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三语文李杜诗五首3高三语文课件
李杜诗五首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时间的词语有:“半轮”、“秋月”、“夜”、表空间的词语有“峨眉山”、“平羌山”、“青溪”、“渝州”、“三峡”、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地名和情与景的有机融合。“半轮秋”、“影入”、“夜”之景,引发“思君”之情,是构成此诗意象出神之笔。里程单?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译:从谁的家里暗暗地飘出来玉笛的声音?这声音随着春风飘满了洛阳全城。今夜笛子吹奏的曲子是《折杨柳》曲,听到这支曲子有谁能不产生思念故乡之情?笛声——折柳——故园情1.这首诗是从写入手,诗意是由转,以衬。2.说说用“暗飞声”、“满洛城”的传神字眼的表达效果。答:3.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深切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4.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景欢悲乐哀.将春夜良景写得优美动人,明快欢乐。对故乡怀念的依恋之情。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情意深远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9年考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背景唐(末)宋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一家人的日子趋于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第二年春天,诗人写了此诗,抒发了这种情怀。客至诗人久经离乱,草堂刚成,心中十分高兴,有客来访,更是情不自胜。题下原有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即县令,意为邀请他先征求了他的同意。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叙客人到来叙以酒相待探究学习:《客至》尾联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突然撇开客人不提,“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所以这种忽转别意不是离题,倒是别开生面,别有情趣。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本诗作于永泰元年(765),时年杜甫已53岁,本来他偕家人在成都草室生活安定,但给他提供帮助的成都尹严武去世,使杜甫的生活失去了依托,不得已杜甫只能离开成都。年事已高,再加上身集重疫,杜甫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是了,这首诗集中反映了他的这种心情。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前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后一层抒发自伤飘泊之情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大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登楼及洞庭景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抒发忧国之情诗词鉴赏练习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1~3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诗。2.从诗中和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2分)诗圣律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
本文标题:高三语文李杜诗五首3高三语文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97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