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一、基地分析基地位于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的北侧中央森林公园中,北侧为象山宿舍区,南侧为一个湖,西南侧为北苑食堂,西侧为镜湖,东侧为逸夫图书馆,整个地势高差达20米,山脚下为学校创始人时钧先生的石雕像,周围环以各式花草,并且沿石阶而上,右侧有一层层叠落的叠水景观,在半路有一个休息平台和亭子,山间的道路都是以木栈道为主,沿着山间道路走便可以到达图书馆。基地附近流线以从南侧篮球场东苑食堂以及教学楼和东侧图书馆的为主,次要流线从西侧北苑食堂来的。主要节点为南侧十字路口以及东侧图书馆门口。为了符合地形以及周围景观,主要入口应放在南侧或东侧,主要景观面以看见西侧镜湖和南侧的湖景为主,考虑到较大高差,应采用园林分散型布局,主要建筑风格为较江南式的现代中式风格。二、建筑系馆的基本功能“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功能表现为内容,空间表现为形式,二者联系不可分割。它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理论中,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不同的功能将产生不同的空间形式,而不同的功能组合也会导致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组织方式。⒈教学:建筑系馆的教学部分根据教学的需要,以课程设置为依据,主要分为教室、实验室、资料室等。教室以专业的设计教室为核心,辅以评图室、展厅、多媒体教室、机房、美术教室等。这是学校中其他院系所不具备的空间,也是建筑系馆的独特之处。实验室包括物理(声学、力学、光等)、模型、色彩等辅助教学的实验室。此外为了增加与外界的信息和理论等的交流活动还配有报告厅。基本上每个建筑院校的建筑系馆都配有大小不等的报告厅。⒉教研:与中小学不同,大学的院系除了教学的功能外还承担科研项目,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科研成果决定了一个系在相关领域中的位置。建筑系通常以教授为负责人,吸收青年教师加入,以共同研究的课题为中心成立工作室或由授课和研究方向相近的教师组建成教研室,兼具课题研究、工程实践、和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的功能。⒊管理办公:院系都拥有独立的行政管理体系,所需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设备用房等。这是校园中各院素共同具备的功能空间。基本功能空间空间形态特征取决于功能需求,而基本功能空间的特征具有内向性与独立性,它保证了学习、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与外界的干扰。基本功能空间按其特定的功能进行区域划分,这样便于管理和使用。建筑系馆与其它教学建筑的共同点是一般都将教学、教研与管理办公划分在不同的区域内。其中教学空间所占的比重最大,是建筑的主体空间,而且建筑系馆的空间特点也主要体现在教学空间上影响教学空间形态的因素主要为教学方式和内容。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讲究经验的积累与创造力的培养。自古无论中外都是以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的。即使在现代,建筑教育虽然形成了一套学校教育的模式,但学习方式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师生间面对面的指导与交流,而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又决定了对学生的训练涵盖了艺术与技术等许多方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建筑系馆的教学空间设计,并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教学空间特点。因此以下主要针对教学空间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Ⅰ设计教室:设计教室为建筑系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它在使用上要满足授课、讨论、绘图、制作模型,展示等功能,此外不同院系培养方式不同而对设计教室的要求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系馆,在不同时期教育方式的改变也会影响设计教室的空间。因此设计教室空间需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如作为建筑老八校之一的清华大学建筑系馆,属于国内资格较老的建筑系馆,早期的教师格局为典型的封闭式格局,各班之间交流较少。随着学科国际化的发展,清华大学建筑系馆改变了教学方式,将所有建筑教室打通,形成全开放的教学空间,使学生从保守、封闭走向交流、开放。