高度肯定屈原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不朽价值和崇高地位。积极意义和局限性:(1)全面批驳了他们的一系列谬论,进一步发扬刘安和司马迁的思想,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很高的评价,成为汉代关于屈原争议的要重文献。(2)王逸基本上站在儒学经学的立场来批驳班固和肯定屈原,反映了汉代经学对文批评的局限与扭曲。7、为什么说《论衡·超奇》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中“作家论”的滥觞?答:(1)提出了如何评价作者高下的问题。(2)强调了作家内在修养的重要性。(3)在评价作家作品的问题上,王充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8、王充文学理论的进步意义和战斗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在评价作家作品的问题上,王充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两汉复古之风盛行,文学批评也现了贵古贱今的不良倾向,王充反对这种保守倒退的习俗,主张实事求是的批评,而且把后世超过前代看成理所当然,这对于后世文学理论批评和创作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十分进步的文学理论。9、解释: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歌体裁,赋、比、兴是诗的三种表现手法。比兴:比,比喻。兴,起的意思。主文而谲(jué)谏: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发乎情,止乎礼义:诗歌抒情言志,但要符合封建思想、礼教,使之不能违背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政治需要。发愤著书:司马迁对社会现实和历史的认识和反思,从自己写作《史记》的切身体验和历史上许多重要作家的痛苦遭遇认识到一切伟大的著作是作家在“意有所结,不得其通”的情况下为“抒其愤”、“遂其志”,才得以产生的。博用能通:王充认为不能以读书多少为标准评价作者高下,而应该看他是否“博用能过”。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王逸论屈原作品产生,是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概况。答:(1)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自觉期。人们对文学的特征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逐渐从会儒家经学中独立出来。(2)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经学日益衰落,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要本性的变化。(3)文学观念的“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课后思考题及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3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