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生求职安全知识一、当代大学生求职环境现状二、几种常见的求职陷阱及其识别技巧三、兼职、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的相关问题四、求职中的安全应对策略一、当代大学生求职环境现状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迫切;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然而,多数人关心的是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大学生们的就业安全问题重视还显不足;刚走出校门或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在求职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陷阱诱使大学生求职上当,导致求职受骗现象屡屡发生。面对这些问题,除了政府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及学校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外,大学生自身在求职过程中更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二、几种常见的求职陷阱及其识别技巧陷阱一、不通过正规渠道招聘陷阱二、说工资很高但要先收费陷阱三、要你介绍你朋友、亲友加盟陷阱四、不签订就业协议书陷阱五、不将承诺写入合同陷阱六、劳动合同变产品协议陷阱七、面试地点临时租借陷阱八、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陷阱九、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等等,可谓招聘陷阱形形色色张某、吴某、李某(女)是在同一高校上大三的美术专业的同班同学。2013年2月的一天,认识张某的周某从广州打来电话,说他现在是广州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副经理,近来因业务发展,急需招聘美术、广告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希望张某和他的同学能利用暑假机会,来广州实习打工,月工资六千多元。如果觉得可以,毕业后可去该公司工作。张某便与同学吴某、李某三人一起到了广州。第二天,周某拿来合同书让他们每人填写了一份,并说:“您们现在已与公司签订了合同,明天就正式上班,但每人要交押金3千元。如辞职离开公司,押金随时如数退还”。(一)、利用招聘,诱骗大学生踏入非法“传销”陷阱三人一想,既有熟人,又有合同和承诺,便从准备交学费和生活费的钱里,拿出3千元交了押金。当天下午,周某就带三人开始岗前“培训”。“培训”并不是讲广告设计等工作方面的事情,而是讲怎样赚钱,怎样暴富和赚钱要不择手段以及“发展下线、金字塔”理论等等。在这样几次的“培训”、“洗脑”中,主讲的这些人慢慢地就撕掉了遮羞布,“传销”的面目暴露无遗。经过几天“培训”、“洗脑”后,公司让他们“上班”,就是打电话、动员蒙骗您认识的、想找工作的人来“工作”。他们三人就这样上了“贼船”。转眼到了开学,他们也没有回校上课。学校向家里打电话寻找时,家里才知道孩子还没去学校报到,吴某、李某的家长忙从广州把二人追回送到学校。此时,他俩一分钱也没挣下,反而连押金也没有要回来,前后每人共被骗了四千多元。而张某却铁了心,死心塌地地走下去,最后被学校除名。一是通过已经参加非法传销的受骗者的同学、朋友向其灌输“金钱是多么重要”,“传销如何好”,“挣钱又快又多”,“要相信传销组织是不会骗人的”等等,把学生骗到外地。二是利用毕业生急于择业的心理,冒充用人单位与学生联系,骗得学生信任,将学生骗至外地。非法传销组织诱骗学生的主要方法是:将学生骗到外地后以高回报和“参与创业”为诱饵,采取洗脑、上课、谈心、感情交流等方式,骗取他们的高额传销培训费并诱使其参与非法传销,同时让已被“洗脑”的学生,诱骗更多的同学参加非法传销;对于不被其所诱的大学生就限制其人身自由,强迫学生给家人、同学打电话,称自己有病或联系工作寄钱到他们的帐号。非法传销组织诱骗学生参与非法传销活动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大学生自身防范意识薄弱,轻信他人上当受骗;二是对同学、朋友的介绍过于信任,没想到熟人还会骗自己;三是就业压力过大,择业时放松了必要的警惕,轻信以用人单位身份出现的非法传销公司;四是个别学生存在不劳而获的思想,被非法传销组织宣传的高额回报引诱,甘愿从事非法传销活动。大学生被非法传销组织所骗受困的原因主要有:2014年5月中旬,马上要从甘肃省服装学校毕业的大专生韩小花(化名)开始为找工作忙活了,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韩小花连日奔波于各类人才市场。这时候,一家名为“武汉市广彤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分公司”的企业招聘启示进入了她的视野,经过初步了解,这家公司提供的岗位是商场里的营业员,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月工资2600元加提成,转正后月工资2800元加提成,如果营业情况好,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专生,这样的待遇对她来说,着实是很大的诱惑。