设计教室常见的空间形式有两种,以班级为单位(常以25.40人左右为一个班),空间尺度较小的设计教室,这里称其为小教室。而年级共用甚至跨年级、专业共用的教室,由于空间尺度较大在这里称其为大教室。1小教室:空间内使用人数相对少,空间尺度小、空间形态比较单一,容易形成并列的均质空间,其空间尺度的设定与普通小教室不同,主要取决于其设计活动的特殊需要。小教室形式具有空间组织灵活的特点。通常情况下,一个班一个教室,这种安排优点是方便管理和教师授课,缺点是各班之间缺乏交流。如:同济建筑与规划学院的明成楼设计教室,可容纳25人的教室,为开间7.2米,进深9.6米的矩形空间。郑大建筑学院新系馆方案中的设计教室为开间15米,进深7.5米的矩形空间,每班约35人。2大教室:由于使用人数多,且包括不同年级甚至专业的学生,因此其空间形式变化较多,而大的空间尺度,决定了它在采光照明以及结构形式的设计上与小教室有很大的区别。它还影响了建筑整体的空间组织方式进而决定了该系馆的建筑形态特征,同时也决定了该建筑学院的教学方式。大教室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A.大通间式:即以一个大尺度的完整空间作为设计教室。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密斯于1950-1956年为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的建筑与规划学院设计的克郎楼他将设计教室放在面积为120mx120m的没有柱子的大通间内,可供当时400名学生使用,仅用一人多高的活动木板来划分区域,并与评图和展示空间形成即分又连的流动的空间特征。此外还有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于六十年代建成的旧馆也采用该种大通间式的设计教室,在结构上采用倒伞型薄壳顶覆盖。该设计教室为当时四个年级学生的共用设计教室。相对来说这样的空间适合学生人数以及专业划分不太多的院系。另外还有一些是按照年级或教育阶段划分的,如:天津大学建筑系设计教室就是每层有一个16mx23.7m的大教室,供一个年级90人使用,共有5层。这种空间的特点是能够强迫各级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促进知识的传播,有利于整个院系学术气氛的塑造。B.阶梯型空间:空间内地面呈阶梯状降落形成区域划分,不同专业或年级处在各自的区域内,同时它又具有大空间的完整性。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设计教室采用一个巨大的中心设计教室,供建筑、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学生共享。设计教室呈阶梯状层层下降的地面,如同舞台般每天上演着各种设计过程和成果。屋顶是巨大的倾斜钢网架玻璃顶,不仅起到了采光作用,还将室外美景尽收眼底。设计教室成为该馆最大特色。又如: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新系馆设计教室:绘图空间为混凝土折板屋顶,以侧向天窗采光,从三楼高度以半层高差逐渐下降,直至落到地面层,形成五个区域,分给五个年级使用。C.复合型空间:在大空间内设有夹层,利用楼梯或坡道进行空间上的连接。形成既分又合的空间形式,这种教室一般都是通高两层,可利用侧立面开窗采光。空间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如:耶鲁大学建筑系馆设计教室,中间为通高两层的大厅,两侧有夹层,空间开敞,通高的侧立面有落地玻璃采光。Ⅱ评图室评图活动是建筑设计学习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是由教师对学生设计成果的分析和评价,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与教师交流,并听取不同意见的机会。因此评图空间是建筑系教学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应考虑满足悬挂图纸和摆放模型,许多评图空间还具有作品展示的功能。评图空间在空间设置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独立空间设置,另一种是结合其它多功能空间设置。①独立空间设置其优点是安静、少干扰。但在空间形态上不同于其它独立空间具有明确的封闭性。评图空间普遍具有较为开敞、通透的空间特征,目的是鼓励交流和观摩。②结合多功能空间设置:结合多功能空间如:多功能厅或中庭等空间,其空间形态更开敞更具公共性,适合更多人参与。这种结合方式是近年来的系馆设计中使用较多的方式,国内许多新建建筑系馆和老建筑系馆的改造都选用这种方式。这与教学方式开放化的趋势相适应。展示、交流等多种功能,为学生提供公共交往的场所。重庆建筑大学的中庭同时作为连接个功能空间的核心空间,评图时过往的学生驻足观望,了解其他年级的学生学习概况,听取各为指导老师的点评并能从中受益。Ⅲ实验室建筑系的实验室根据教学特色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的院系倾向于技术,实验室在建筑空间内所占比重就会很大,内容也比较复杂。