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四单元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时教案
第4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第4单元12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咆、哮”等生字,理解“惊慌、跌跌撞撞、拥戴、沙哑、呻吟”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2)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着力渲染环境;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走近人物,感受形象。3.情感与价值体会主人公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意义。【教学准备】学生: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六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同学们都看见过小木桥,踏过石板桥,惊叹于城市的立交桥,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桥,还有一种桥叫——生命桥。它是老羚羊为救年轻羚羊,牺牲自己,让年轻羚羊飞渡悬崖的桥;是蚂蚁为了让自己的同伴在烈火或大水中留下来而抱作一团滚过火、蹚过水的桥。这些都是动人心魄的桥。今天,仍有一座桥在演绎着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桥)二、提出要求,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样的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三、再读课文,感受“感动”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2.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第4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怎样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危急。)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党支部书记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1)先于村民来到木桥前,便于指挥。(2)号召党员同志排在后面,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3)不顾私情,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6.你觉得这是一名怎样的老汉?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四、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新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1.指名读第7自然段到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老汉先村民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汉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①比较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六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舍己为人。)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老汉是党支部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刚,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3.再读课文加深感受:选择第7自然段到第23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4个自然段。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一个片段。参考题目:爷爷,我们想您!老支书,慢走!挥泪送别老支书!我们永远纪念您!洪水退后……三、领悟写法,激发情感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1)巧妙地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第4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四、作业布置1.摘抄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2.用环境描写写一段话。3.排演课本剧。【板书设计】(生命)桥老汉洪水村民沉着、镇静凶猛惊慌失措无畏、英勇可怕毫无秩序不徇私情魔鬼跌跌撞撞【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情感渲染。在这节课中,我把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这样,对于“老汉伟大精神的感悟”这一教学目标而言,引领学生的情感无疑是一个催化剂了。2.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层层深入地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大精神。采用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策略,所以本节课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3.读、法、写相结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我们课堂上多的是感悟,少的是训练,因此,这节课在体会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后,我重点抓住“环境描写”这种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笔,整节课真正做到了以读学法、以法促写、读写结合。[不足之处]1.在教学中虽然力求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课文,但是在课堂上对语言文字的挖掘多了一些,让学生体会感悟少了一些;教师的点拨多了一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一些。如果教师的讲解少一些,那么就可以给学生多一些时间进行读写训练。2.备课中所设计的几个教学切入点,如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放在最后才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章所起的作用,这几点虽然都设计到了,但由于前面花的时间太多,没有点透,也是遗憾之处。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六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13穷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汹、涌”等生字,理解“汹涌澎湃、心惊肉跳、倾听、探望、忐忑不安、自作自受、湿淋淋”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感受穷人的高尚品质。2.过程与方法(1)结合写作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2)通过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3.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感受渔民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教学难点】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展开想象,续编《穷人》。【教学准备】学生:查阅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生字词语卡片。2.海风、海浪、钟声的录音。【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第4单元课时教案[教师专用]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入题: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新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今天让我们跟随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灵。(板书:穷人)2.引导预测:看到“穷人”这个课题,你想弄明白哪些问题?觉得文章重点应该叙述什么内容?3.以疑激读:那么,列夫·托尔斯泰有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写“穷人”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探个究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轻声慢读,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第二遍,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穷人都是谁。第三遍,仔细默读,将作者叙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看看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2.反馈初读情况:(1)出示重点生字,侧重正音析形。(2)指名若干学生,分段朗读全文。(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师评点,再选择难句适度指导。)(3)抓住“穷人”“场景”,讨论课文要点。①课文中依次出现的穷人是:桑娜、西蒙、渔夫。(板书:桑娜、西蒙、渔夫)启发:其中作者着力表现的穷人是谁?(桑娜。)②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作者描述了以下几个场景:场景一: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场景二: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抱回了她的两个孩子。场景三: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③启发:其中作者着力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桑娜与丈夫收养寡妇西蒙的孩子。)④依据三个场景,板书“中心词”:A.补破帆,等丈夫。B.看西蒙,抱遗孤。C.吐真情,得支持。课时教案[教师专用]六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教)三、细读课文,体会“穷”境1.谈话提示: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究竟穷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看桑娜一家生活得怎样。2.个人自读:找出体现“穷”的语句,体会感受。3.小组讨论:交流体现“穷”的语句,说说理由。4.班级交流:(可以打破课文固有的顺序,言之成理即可。)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1)我从“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看出穷。要是不穷,可以换新帆,不用去补了。(2)我从“这间渔家的小屋”的整个面貌看出穷。瞧,如果不是穷,就这么一间小屋,怎么可以又做客厅,又做厨房,又做卧室呢?如果不是穷,怎么能够一家七口全挤在一间小屋里呢?(3)我从“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看出穷,“这时候”就是“古老的钟声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甚至更晚的时候,渔夫是清早出海的,到深夜还没有回来,起早贪黑地干,那是因为穷的缘故。(4)我从桑娜的丈夫“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看出穷,海上风大浪急,小船在风浪中出没,那是拿命去搏,如果不是穷,谁愿意这样去冒险呢?(5)我从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看出穷,丈夫每天起早贪黑地捕鱼,妻子一天到晚做那么多的活计,不是穷的话,他们不必干得那么辛苦。(6)我从这一整个部分看出穷:一个七口之家,挤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家里的全部财产也就是这间破屋,一只小船,一张破帆,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活用品;为了生活,丈夫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妻子任劳任怨包揽所有家务、照料五个孩子,就是这样拼死拼活地干,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
本文标题:第四单元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时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0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