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2章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与适时生产制度
新世纪研究生教学用书·会计系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万寿义主编第2章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与适时生产制度2.1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2.2适时生产制度管理方法的新趋势就是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基准管理就是以公司外部或内部最优的业绩标准来衡量自身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管理人员不是一次性地确定基准,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对成本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们认识到降低成本要向本行业最好的公司学习,了解自身与最优者的差距并分析其原因,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作为基准实行企业再造工程,降低成本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企业始终可以找到使本年度成本和费用低于去年的方法,进而不断增强竞争力。2.1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2.1.1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内涵(1)基准管理的内涵①基准管理的概念基准管理也称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美国,是当时美国学习日本企业的运动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方法。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给基准管理下的定义是:基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基准管理的核心就是向业界或其他行业的最佳企业学习,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基准管理蕴含科学管理规律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社会追求竞争优势的本质特性。②基准管理的优点A.追求卓越。基准管理本身所代表的就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过程。B.流程再造。基准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精神就是针对流程予以改造,将焦点放在过程上而不是结果上,这种崭新的观念比起竞争者分析,更可以帮助企业达成突破性的绩效改善。C.持续改善。追求完美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D.建立优势。帮助进行策略性定位,塑造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倡导学习型组织的新观念。(2)持续改进的内涵①持续改进的概念持续改进包括渐进的日常改进以及战略突破性的改进。但习惯上,我们把前者称为持续改进,而将后者纳入改革创新的范畴。2000年版的ISO9000规定: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任何一家组织在实际上的生产经营中,都要对自己的产品、过程和管理进行或多或少的改进,这些改进可以称为质量改进。但相当多的组织进行的质量改进是自发的、不自觉的、无计划的、不系统的,这样的质量改进不能称为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通过改进过程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持续改进需以自觉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质量改进为基础。因此,质量改进是组成持续改进的要素,持续改进是质量改进的高级形态。组织要达到持续改进的要求,必须以广泛的质量改进活动为前提。②持续改进的特征A.持续改进是质量改进的渐进过程任何一项质量改进都不可能终止改进机会。也就是说,一项质量改进即使获得完全成功,也还存在着持续改进的机会。B.持续改进是组织积极主动寻求的过程一般的质量改进往往是质量出了问题(不合格)才去进行的,采取的是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则是组织员工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和创造的改进机会。C.持续改进的内容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一般的质量改进往往只针对具体的产品或过程,而持续改进不仅包括对具体的产品或过程所采取的改进措施,而且还包括对管理采取的改进措施,直至长远的改进项目。D.持续改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有效性和效率,以确保实现预期目标一般的质量改进当然也是为了提高有效性和效率,但都偏重于降低质量损失(成本),而持续改进更强调提高质量效益。2.1.2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融合持续提高理论的关键是寻找基准点,也就是所谓的加强基准管理。这种理论要求企业生产产品时要以基准点为目标,降低生产成本。新基准可以使系统产生飞跃性的变化和发展,从而使组织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所以,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密切相关和协调发展的。1)基准管理是持续改进的基础基准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模仿创新的过程。它站在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全球视野寻找基准,突破企业的职能分工界限和企业性质与行业局限,重视实际经验,强调具体的环节、界面和流程,为持续改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各类标杆企业的比较,不断追踪把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最终能更好地满足最终用户的需要。(2)持续改进为基准管理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一个组织只有坚持持续改进,有一个鼓励、支持持续改进的机制,才可能进行基准管理。持续改进理论下的基准管理实质上具有渐进性,企业可从初级到高级,分阶段确立基准,循序渐进改善经营管理。(3)基准管理是持续改进的逻辑发展一般来说,持续改进是在组织的产品、过程和管理的现有框架内进行的。持续改进使系统不断得到改善,当产品、过程和管理经过持续改进到达某一临界点时,就可能导致新的基准变革。(4)基准管理是企业持续改进的工具实施基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开支,为企业建立一种动态测量各部门投入和产出现状及目标的方法,达到持续改进薄弱环节的目的。特别是在进行质量改进时,很可能遇到严重的困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5)持续改进体现在基准管理的过程之中基准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只是其思路和方向是在较高层次上进行的。质量改进的一系列方法和工具在基准管理中同样适用。可以说,基准管理包含了持续改进,正如持续改进包含了质量改进一样。(6)持续改进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基准管理则是间断的过程基准管理一旦成功,虽然可以为组织及其相关方事业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基准管理却不是时时都能进行的。基准管理之前,要进行持续改进;基准管理之后,仍然要在新系统内进行持续改进。通过持续改进,可以弥补基准管理的不足或缺陷,使因基准管理所造成的矛盾得以消解或缓和,从而保证基准管理的成功。总之,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结合发展的整体。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以获得持久的竞争力.2.1.3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战略实施步骤(1)基准管理的实施①制定基准管理的目标首先,要求实施企业必须具有旨在改进某一方面或某些层面的明确目标。其次,要制定有效的实践准则,以避免实施中的盲目性。