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一、货币的起源二、货币的定义和本质三、货币的形式演进过程四、货币的职能五、货币的计量和层次的划分六、货币制度一、货币的起源(一)货币是几千年前才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二)古代货币起源说(三)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价值及其形式一、货币的起源(二)古代货币起源说1先王制币说唐代对货币起源的认识仍然囿于《管子·国蓄》的“先王制币”说(亦称“货币国定说”)。此说在《管子》一书中多处言及,最具代表性的表述见于《国蓄》篇,曰:“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珠玉起于赤野,东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绝壤断,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三币,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这一观点产生以后影响至巨,几成定论,成为货币起源说上的主流认识。唐代坚持此说的以张九龄、陆贽、白居易、杨于陵等人为代表。一、货币的起源(二)古代货币起源说2.司马迁的观点西汉司马迁提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共焉”的货币观点。即货币产生于交换的发展之中。而交换是一种自然发生的事情。他在举出东西南北各有不同的产出之后指出:这些出产“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有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如而自为,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一、货币的起源(三)马克思论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货币的产生经过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固定的价值形式一、货币的起源(三)、马克思论货币的起源马克思货币起源推理商品的内在矛盾推动着交换发展交换过程中的矛盾致价值形式有独立化的必要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发展到完整形式货币产生二、货币的本质马克思的观点:货币是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二、货币的本质其他关于货币本质的观点货币金属说货币名目说劳动价值说货币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货币是“流动性”货币是信用关系的载体货币金属论的基本观点:货币是商品,必须有实质价值,金银天然就是货币,因此,货币必然具有金属内容,货币等同于贵金属。货币是唯一的财富,国家和个人要想富强,就必须得到越来越多的货币。货币名目论的基本观点:货币不是财富本身,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要素,是一种价值符号。因此,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价值,只在名目上存在,是观念上的计算单位。在货币由贵金属铸造的情况下,货币的价值也不是贵金属本身所有的,而是由国家权威规定的。贵金属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由货币的价值派生出来,而货币的价值由国家规定。因此,货币不一定非要用贵金属来铸造,可以是一种票券。劳动价值说的基本观点:货币与商品具有共性,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这种共性使货币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自发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可能。货币具有商品属性,但却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是与其他一切商品相对立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与其他商品的区别表现在:1、货币是表现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2、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二重化了货币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在商品经济中,商品价值量的实现,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向抽象劳动和社会劳动的转化,以能否实现向货币的转化为标志,最终以能否转化为或实现为货币来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的这种核算作用实现了产业之间、产品结构之间的自发调节,使之达到按比例发展。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这是现代经济中人们从货币职能和对货币进行有效控制的角度出发,给货币下定义的方法,也是一种最为实用的货币本质观。这种观点一般认为,能否充当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是划分货币与其他资产的本质界线。在这种货币本质观的指导下,提出了对货币划分层次的要求,出现了M0、M1、M2、M3、准货币、货币供应量等新的货币范畴。货币是“流动性”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货币是一种为人们提供流动性效用或灵活性效用的资产,对货币的需求就是一种对流动性或灵活性的偏好。拉德克利夫(Radcliffe)报告认为,在大量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情况下,真正影响经济的不是狭义的货币供给,而是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应该用流动性来定义货币,货币的范围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只具有货币交易媒介功能的货币供给,还应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创造的所有的短期流动资产,这些流动资产不直接作为交易媒介,是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是能够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货币。货币是信用关系的载体在流通中,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如愿实现商品交换的保证或信用,而不是货币材料本身。货币的交换基础不在于它的内在价值和自然属性,而在于其发行者的信用状况。完全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能够取代黄金作为货币,不仅因为政府的强制推行,更因为它确实代表着政府的信用。政府的信用,就是货币的公信力,就是货币发挥功能的前提。从中央银行角度看,任何增加的货币发行最终都显示为其负债的增加和货币持有人资产占有或债权的增加,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与货币持有人之间的信用关系的反映。三、货币的形式演进过程币材的一般特点: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我国币材:金、银、铜币材演变的一般过程: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演进的基本规律:有形的物无形的符号实物货币货币通常以商品货币开始,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物品被当作交易媒介,如斐济群岛用鲸鱼的牙齿,早期法国人用兽皮,美国早期移民时期的烟草、威士忌、牙齿,阿兹特克人用巧克力(可可豆)作现金,印度一些原住民的杏仁,危地马拉人用玉米,古代巴比伦人与亚述人用大麦,蒙古人用茶砖,中国人用乌龟、贝壳、农具、小刀、布帛,另外,有食盐、烟草、木材、干鱼、食米、衣物等等。实物货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大量殉葬贝纷纷出土,意味着海贝来源较多,使用逐渐普遍。妇好墓为数上千的海贝,便是值得注意的现象,妇好为武丁爱妃,亡化之后,竟然可以用将近7000枚贝类陪葬,说明商代后期皇室或贵族掌握的贝壳数量惊人,如果,海贝纯粹只是低廉装饰品,为何一次埋葬上千枚饰物?而且,由武丁可以用大量海贝为妇好殉葬,一般人民顶多以零星贝壳陪葬现象来看,海贝主要流通于统治阶层,是王公贵族追求的奢侈品。金属货币“束”字耸肩空首布“安臧”平肩空首布货布一刀平五千“栔刀五百”马蹄金汉代“柿子金”“开元通宝”(盛唐时期)南宋金牌三、货币的形式演进过程1货币最初是采用金银条块形式,每次商品交易都需鉴定其成色和分量,十分不便。2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了交换的方便,逐渐产生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标明额面价值的金属铸币,它一般由国家铸造,作为法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3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逐渐磨损,由足值的货币变成不足值的货币,但这种不足值的货币也和足值的铸币一样流通。这种情况说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可以由价值符号来代替,于是就出现了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三、货币的形式演进过程4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如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银行券是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发行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银行券也就停止兑换黄金白银,因而成了不兑现的“纸币”。5.20世纪以来出现的现代货币形式,主要有钞票和支票存款两种,钞票也就是纸币,也称现金;支票存款也叫存款货币,是指在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现的活期存款。三、货币的形式演进过程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电子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货币形式也逐渐从有形到无形。一些发达国家在广泛使用支票和信用卡的基础上,相当一部分交易都是通过银行电子计算机网络转帐结算的,这种贮存在电子计算机中的存款货币,就是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7.在现代,随着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作为世界货币职能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国际货币形式。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70年建立的集体结算单位——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标准信贷基金,它没有黄金作为物质基础,却可以代替黄金起到世界货币作用,也被称为“纸币黄金”。货币形态演变的特点(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货、财、贸、贱、贷、贫等。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货币形态演变的特点(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货币形态演变的特点(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货币形态演变的特点(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货币形态演变的特点(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货币形态演变的特点(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四、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四、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定义: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特点:观念货币足值或币值稳定独占性或排他性技术规定:价格标准价格标准定义:人们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值。货币单位与重量单位:合分P6四、货币的职能流通手段定义:货币媒介并促进交换特点现实的货币不足
本文标题: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