但韩小花了解到,进这家公司,每人要收取1000元的服装保证金,用于制作工作服,离开公司的时候,1000元可以原封退还。“现在社会上各种招工骗局比较多,都是要收各种保证金,会不会是骗局?”但是又一想,“广彤公司是在一家比较正规的人才市场发布的消息,应该不会有问题。”二、收取保证金,诈骗大学毕业生为了慎重起见,韩小花决定等一等。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韩小花发现,这家公司仍然一如既往地在人才市场上招聘工作人员,不仅如此,兰州市一家较有影响的地方报纸也发布了广彤公司的招聘启示。不愿放弃这样一个好的机会,韩小花决定去试一试。5月下旬的一天,韩小花来到了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某大厦广彤公司的办公地点参加面试,同时前来应聘的人有100多名,有些还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韩小花说,一些应聘者为了安全,还专门到工商部门看了广彤公司的营业执照,没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韩小花和许多应聘者对这个公司深信不疑。面试完以后,韩小花心甘情愿的交了1000元服装保证金。6月5日,韩小花按照公司的约定来到广彤公司的办公地点参加培训,但却发现,广彤公司和主管人员早已经人去楼空。发现上当受骗,韩小花和被广彤公司“录用”的其它大学生向公安机关报了案。据了解,在广彤公司诈骗案中,有150多名像韩小花这样的求职者上当受骗,其中大多数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提示:就业过程中,骗子最感兴趣的往往是金钱,只要您提高警惕,捂紧“口袋”,放好“钱包”,骗子也只能望洋兴叹,无计可施。王利刚(化名)由于急于找到工作,没来得及仔细推敲合同里的条款,结果不但失去了这份工作还付了一笔违约金。据其称,他与公司签合同时还未毕业,但公司要求其进入实习期。在4个月的实习期里他卖力地工作,却只能得到800多元钱的“实习工资”。今年5月,他以为工作已经敲定,打算回学校修完剩下的一些课程,9月再回到公司正式上班。但当他向公司请假时,公司却以合同中“工作前两年不得连续请假一周以上”的条款为由,认定王利刚违约,索要违约金。王利刚只好交了2000元的违约金。三、盲目签约,不合理条款上当提示:签订协议时一定要谨慎,要认真阅读协议中的每一条规定,反复斟酌,拿不准的要向有关法律机构咨询后再作决定。2013年7月2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女大学生王京(化名)在做家教时遇害身亡。今年23岁的王京,就读于省内某知名大学,几天前到省会某地做家教时被杀害,凶手的作案手段极为残忍。据王京的朋友反映,她是一个文静漂亮的女孩,从小就很优秀,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是班干部。由于过分的轻信他人,该同学在未经认真核实的情况下,只身去应聘家教,结果遇害。【提示】安全问题要时刻牢记,危险离您并不遥远,就业机会有无数,生命只有一次。四、只身应聘,女大学生做家教被害2013年9月中旬,贵州邹先生突然接到一个告知儿子颅内出血入院抢救的电话。邹先生立即给远在北京工作的儿子联系,电话同样打不通。邹先生心急如焚,马上按对方要求筹集了10万元钱到邮局汇兑。这一情况引起了邮局工作人员的警觉,问清原由一看,发现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是重庆的,就明白是骗局,才没有让骗子的阴谋得逞。原来,邹先生的儿子在事发当天接到多个电话,可就是没有声音。后来又有一个电话打来,自称是重庆市公安局,称他的手机号码正被一名犯罪嫌疑人盗用,为方便调查,请他关机半天。过一段时间,他觉得事情蹊跷,往家里打电话一问,方知上当受骗。五、利用求职者个人信息进行诈骗提示:求职心切但莫大意,在填写有关应聘表格时没有必要留下家庭信息,尤其是联络电话等,骗子往往利用假招聘套取应聘者有关信息,从而实施诈骗。应聘者家人稍不注意,就可能落入陷阱造成损失。同时,要将案情通报给家人和亲朋,告诫他们遇到类似情况时,不要轻信,不要乱了方寸,可向单位、学校查实后再做出相应决定。柳明(化名)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不仅工资待遇十分优厚,而且因为由好朋友介绍,柳明十分放心。从事工作七月有余,一直未签订劳资合同,经打听企业内所有人员均未签订,好朋友拍着胸脯保证,柳明也没有多想。不料一日忽被裁员,公司一分赔偿金也没给。等到想起找朋友询问时,朋友已不知所踪。柳明后悔莫及。六、未签劳动合同,自身利益受损无论何种情况发生,合同都是必要条件。没有合同,法律很难为之伸张正义。大学生初入社会,一定要多点心眼,留心用人单位的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法人资格是否确实存在,公章是否具法律效力等。朱云(化名)大学毕业后在私企工作,档案搁在了企业,由于与老板发生劳动纠纷,老板强迫她辞职,后来她找到一家行政单位的工作,为了办保险,她去企业取档案,没想到档案已被老板拿走。