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资料
11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资料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册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原始人类。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原始特征比较明显;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人天然火。3、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左右,体质特征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区别了;氏族组织;掌握磨制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4、半坡氏族地点:陕西安西半坡村时间:距今约6000余年氏族组织:母系氏族工具:磨制石器——耒耜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种植早干作物粟的国家之一。房屋样式:半穴居式5、河姆渡氏族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时间:距今约六七千年氏族组织:母系氏族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房屋样式:干栏式6、炎帝被称为“神农氏”;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被后代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7、尧、舜、禹的“禅让”时代8、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传子。家天下”暴君:夏桀9、商朝——商汤暴君:纣王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分封周制: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内容:分封制规定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周天子朝觐、纳贡,平时治理。封国,守卫封疆,战时要“出兵勤王”。作用:西周对稳定全国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暴君:周厉王、周幽王10、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文化:四川成都平原11、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城濮之战,成就晋文公的霸主。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春秋战国争霸影响:国家数量由多变少;宗法制度,等级制度被破坏;官僚制度取代了贵族世袭制;井田制被破坏,土地私有制产生。12、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目的:为了富国强兵主持者:商鞅国君:秦孝公变法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削弱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1)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立军功的人,才能获得爵位)。(2)实行中央集权,地方实行县制经济方面——大力发展社会经(1)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织(3)统一度量衡作用:秦国日益强大。13、战国时期,铁制农具迅速推广。14、都江堰时间:战国时期国家:秦国主持者:李冰作用:防洪灌溉意义: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15、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儒家思想:仁和礼,经典:《论语》(注:不是孔子写的)孟子——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实行“仁政”老子——《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道家庄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家:墨子——《墨子》——“兼爱”和“非攻”法家:韩非——《韩非子》——主张“法治”16、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17、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1)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2)在地方,实行郡县制。18、秦始皇的“统一”统一文字——以小篆为基础,史称“书同文”思想文化焚书坑儒统一货币——通用“秦半两”经济统一度量衡作用: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19、秦朝的疆域(1)派将军蒙恬带兵北伐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2)开凿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水,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3)设立桂林、南海、象郡三郡20、秦朝的暴政焚书坑儒、徭役繁重、赋税繁重、法律严酷21、陈胜吴广起义——地点:大泽乡22、汉武帝的“大一统”目的:为了加强中集权,对全国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有效统治政治方面:(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王权,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2)检察权,设13个刺史(3)加强中央经济权,中央铸造五铢钱通行全国思想方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边疆统治:(1)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带兵北击匈奴;(2)张骞通西域。汉武帝在新疆设使者校尉。公元前60年,汉宣帝改使者校尉为西域都护。23、丝绸之路(以运销中国的丝织品而得名)朝代:西汉开通者:张骞起点:长安目的地:中亚、西亚和南亚路线:22中国运至西方的商品:主要有丝织品、漆器、铁器等。来自西方得商品:葡萄、石榴、胡桃、核桃等影响:在古代,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方通的要道,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班超:曾任西域地区长官30年,为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做出了贡献。24、科技文化(1)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东汉前期成书的《九章算术》(3)东汉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4)东汉张仲景被后人尊称“医圣”,著作《伤寒杂病论》。(5)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25、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作《史记》是我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6、184年,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在黄河南北发动了农民大起义。27、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时间:200年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结果:曹操获胜特点:以少胜多影响:曹操趁势北进,初步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时间:208年作战双方:曹操VS孙权刘备联军结果:孙刘联军获胜特点:以少胜多影响:决定“天下三分”28、三国鼎立(1)220年,曹魏建立,定都洛阳;221年,蜀汉建立,定都成都;222年,孙吴建立,定都建业。(2)三国的经济发展曹魏:地广人多,集中力量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蜀汉:蜀锦行销天下孙吴:造船业比较先进。孙权曾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关系。29、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30、“永嘉南渡”和南方开发(1)永嘉南渡:原因——西晋灭亡前后,北方战乱不断,大批北方汉人弃家南逃,躲避战乱。人口大迁徙集中在西晋永嘉年间,史称“永嘉南渡”。(2)南方开发:原因:北方汉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以及先进的劳动工具。南方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表现:(1)大开旱地、湖田,兴修水利,改进育种施肥,推广铁制农具。作用:促使江南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2)江南的手工业也有很大进步,主要手工业有冶铁、纺织、造船和青瓷制造等。31、“五胡”是指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鲜卑。