有的院系倾向于人文、艺术,实验室就比较简单,且内容也会有所差别。不过建筑系所要具备的基本的实验室主要包括建筑物理实验室和模型室。①物理实验室:主要承担声、光、热等实验和检测功能,因此需要一个大尺度空间,此外在结构上有时也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大多位于建筑的底层或半地下层。例如:东南大学建筑系馆物理实验室就是一个以声学实验和检测为主的实验室。为了完全隔绝外界声音的干扰而达到理想的环境状态,实验室在结构上采用双层钢筋混凝土墙,且墙间留出1.5M的中空,地面下则垫有刚性弹簧减震层。这个实验室不仅用于教学,还承担科研的任务。②模型室:制作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空间概念,是将设计方案从平面构思向具体的空间形象推演的必要阶段。因此制作模型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过程。每个建筑系馆都应有自己的模型室,为学生提供制作工具和指导。模型室的空间尺度没有一定之规,主要是由教学特色决定。一般倾向于技术的院系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强调解决结构、材料等问题。模型室就是一个工程车间。国内大部分建筑院校的建筑系馆内没有单独的模型制作空间,都是和设计教室绘图空间在一起的,调研过程中很多学生提出了模型空间的问题,此部分的空间需求很大。Ⅳ公共交往空间建筑系馆的“公共空间可以解释为存在于建筑内部为教师、学生所使用和感知,而不产生直接教学活动的公共性活动空间。”以往人们对公共空间的认识总是停留在交通空间或辅助空间的概念上。随着教育思想的改变,教学活动的概念宽泛了,教学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开放、灵活。一些活动离开了教室,利用公共空间的开放性特征以达到更广泛的传播知识和交流信息的目的。因此公共空间逐渐成为了设计中被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许多新的建筑系馆都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空间构成要素⑴“走廊”空间:走廊、连廊、楼梯等形成的空间都属于线性空间具有连续性和方向感,具有动态空间特征。廊的基本形式分为外廊和内廊,建筑内廊的形式一般于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有关,一般北方学校的建筑廊道为内廊——如哈尔滨建筑大学,南方学校大多设外廊——如深圳大学。在这里将其归纳为“廊”空间。在使用功能上“廊”空间主要作为交通空间将人引导到目的地,它所形成的路线是人们天天、时时通过或可能通过或观念上通过的道路;并把多数空间要素相互统一并与更大的整体联系起来。人在空间内的进行过程中感知和使用。此外,它不仅是方向上的指引和传导,还是空间过渡的界质,能使人停留或导向两侧的功能空间,因此它非常强调空间的渗透。⑵庭/厅空间:门厅、中庭、内厅、过厅等节点空间都是趋于静态的空间形式。而门厅、中庭、内厅等在功能上起到集中或疏散人流,缓冲、过渡的功能,并具有场所的效能。因此将其归为一类。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a.门厅:门厅是建筑中出入口处的内部过渡性空间,也称进厅、前庭等,它是空间中主要“廊”的起止点,具有通过、接待、分流、过渡等重要作用。它有人流密度大的特点,且是人们活动的必经之地,应有足够的缓冲空间以满足人通行、停留等要求。进厅的位置分布、数量和面积均应随着人流量大小、流线的走向等实际情况分出主次,合理配置。b.中庭:最早是由建筑的中心庭院演化而来,它强调一种垂直的纵深感,是建筑内部公共性空间系统中被明确区别的,是最难忘的场所;内部公共性空间结构中最明确的要素;是空问序列的高潮。它能够提高环境系统的整体效益,是复杂功能和空间组织的中介,它既是目标空间,又是选择空间,具有交通、交往、休憩、展示等功能,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c.过厅:是停留、过渡、展示的场所,它与中庭或主要内厅比属于次一级空间。它与中庭/内厅的层次关系是教学建筑内部公共性空间层次的一个重要体现。过厅是很好的组织交通的方式,它通常设置在几个方向的廊的相接处或转折处,可与竖向交通设施结合布置,起到分配人流的作用;廊与人流集中的空间的相接之处,作为缓冲空间:进厅与大厅之间,或大厅与大厅之间,起着联系和空间过渡的作用。d.屋顶:屋顶空间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空间,很多校园建筑的屋顶都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而建筑系专业的师生充满创造力的把建筑系馆的屋顶利用起来,对有限的建筑系馆的空间环
本文标题: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5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