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六单元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
第六单元)(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课文)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一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4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充满了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本单元的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初步建立学生对句子的概念,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其理解课文的内容。“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园地六”有4项内容,分别是“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1.认识本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和偏旁,会写要求会写的生字和笔画。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课文。3.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及动物尾巴的特点。4.感受儿童诗的生动形象,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5.感悟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1.认识本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和偏旁,会写要求会写的生字和笔画。2.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及动物尾巴的特点。3.感受儿童诗的生动形象,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4.感悟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影子2课时比尾巴2课时青蛙写诗2课时雨点儿2课时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1课时语文园地六2课时,5影子)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它是我的好朋友”。本课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读起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学生对此较感兴趣。本课教学注重从生活现象引入,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生活体验,最后又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进行生活再实践。在游戏、活动中自主识字,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在”“后”“我”“好”4个字,认识三个偏旁“宀”“女”“月”,会写1个笔画斜钩。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过程与方法】课前准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难点笔画“”。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生字卡片,预习课文,观察生活中自己的影子。2课时1.通过对“影子”现象的研究,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兴趣。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游戏激趣组织学生玩踩影子的游戏,并让他们说说玩后的感受。(正音:影yǐnɡ子)二、学习课文1.有个小朋友,他也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影子,还写了一首小诗,想不想听听?(教师背诵课文)哪句话你觉得很有趣?根据学生回答正音。影(yǐnɡ)、前(qián)、后(hòu)、朋(pénɡ)2.试读课文。3.用各种形式练读课文。三、质疑探究1.学生质疑。预设:(1)影子为什么会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2)为什么说影子像条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2.自由探究。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读读书、或利用教室四周的灯观察观察自己的影子)进行探究。3.交流汇报。四、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读词语大屏幕显示:影子、前后、常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各种形式认读词语。影子小黑狗跟着好朋友陪着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会写笔画“”,认识3个偏旁“宀”“女”“月”。一、朗读课文二、认读生字1.各种形式认读词语。2.分开词语,各种形式认读生字。影、前、后、黑、狗、左、右、它、好、朋、友3.偏旁显红,看看哪些字的偏旁你已经认识了。4.学习新偏旁:宀、女、月。5.找偏旁游戏。将字的偏旁和字分开,进行组合游戏。三、小组认字比赛以5人为一单位,拿出各自准备的生字卡片,围成一圈,让同学介绍手中的字。如:我的前面是马字,一匹马的马;我的后面是友字,朋友的友;我的左面是飞字,飞机的飞;我的右面是鸟字,啄木鸟的鸟……如果有说错的,小组成员可及时纠正,比比谁说得又快又对。四、写字练习1.教学新笔画“”。2.学生根据书上的笔顺自学生字“在”“后”“我”“好”。3.交流自学成果,并做小老师提醒小朋友哪些地方不要写错。4.写字练习,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五、继续激趣,引导探究1.激趣:学了课文之后,你还有什么有关影子的问题想研究?(向教师提问)(预设: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什么时候影子很清楚,什么时候影子很模糊?什么时候人们喜欢影子,什么时候人们不喜欢影子?……)2.引导探究: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研究研究,感兴趣的同学也可学着课本上小朋友的样子,写一段小诗。影子在后我好一、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做能在课堂中营造浓厚的生活氛围,并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得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三、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质疑,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思维能力。,6比尾巴)这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共四节,第一、三节各有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第二、四节回答第一、三节的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中的六幅插图栩栩如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全文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扌”“八”,会写1个笔画竖提。