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小题狂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答案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200020062010201120122013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7.752.3165.3185.8213232.3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10.535135.8210.2246.4270.3①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②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③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④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3.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A.“一边倒”依赖苏联B.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原则C.“冷战”拉近中苏关系D.力求在平等谈判中寻求支持5.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6.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7.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外交史上有许多饶有兴味的外交故事,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等。这体现了新中国A.“求同存异”思想的广泛实践B.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C.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其实践D.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9.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饶伯森说:“这一会议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使他可以在反殖民主义的掩护下向一些幼稚的听众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共还可能提出一些没有一个亚洲国家领导人敢于反对的反殖民主义的决议。”这一会议A.促使了中国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B.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C.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D.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0.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对话的国家,外交空间顿时豁然开朗。下列对此解读确的是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裂痕B.促进了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C.推动了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D.昭示中法两国外交独立自主特性11.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上对美国、苏联的盟国和与其接近的国家,或定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凶”,或视作“修正主义的伙伴”、“赫鲁晓夫的走狗”,推行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外交路线。有学者称之为“黑屋外交”。在当时,这种外交政策的推行A.加剧了冷战的紧张程度B.恶化了自身的处境和形象C.有助于计划经济的实施D.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20世纪50年代,对于即将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积极准备了方案,并将参加会议的国家除中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外,分为下面表中几种类型。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类型部分代表国家“和平中立”国家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接近“和平中立”的国家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接近“反对和平中立”的国家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首次步人世界外交舞台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积极奉行非集团的政策13.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A.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B.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C.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14.据统计,仅2013年,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22个国家,接待了64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与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了双边会见等接触,与各国达成近800项合作协议。由此可见与建国初期相比,新时期外交A.重视与发达国家合作B.侧重于反对霸权主义威胁C.涵盖面更加广泛均衡D.致力于解决南北差距问题15.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A.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B.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C.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D.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16.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这一时期中美的“求同”主要体现在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B.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多极化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D.遏制苏联在亚太地区扩张17.2005年10月2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与会领导人同意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通信、资金以及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同时继续加大对“三股势力的打击力度。这主要反映出上海合作组织A.致力于成员国之间互尊互信B.致力于加强成员国间互利协作C.倡导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关系D.努力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18.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这反映了50年代以来A.中国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B.世界局势趋于缓和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D.三大改造已经完成19.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20.2001年,在中国倡导下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5年12月25日,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反映出A.经济实力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秩序B.经济一体化扩展到贸易金融领域C.中国成为新的世界体系的主导者D.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1.阅读下表。对表格内容解读有误的是1960-1965年中国对外援助额统计表单位:亿元人民币时间196019611962196319641965金额3.635.198.549.6112.1618援助对象越南、朝鲜、缅甸、柬埔寨、蒙古、坦桑尼亚、赞比亚、伊拉克等20多个国家援助内容贷款、武器、粮食、童装、化肥、机器设备、劳动力等A.是两极格局动荡下中国肩负大国责任的体现B.有利于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争取稳定的国际环境C.援助内容多样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D.援助对象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22.下面漫画艺术地呈现了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外交场景,其所聚焦的主题当是A.弱国没有外交B.初登外交舞台C.外交舞台拓展D.全方位的外交23.1961年2月8日,毛泽东接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时说,中法之间存在一堵墙,但是“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这说明当时中国外交A.开始对外谋求“求同存异”B.有意打破中法间意识形态的束缚C.旨在摆脱苏联外交的影响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24.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1950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用频率从1953到1956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这说明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C.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D.中国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参考答案1.【解析】由“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其进出口的是数额都逐渐增加,故①符合题意;中国与中亚国家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进出口额的增加体现出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充满活力,故③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进出口是属于贸易领域的,与金融合作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②;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有利于稳定自己区域内的经济秩序,但不能说稳定世界经济秩序,故排除④。【答案】C2.【解析】材料反映了尼克松访华后中美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情况,是出现波折的,这也反映了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而出现过波折,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是始终保持增长,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消除”,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答案】A3.【解析】注意时间提示:1960年。A项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可直接排除;美苏两国此时仍处于争霸时期,两国间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项亦可排除;欧洲共同体作为资本主义主义国家,它的成立虽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但社会主义仍是它们共同的敌人,D项亦可排除;由于1958年之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所以为了与苏联对抗,中国不得不调整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答案】B4.【解析】由“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可知,新中国在与苏联结盟之时力求在平等谈判基础上寻求苏联的支持,故D项正确;A项“依赖苏联”表述错误,不符合“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排除;B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D5.【解析】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D6.【解析】根据材料“1954年10月”“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结合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周恩来主张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联系。结合所学“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中国的外交思想从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转向了注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故B项正确。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表明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与题干无关,故A项排除。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表明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故D项错误。【答案】B7.【解析】根据材料“1952年”“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三类国家”“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新中国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不再以
本文标题:小题狂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