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的有效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追问,把学生引向问题的关键处、实质处呢?这是值得老师思考和探索的.可从以下三方面有效追问的策略,进行教学.一、精心预设,紧扣追问的落脚点课堂是互动、多元的,教师设计课堂追问在关注“文本”的同时,更应关注“生本”.在设计中对提出的追问,学生可能会有哪些反馈的信息,以怎样的方式来处理,都要作充分的准备,精心的预设,然后设计巧妙的追问,以达到最佳效果.1.目标适中在追问中,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否则教学会因无明确目标的追问而导致兜圈子现象或放羊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因此,设计的追问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易到难,层层推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机会,从而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2.难易适度追问一定要符合学生回答问题能力的实际,否则根本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写分层问题.一是增加新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问题背景;二是重述问题,利用恰当的语气强调关键字词;三是分解问题,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步骤问,在一环扣一环的追问中,学生同样可以领略到思维的乐趣!3.内容适量适量的追问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追问的内容并非多多益善,在设计追问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来确定,要在关键点上追问,那些无目的的追问和脱离教学内容的追问,实际上是在浪费学习时间,甚至会引起学生混淆.二、捕捉时机,找准追问的切入点追问是动态的,把握好追问的时机很重要,超前则没到火候,滞后则会冷却.追问应当是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有待思考,又把握不准的时候;或者学生发现了疑问,急于寻求帮助解答的时候.这样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会发生顿悟和飞跃.1.错误处追问----巧妙纠正学生在探索知识的旅途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对此我们不应惊慌失措,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如:我们在教学这样一道题时“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另一辆每小时行5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要求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列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第一种270÷(40+50)=3(小时),第二种270÷40+270÷50=12.15(小时),这时教师追问:“到底哪个正确呢?”针对这两种情况,学生都感到疑惑不解.师继续追问:“得数怎么会不相同呢?找找原因,是不是计算错了?”教师这适时的“追问”坦然公开了学生的错误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阐述自己的想法,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2.歧异处追问---去伪存真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思考与见解,甚至鼓励他们“异想天开”.教师在学生产生歧异处进行追问时,教师追问的语言要在保护孩子自主探究热情的同时,还要把学生的“偏离”进行冷处理.如在教学《分数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二分之一以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学具创造出新的分数吗?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刻展开了操作,相互讨论,并展示出自己的“创作”:有的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有的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有的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三次,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都是它的八分之一;还有的通过测量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五分一……学生纷纷展示了自己“创造”的分数,整个课堂学习环节中学生通过操作,由仿到创,在“创造”过程中不仅认识了许多新的分数,而且通过教师“不同的折法为什么都表示四分之一”等问题的追问,深化了对分数的认识.3.精彩处追问乘胜追击教师要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疑,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想象空间,让教学中的“节外生枝”演绎出独特的价值.如在教学《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时,先让学生解答:1000-356=,在交流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只有一名学生说他不是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当时让老师很意外.师追问:那你是怎样做的,能告诉大家吗?生:我是先用999-356算出结果是643,然后再加上1就是644.老师继续追问:“你怎么想到要用999来减呢?”生充满自信地说:“因为999减任何一个三位数都不要退位,计算起来简便,我口算就能算出了,现在被减数是1000,只要把算出的结果再加上1就可以了.”不言而喻,正是由于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因势利导,适时追问,才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课堂呈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景象.三、提升资源,挖掘追问的生长点1.以点带面,适度提升追问的对象是灵活的,可以追问同一名学生,同一个小组,也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转而询问其他的同学,其他的小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身上索得多种答案,让学生之间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如:《搭配中的学问》一课,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2件上衣和3条裤子的搭配方案.生1:我是用连线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生2:我是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生3:我是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的,2×3=6种.解决搭配方法的问题,按要求学生只要掌握连线或列举的方法就可以,但第三名同学受到前两名同学的启发,用列式的方法加以解决,作为思维层次来讲更加的高级.教师马上追问:“你们能听懂他的发言吗?”短短的一句话,这个追问是产生在学生发生疑问的基础上,老师的追问能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2.教师介入,引领提升当课堂中有学生出现说不明、道不白或者无法准确表达的情况时,这正是学生思维混沌的具体表现.学生的“混沌”恰恰说明他们有想法,说明他们有发展的需要.这时候老师必须助学生一臂之力,点出重点问题,要求学生再度回答,发挥教师引领的作用.如《年、月、日的认识》教学时,在探究平年和闰年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信息填表.师:通过统计,你认为平年和闰年的出现有何规律?生: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师追问:3个平年,1个闰年,换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生:四年一次师:对!所以我们可以用除以4的方法来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体会“4的倍数的年份是闰年”是教学关键,而生1的发现“3个平年,1个闰年”还不足引出除以4的方法,所以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3.转变角色,同步提升在课堂追问时,有时学生就是出不来老师所认为的好方法,可老师就是不敢说,还是引导再引导,启发再启发,结果时间浪费了不说,学生还被弄得不知所措.其实,教师是学习的一员,当正确方法出不来时,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并提出来.如在教学这样一道题时,有25人乘车去机场,一辆面包车限乘8人,一辆小轿车限乘3人,该怎样派车?(学生独立解决)生1:只派面包车,25÷8=3(辆)……1(人),答:派4辆面包车.生2:只派小轿车,25÷3=8(辆)……1(人),答:派9辆小轿车.生3:两种车都派,2×8=16(人)3×3=9(人)16+9=25(人),答:派2辆面包车和3辆小轿车.师追问:还有吗?(学生无语)……师:两种车合派,还有2种方案.3×8=24(人)24+3=27(人)3×6=18(人)18+8=26(人).在以上片段教学中,教师大智若愚,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租车3种方案时,教师进行了追问:“还有吗?”此时学生互相观望,一副无语的样子.当学生学习“卡脖子”时,教师可适当引导,但在引导无果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以长者或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并提出来.既节省时间,也提高效率.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课堂追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道路上,能成为一个智慧“追问者”.
本文标题:课堂追问的有效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4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