②进行企业的全面自检立足于企业最终目标,从战略、技术、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甚至安全方面对公司进行全面自检,并对其作出定量化列示,确认自身的优势,发现自身的不足。③收集与分析数据,确定基准指标针对业界或其它行业的最佳实践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搜集与数据分析,找出自身相关层面的实践与最佳实践之间的差距,确定基准指标,并以此作为企业改进的目标。系统学习与改进实施基准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组织员工自觉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变革,以期目标的实现。为此,组织必须克服其间的困难,学习最佳实践,推动企业目标改进层面的变革。评价与提高基准管理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次学习完成后,都必须重新检查与审视基准研究的假设、基准管理的目标和实际效果,分析差距,为下轮改进打下基础。基准管理的实施并非严格的按照上述步骤顺序进行,而是一个有多次反复的循环过程。(2)全面贯彻持续改进ISO标准提出了适用于两种基本途径的持续改进应当包括的七个步骤:①改进的原因:识别过程存在的问题,选择改进的区域,并分析改进的原因。②目前的状况: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便发现哪类问题最常发生,选择特定问题并确定改进目标。③分析:识别并验证问题的根本原因。确定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可替代办法.选择并实施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选择并实施能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防止其再次发生的解决途径。评价效果:确定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已经消除或其影响已经减少,解决方法已产生了作用,并实现了改进的目标。实施新的解决办法并规范化:用改进的过程代替老过程,防止问题及其根本原因的再次发生。针对已完成的改进措施:评价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对改进项目的有效性和效率作出评价,并考虑在组织的其它地方使用这种解决办法。综上所述,基准管理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能及时有效地验证企业各个实践层面的状况。同时,基准管理又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持续改进是组织不懈的追求,改进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基准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形式在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只是一些思路,组织只有不断丰富完善改进方法、不断努力进取,才能生存与发展。因此,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的目标。2.1.4我国应用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现状及对策(1)我国应用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现状在我国,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理论引入和提出较晚,有关宣传、研究较少,虽有些企业实际上也在引进并开展这项工作,但尚处萌芽期,远未纳入管理体系并形成自觉的管理行为。我国企业无论在管理、技术还是在市场运作上与西方企业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2)我国应用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对策①发挥最高管理层关键性作用,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先进理念的根植和策划需要从领导做起,这不是捷径,而是必由之路。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理念的成功实施需要管理层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要形成统一的认识,要有充分的计划,并且与执行部门进行广泛的交流。应该说大部分管理者从本质上说都是善于竞争的,他们在内心都是基准管理的执行者,他们知道需要把别的公司实践与自己的进行对比,从而通过实施措施使自己的公司同他们的一样好,甚至超过他们。在提高认识方面,由于基准管理和持续是一种较新的管理方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当基准管理与预期有所差距时,人们易陷入认识的误区中。企业不必把基准管理看成一个多么大的项目,不必一次检查所有的项目。而是在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基准管理持续降低部分成本的过程。为此可以组织持续的质量改进等活动,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提高对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认识,逐步形成新的组织文化。②建立国家基准管理的指标体系,为持续改进的结合应用提供平台中国学者应该看到基准管理的优势,尽快完善基准管理的基本理论,尤其是要与我国的企业家们一起构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在加快与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的同时,加快制定行业基准管理实施的标准和信息透明化工作,建立国家基准管理的指标体系。在企事业单位运用中要强调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的结合应用,在实践中不断对比、提高和改进,才能真正发挥基准管理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该行业整体业绩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建立一整套指标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③加强沟通与协作,为推进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建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整体过程,是部分改进和变革的结果,是企业全体员工和顾客共同努力实践的结晶。所以必须促进与顾客、供方、员工、所有者和社会(包括政府)的关系,促进相关方的沟通,进而有效改善组织生产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企业通过基准管理方法的实施,可以克服不足,增强员工信心,增进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为组织贡献自己的才智,从而提高组织的士气。企业为员工做贡献、为进步创造机遇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全面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是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关注客户是企业的行为准则,企业生存的前提是拥有一定数量的客户群。其次,以客户为关注焦点在基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常情况下,实施客户管理,做到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要抓好以下三个关键的要素:企业人要素、基准体系要素、顾客满意要素。它们的关系是:不断完善指标体系是企业实施持续改进的基础;满足顾客现实与潜在需求、为顾客着想是企业实施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灵魂;激发组织内部活力与潜能,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狠抓过程控制,是实施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企业在实施基准管理时的不确定性有很多。首先,企业在选择被借鉴企业时,要谨慎小心。要求被借鉴企业不仅是当前本行业最佳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也应该是稳定的
本文标题:第2章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与适时生产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