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1正史(二十六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一、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一)司马迁的生平:(前145-前87年),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其一生大约“与武帝相始终”。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1司马迁像司马迁像陕西韩城芝川镇华池村(二)《史记》的成书1、客观条件(1)历史与时代的要求:西汉帝国的建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要求对以往历史作全面的总结;中国历来重视修史,历史的发展要求出现一部通史。(2)帝王的重视:汉武帝重视文化,收集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在太史宫,为编撰大规模的历史著作准备了条件。•《汉书·艺文志》:“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实秘府。”•刘歆《七略》“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山。”而且按照当时的制度,“天下遗闻古事靡不毕集于太史公”。即都掌握在史官的手里,这就为编纂大规模的历史著作准备了极其便利的条件。2、主观条件(1)家学渊源与转益多师。“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矣。”“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2)三次漫游:中青年时代,有过三次大的漫游。•第一次:青年时期漫游(前125)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屈原、韩信、孔子等历史人物活动的旧址。•第二次:西征巴蜀以南(前111年)。《西南夷列传》《匈奴列传》•第三次:随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前110年)•《封禅书》、《秦本纪》、《蒙恬列传》(3)李陵之祸:天汉二年(前99年)发生了李陵出击匈奴被俘投降的事件,天汉三年,遭受宫刑。太始元年(前96年)遇赦出狱。出狱后担任中书令。李陵李陵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中悲剧人物类型1、他们是新生事物的代表,是与强大的反动势力作斗争中被杀害的。(商鞅、晁错)2、他们曾经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由于自身的某种过错,导致了最后的失败。(齐桓公,吴王夫差,项羽)3、他们功大于世,但受到统治者嫉恨,结局十分悲惨。(信陵君、韩信)4、他们忠于国家,坚守节操,或者为某种道德信念而死。(屈原)5、他们是一群下层人物,他们见义勇为,重诺守信,为人排忧解难从容赴死。(荆轲、豫让)6、他们是一批在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的斗争中被无辜害死的悲惨人物。7、有一些帝王,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功成名就,得意非凡,实际上晚景凄凉,惶恐不安。(秦始皇,汉高祖)总结:司马迁的人生与创作关系攻读、游历、遗命、蒙辱,这种特殊的生活遭际人生道路,成就了司马迁的史才、史德、史胆、史识,使他具备了完成伟大历史巨著的主客观条件,创造出了充满生机、活力、浪漫精神和斗争精神的千古不朽的杰作。二、《史记》的名称与体例(一)《史记》的名称“史记”一词,原本泛指历史书。司马迁自定原名为《太史公书》。(二)《史记》的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52万字,130篇,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由五个部分组成。•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世家: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是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三、《史记》的思想内容(一)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1、揭露汉代帝王的丑恶面目。《项羽本纪》、《大宛列传》2、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丑行。《吕太后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3、揭露贪官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酷吏列传》张汤、王温舒刘邦的无赖性格表现不喜儒生,有戴儒冠来见者,“辄解其冠,溲溺其中。”(《郦生列传》)周昌求见,刘邦“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张丞相列传》)彭城大败于项羽,逃亡中“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坠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项羽本纪》)项羽威胁欲烹太公,刘邦云:“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汉武帝与卫子夫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大宛列传》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项羽本纪》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于砀,至今血食。——《陈涉世家》2、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3、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和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中下层社会人物。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却。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於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後具酒自畅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溢,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驩,岂敢以有求望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卫。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於市,购问莫知谁子。於是韩县之,有能言杀相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政姊嫈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极哀,曰:“是轵深井里所谓聂政者也。”市行者诸众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国相,王县购其名姓千金,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嫈应之曰:“闻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於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亲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柰何!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柰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剌客列传》荆轲刺秦王砖壁画元狩四年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李将军列传》4、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上郡遭遇战雁门脱险右北平突围卫青击匈奴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李将军列传》将相和泥塑第四节《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一、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1、精心选取历史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大事。《项羽本纪》1、巨鹿之战、2、鸿门宴、3、垓下之围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标志着楚汉相争的序幕从此拉开。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负荆请罪2、注意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暗示人物的未来。《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酷吏列传》:“(张汤)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3、运用“互见法”这就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一些事迹,在本传中省略,而写入其他人物传记中去。运用这种方法,有时是为了避免重复,有时是为了避免遭祸,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突出人物某一性格特征。信再拜贺曰:“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诧,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本文标题:古代文学(三)史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7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