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认识问号,读好问句的语气。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探究的欲望。【过程与方法】观察插图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书、说话的能力。重点练习朗读、背诵和认字。难点读好书中问句。教师:准备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的图片及相关动物的尾巴图,认读生字的卡片或相关课件。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文字、图片、玩具或模型等资料,注意留心它们尾巴的特点。2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一、导入森林里一年一度的比尾巴活动就要开始啦!同学们想去看看吗?好!老师带你们一块儿去。上车后请你们坐好并闭上眼睛,一边听儿歌,一边想想今天参加比尾巴活动的动物都有哪些?二、听配乐的儿歌《比尾巴》三、请同学们说说参加今天比尾巴活动的动物都有哪些?(随着学生的讲述,师在黑板上出示对应的动物图)过渡:它们都跟谁比,比的结果怎样,你们想知道吗?(想)那我们就到课文中找答案吧!四、初读课文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看清音节,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对照生字表,找到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3.同桌互读,判断对方读音是否准确。4.检查自读情况。(1)抽读音节卡片:bǐwěibāshuíchángduǎnbǎsǎntùzuìgōng(2)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包括第三声)(3)指名读课文。(谁愿意读,就请谁来读)(4)齐读课文。五、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1.学习第一、二节。(1)自由读一、二节课文,数一数这两节课文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共有六句话,前三句是问话,后三句是回答)(2)再读一读这两节课文,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一把伞)(3)结合图片,比较“长”和“短”。①比较猴子、兔子的尾巴。②比较猴子、松鼠的尾巴。③比较兔子、松鼠的尾巴。小结。通过比较,告诉学生“长”和“短”是一对反义词,是通过相互比较而得出来的。(4)指导朗读第一、二节。(重点指导读问句)(5)指导学生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读第一、二节的内容。2.学习第三、四节。(1)说明:这两节与前面两节形式相同,可以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3)结合图片,比较一下它们的尾巴,加深对“弯”“扁”“好看”等词的理解。(4)指导读第三、四节。(5)指导学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读第三、四节的内容。六、指导朗读,背诵课文1.用男女生对话的形式朗读全文。2.以板书和插图作提示,指导学生背诵课文。3.指名背诵。4.全班齐背。七、巩固练习,扩散思维你还认识哪些动物的尾巴?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比尾巴长短像把伞弯扁最好看认识“比”“尾”“巴”等11个生字,会写“长”“比”“巴”“把”4个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一、复习1.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3.抽读生字卡片。(读完即把卡片贴在黑板上)二、分析生字,记忆字形1.学习新的偏旁:扌、八,新的笔画“”。2.自学生字的字形。(1)看看哪些字好记?哪些字不好记?(2)想一想你是怎么记的?3.检查自学情况。本课可采用的记忆方法有:(1)形象记忆法。如:“伞”像撑开的一把伞。(2)笔画记忆法。如:“长”“比”“巴”。(3)部件记忆法。如:“把”=“扌+巴”。4.生字口头组词。比:比较相比比赛比美比一比巴:尾巴巴结长:长江长河长征长跑把:一把把手伞:雨伞花伞太阳伞降落伞三、指导写字1.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2.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定位。3.练习写字。四、指导完成课后“照样子做问答游戏”的练习比尾巴长比巴把教师应适当丰富教学形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更多动物的特点。总而言之,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明白小动物是我们人类最亲近的朋友。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拓展能力的培养。,7青蛙写诗)《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有五节。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的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合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乐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读2个偏旁。【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诗歌内容,拓展思维,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热爱自然的感情和审美情趣。重点1.认识生字。2.感悟诗歌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准备生字卡片和相关多媒体课件。2课时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情趣导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展孩子的语言。孩子们快看:(出示课件)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这时候,从池塘里跳出一只大青蛙。忽然,天空下起了小雨……(大屏幕显示课文第一节)2.师引读第一节,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写诗那种愉悦的心情。3.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青蛙写诗》,教师板书,学生举手书空,齐读课题。4.学习“写”“诗”两个字。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字词1.教师范读课文,生感知生字词读音。多有趣的一首儿童诗呀!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你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2.生自由读课文,感知生字词读音。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三、检查朗读,创设情境,随文识字1.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认读生字。2.进行扩词、说话练习。3.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1)师出示生字,齐读,检查读。(2)放回课文
本文标题:第六单元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89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