32、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内容:(1)前期——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实行均田制;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2)后期:①从平成迁都到洛阳;②推行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汉化政策讲汉话,穿汉服;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孝文帝改拓跋氏为元氏);提倡民族间通婚。作用: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的相互认同与融合,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32、南朝宋——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推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专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七年级历史下册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改国号为隋。589年,灭南朝陈,南北统一。2、隋大运河:古代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路线:北至涿郡,南抵余杭。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维护国家统一。隋炀帝三次派官员到琉球(今台湾),促进大陆与琉球的联系。3、科举制隋炀帝大业年间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诞生。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度。4、贞观之治(皇帝:唐太宗):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民族关系上,坚决抵御外族骚扰,加强与国内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重用贤才,虚心纳谏,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5、武武则则天天是是我我国国历历史史惟惟一一的的女女皇皇帝帝。使得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6、开元盛世(皇帝:唐玄宗):(1)①任用姚崇、宋璟为宰相;②整顿吏治,裁减官僚机构和多余人员;③同时重视农业生产;④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减轻农民负担。唐朝进入鼎盛时期。(2)唐太宗扩充了太学的规模,大力推行科举考试制度;(3)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制度。作用: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提高了政府各级官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农业方面:唐朝时,曲辕犁的发明。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出现坊和市。(坊:官民居住区。市:商业区)7、唐朝的民族关系和交往: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①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意义: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族的关系。②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8、唐朝的对外关系①新罗向中国派遣大量使节和留学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和留学生、学问僧。②唐玄宗时期,鉴真6次东渡日本。③唐太宗时期,玄奘去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见朝廷空虚,率兵进犯朝廷。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9、李春——赵州桥:世界上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药圣——孙思邈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画圣——吴道子10、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61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特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11、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大举攻北宋,辽宋义和。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12、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国。13、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14、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唐朝中后期,北方战乱不断,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大批民众纷纷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大量劳动力。南方战乱少完成时间:南宋(1)南宋时,苏州、湖州是主要稻米产区。“苏湖熟,天下足”。33(2)杭州、成都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松江一度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3)景德镇成为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4)造船业发达,当时以泉州的造船技术最为精良。(5)广州、杭州、泉州等地设市舶司,负责管理海外贸易。(6)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15、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宋代,开封、临安等大都市完全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人们的活动时间不受限制,晚上有夜市。宋代大城市中出现了“瓦子”的娱乐场所。16、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成吉思汗。17、我国的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列岛;在西南和西部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设立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18、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19、活字印刷术——毕昇(北宋)。宋代:指南针的发明,唐代:火药的发明20、《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司马光体例:编年体通史。21、宋词:词人:柳永、苏轼(豪放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2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22、明朝加强君主集权:措施: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提高六部地位。23、明朝戚继光抗倭民族英雄。24、郑和下西洋:目的:与沿途国家发展贸易,宣扬明朝的国威。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25、清朝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国。1636年,满洲族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26、加强君主集权:顺治帝设置内阁,并设翰林院。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设军机处,使君主集权达到了高峰。27、闭关锁国:原因:为切断海上抗清势力与东南沿海人民的联系乾隆年间只开通商口岸广州一处。危害:严重损害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使中国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28、康熙帝三次亲征,击败葛尔丹,统一蒙古。29、西藏管理:①1652年,确立后代达赖喇嘛必须经清廷册封的制度。②雍正年间,清廷在西藏设办事大臣;乾隆年间,提高驻藏大臣的职权,达赖、班禅的继承人依据“金甁掣签”制度确定。新疆管理:乾隆时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30、1771年,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东归。31、雅克萨之战:康熙帝再次亲征,打败沙俄军队。1689年达成协议,签订了《尼布楚条约》。32、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的民族英雄。168
本文标题: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5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