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5课__选官监察制度1
第四课(二)中国古代的选官与监察制度【课标要求】1、列举中国古代选官与监察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官僚制度确立的同时,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的素质与水平……选官制度连连看西周战国秦汉之际汉武帝东汉末---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1.“世卿世禄”制3.军功授爵制2.察举制、征辟制5.九品中正制4.科举制7.血缘8.才学6.门第9.品德才能10.军功•西周的选官制度•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礼记》世卿世禄制•战国时的选官制度•“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军功爵制度•1、(2010·合肥模拟)“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二十等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B西周战国秦汉之际汉武帝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制征辟制——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1、容易任人唯亲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C西周战国秦汉之际汉武帝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制征辟制——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曹丕科举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世门第的高低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以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靠门第世袭为官的世族日益腐败,缺乏行政能力,到南朝时已经走向末路。1.南北朝时,士族制度极端腐朽,渐趋衰弱;2.庶族地主发展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参与政权;3.隋唐统治者需要建立新的选官制度;隋唐3、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DC•5、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B•6、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贴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C•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秦和汉初基本上承袭了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②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选官大权逐渐被世家大族把持•③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制度•④科举制与察举制从考选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看都带有封闭性特征•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B唐5.作用: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矣,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太宗在金殿瑞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贵族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重学风公平公正选官原则唐代文学——诗歌尊师重教材料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都有着极高的赞许和评价。美国学者科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学者们在研究中发现,产生于等级森严的君主时代的科举,面向社会,不分贫富贵贱,通过考试择优选材,是一种公平竞争的制度,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实行之早、延续之久、影响之大,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科举制堪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4.材料中对科举制有高度的赞扬,他们赞扬科举制的什么?根据画面可以想见唐宋时科举考试的情景。宋人画《科举考试图》材料“隋唐统治者开科取士的后果之一是给了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集团的希望,后果之二是学术的功利化。使知识分子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荣身之路,这一政策与儒家的“学而优则仕”一拍即合。从此国家机器不仅为知识分子制定了学术的范围,更进一步指出了学术的目的: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王志轩《被阉割的帝国》(2)从材料中看出,科举制有什么局限性?使读书人埋头功名,不讲究实际有用的学问。《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消极:1.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的思想工具;2.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产生不良的影响;3.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4.遏制了知识的创新;历史时期选官用人制度选官标准说明西周世卿世禄制血缘战国秦汉之际军功授爵制军功汉武帝察举制征辟制孝廉才能东汉至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隋唐科举制度才学宋科举制度重视科举选官过冗明清科举制度禁锢思想的工具为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官员监察制度的确立,成为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地位目的秦汉隋唐宋明清3御史大夫2御史府,御史大夫,汉武帝设刺史4地方:设通判,监察知州5门下省对宰相做出的决策提出异议1中央:督察院,监察御史,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六科给事中,对六部进行业务监督地方: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司法监察制度连连看唐宋明清门下省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谏院(独立)皇权达到顶峰,已无谏议机构了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正常运转,提高素质)朝代监察制度谏议制度含义皇帝对官员的监督监督皇帝言行和决策秦朝三公——御史大夫(中央)——汉代御史府(御史大夫)(中央)汉武帝:刺史制度(地方)——唐朝——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地方:设通判,监察知州;谏官机构——谏院明清(中央→地方)都察院(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监察(中央)六科给事中,与六部对应,负责监督(地方)省级设立按察使司(明朝-暗)厂卫制度皇权达到顶峰,已无谏议机构了•8、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chuzhi,意即百官的进退升降)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州牧D.刺史•9、《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A、行政管理B、访贫问苦•C、监察官吏D、缉捕侦查DC10、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11、唐宣宗认为大奖李燧德才兼备,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给事中萧放认为这个任命不合适,宣宗听了理由后,命人追回诏书。据此判断萧放应供职于()A“科道”B门下省C尚书省D督察院BB秦汉御史大夫中央地方御史府御史大夫十三州刺史汉武帝“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宋地方:设通判,监察知州明清中央地方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皇帝殿阁厂卫五军都督府吏户礼兵刑工全国军队明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唐宋皇帝门下省起草诏令负责执行封驳审议中书省尚书省谏院独立的谏官机构魏徵评价:局限: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积极:作为一种常设机构,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最大特点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君主,且趋势不断加强,核心是皇权至上;2.制度建设具有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3.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大矛盾;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体现。探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积极消极5.影响材料一隋唐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许多建树,经济空前繁荣等。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对外交往出项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文化辉煌灿烂。材料二“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明史·刑法志》资本主义萌芽从明中后期出现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中古史“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是明朝统治者用以钳制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中古史政治上: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2、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传播、发展。封建社会前期消极影响①经济上,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②政治上,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文化上,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封建社会后期积极影响5.影响明朝中期前影响是主要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消极后封建社会前、中期封建社会后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和社会制度的渐趋衰落。逐步拉大中西方差距,潜伏近代落后挨打的隐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汉武帝宋太祖选官与监察、谏议制度特点一条主线: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两条线索:即中央和地方机构的沿革;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四个重点:一是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要抓住五个关键人物,即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和雍正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形成严苛法律汉至元地方中央汉郡国并行汉刺史制度唐节度使宋文官分权元行省制西汉中外朝东汉尚书台唐三省六部宋二府三司元中书省制发展完善明清明废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成熟积弊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初具雏形特点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上: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2、政局稳定,为经文发展创造相对和平环境3、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经济上: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经济文化建设,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上:促进了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封建文化的传播发展。①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②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文化上,
本文标题:第5课__选官监察制度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