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目的是进行有效的统治,对西周前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宗法制其纽带是父系血缘关系,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秦朝把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巩固西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同时削弱宰相权力完善隋唐通过分君权,同时考试取代了门第出身,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加强宋元北宋进一步分权,强干弱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边疆地区进行直接管理强化衰落明清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君权;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这一制度发展到顶峰课标要求1.掌握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分析总结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禹2.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启用取代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是兄终弟及。王位世袭制(2)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于地方,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二、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内容对象把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的义务权力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征派赋役的独立性影响积极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后来加剧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削弱了中央集权土地先代贵族朝觐述职建立武装2.宗法制(1)目的:解决间矛盾,加强统治秩序。(2)含义: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内容①按继承的办法划分大宗、小宗。②是天下的大宗,最高领袖。(4)作用:保证贵族特权,利于内部的稳定团结。贵族父系血缘关系嫡长子周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位和爵位的继承制度:世袭制。(2)地方政治制度:分封制。(3)权力的分配和继承制度:宗法制。(4)基本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宗法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背景:秦朝统一中国。2.中央政治制度(1)皇帝制度①称号: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称为“”,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②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2)中央官制官职职权影响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相权相互配合,彼此牵制,集权于皇帝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书,监察太尉管理诸卿百官全国军务3.地方制度——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设。②李斯建议。(2)内容①行政区划:分全国为36郡,由直辖。一郡又分若干县。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由皇帝直接任命。②官僚机构:郡守、县令(或县长)。(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郡县中央政府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1)对秦朝:确立了皇权的,形成了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进行有效的统治。(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至高无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说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那么,宗法制则以注入了特定内容、贯彻了崭新原则的宗族传统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稳固。它们共同为维护统治、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1.(2009·北京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来看,反映了西周初建时大兴分封的历史,分封的地点是蓟,分封的对象是先代贵族。答案:C1.建立的前提:秦王嬴政发动战争,灭掉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2.确立的标志:秦统一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突出的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4.制度的本质:皇权至高无上,“家天下”。5.内部的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的矛盾,主要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2.“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说明分封制被取消,由此判断是秦朝。答案:B分封制郡县制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积极作用不同点盛行时代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是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传承制度君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受封的对象有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殷商旧族等,并实行世袭制郡守和县令均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而且不能世袭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点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行政机构,按地域划分职责范围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逐渐失去统治权。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历史作用不同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这是分封制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分封割据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部分3.(2009·广东高考)“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周王把天下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从而建立起一个个的诸侯国,也叫“封邦建国”。柳宗元的《封建论》就是对这一制度的经典论述。答案:A高频考点宗法制热点理由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尊宗敬祖”;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现实链接宗法制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和传承,有利于以德治国和祖国统一,但其导致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社会强调平等和法制的意识有些背离。对待宗法制我们要学会扬弃,批判的继承和发展。(2009·山东高考)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考查准确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对宗法制作用的分析。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是“外人”、“自己”,说明贾母以林家为外,林黛玉是“外人“;以贾家为内,贾宝玉是“自己人”,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答案]C1.与下图紧密联系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解析:该题为图片选择题,解题需要对图片中的信息进行提炼。图中“毛氏族谱”文字是解题关键,突出了血缘宗亲关系,对应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答案:B高频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热点理由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对于打破贵族分封,促进大一统王朝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现实链接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环节,具有鲜明的“人治”特色。对其考查有助于我们对民主法治建设和国家统一的思考和启迪。(2009·重庆高考)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解析]秦朝的教育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私学不可以教授律令,故D符合题意。[答案]D.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的……”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的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D.世卿世禄制确立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解读与获取历史信息,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第一次“革命”是发生在公元前221年,此时秦统一六国,建立了全国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由此,中国在政治上由早期的政治制度全面向中央集权制转变,社会日益分裂为地主和农民两大主要阶级。总之,这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答案:A[随堂巩固]1.(2009·天津高考)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解析: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答案:C2.(2009·江苏高考)“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解析:此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烹饪的炊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答案:D3.(2009·海南高考)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4.(2009·全国卷Ⅱ)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名B.邑名C.爵号D.官名解析:王、侯等是中国古代分封的爵号,根据材料的推论可知王、侯等姓氏应源自爵号。答案:C5.(2010·南京测试)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有()①宗法制②小农经济③科举制④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在宗法制下,强调嫡长子继承制,女子没有继承权,自然就会有重男轻女观念,在小农经济下,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劳动强度大,男子在生产中的地位突出,因此也会有重男轻女观念。答案:A6.(2010·泰州模拟)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