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Word版含解析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抨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解析:选A本题考查李贽思想。李贽反对盲从孔子,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李贽对孔子大胆提出了挑战,故选A。2.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解析:选D根据材料“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可知此人是李贽,“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主张,故A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主张,故B项错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的主张,故C项错误;“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是明朝李贽的主张,故D项正确。3.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建立君主立宪制D.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解析:选D题干强调了以“天下之法”否定“一家之法”,实际是否定了君主专制;以“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强调了法治的突出地位,D项符合题意。A项不正确;B项与题干无关;C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4.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A.反对个人利益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D.主张法治社会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得出题意强调的是“主权在民”,与反对个人利益、主张人人平等无关,故A、B两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与明末清初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形成对比,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5.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顾炎武批评心学不务实,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B项符合题意。顾炎武本身就是儒家在明清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并没有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信息,故C项错误;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D项。6.王夫之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理欲一致B.理先于欲C.欲先于理D.礼即天理解析:选A根据材料“礼……必寓于人欲以见”“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体现了理与欲的一致性,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根据材料“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可知礼在一定程度上是理的体现,故D项错误。7.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几位思想家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对这些观点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②“慎思明辨,格物致知”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选A①是明代王阳明的思想主张;②是南宋朱熹的思想主张;③是明朝中后期李贽的思想主张;④是明清之际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因此正确排序为②①③④,故选A。8.黄宗羲曾提出“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顾炎武也说过“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下列对他们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推崇先秦时期封建制度B.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C.反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D.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解析:选D“推崇先秦时期封建制度”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且先秦时期的封建制度并不是完善的封建制度,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并没有对当时的君主专制政体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冲击,它起到的仅是一种思想启蒙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论是黄宗羲还是顾炎武,他们批判和抨击的都是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错误;以顾炎武和黄宗羲等为代表的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0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弘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王夫之《黄书》材料四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6分)(2)针对材料二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4分)(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6分)解析:本题考查明清进步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第(1)问,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2)问,针对君主专制的弊端,顾炎武主张分君权,材料信息能体现这一点。第(3)问,从材料信息中提取答案。第(4)问,人的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又起反作用,依据此原理回答即可。答案:(1)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君主应当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2)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靠君主一人难以治理。(3)家天下、世袭等级制、中央集权制。(4)共同:抨击君主专制。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评价:积极: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为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消极: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思想不够完善,无法实现。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4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