朱云将事情诉诸到劳动监察部门,劳动监察部门表示也管不了。目前这件事情过去了四年多还没有解决。七、档案托管引发纠纷【分析】企业能扣职工的档案是因为档案是计划体制下的产物,档案在哪个单位,员工就与之有劳动关系。《劳动法》出台后,认为档案已不作为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唯一标志,劳动合同才是唯一的标志,档案不在也没关系。但档案管理的规定要求档案必须跟人转移,于是强行规定人走,档案也必须转走。但单位要想不让人走,扣留员工的档案,员工也没有办法,虽然知道这种做法不符合规定,但管理监督机制不到位也没办法。劳动仲裁也不受理档案问题,使得劳动者受到侵害时无人保护,这还会影响到失业救济金的领取,因为不转档案到街道,就享受不到失业救济金。提示:在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时,一定要协调好档案的管理问题,作为毕业生本人要慎重处理自己的档案。(一)、虚假职位信息1、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2、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3、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二)、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行压榨1、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2、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3、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总之,求职陷阱主要分两大类:三、大学生兼职、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的相关问题1、大学生通过兼职、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可获得的益处。2、大学生兼职、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与学习的关系及如何处理此关系。3、大学生兼职、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除学校统一推荐、安排的,即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的)同样也当心前面所说的类似陷阱。四、求职中的安全应对策略(一)层层过滤,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二)面试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安全的警惕性(三)要谨慎行事,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一)层层过滤,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发布的就业信息,都经过了严格核实,包括核实用人单位的工商许可证、营业执照以及通过电话向当地有关部门核实等,基本上确保了就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安全性。对于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就业信息,一定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核实。1、当你接到用人单位约你前去面试的通知时,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核实好此条消息的真伪。可向用人单位询问,对方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你的情况的。对于拿不准的问题一定要向学院辅导员汇报,由学院出面落实。落实后,再去面试。2、当你的手机接到陌生人的短信或电话时,对方约你在某个地方面试,特别是对方声称自己是某个大公司或知名企业的代表时,一定要设法先向该公司或企业(而不是给你发手机短信或约你见面的人)查询该单位最近是否有过招聘计划,同时,要拨打114查询,该单位是否注册过公开办公联系电话。对于只留小灵通或手机号码的单位,或多个不同公司只留同一个联系电话者,一定要谨而慎之,千万不要草率决定。(一)层层过滤,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3、谨慎过滤求职广告,看报纸或网络搜寻求职信息时,应注意,凡具有以下特点的招聘广告,不要贸然应聘:(1)不明载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及联络人,仅留电话或邮政信箱者。(2)招聘的职位没有资格、条件的限制,或条件过于宽松。(3)应聘的
本文标题:大学生求职安全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2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