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陕南移民安置区可研报告
xx县陕南移民搬迁xx安置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县扶贫开发局二0一二年二月1xx县陕南移民搬迁xx安置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基本概况第一节项目背景xx安置点是城关镇永丰村和爱国村联界共建的一个安置点,位于xx县城关镇以西,属城关镇的一个中中低山安置点。因为xx全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大巴山主脊横亘南部,是陕南山地岩溶地形较发育地区之一,山势自南向北倾斜,岭谷相间,坡陡谷深,起伏变化复杂,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331米。山大沟深,沟壑纵横,自然灾害频发,返贫现象持续发生。特别是1996、2010年分别经历了“8.7”、“7.18”四年内两次罕见自然灾害,受灾面广、受灾程度深、受灾人口多,恢复重建时间长,返贫人口急剧上涨,产生出一批一无所有的贫困户。xx村与全县一样饱受自然灾害之苦,加之部分高山组交通不便,有史以来村民的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的运输一直依靠肩挑背驮,爬山涉水、与外界保持着简单的生产、生活资料交换,保留着原始的生存状态,群众的生产、生活及资源开发一直处于困境。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地制约了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进程。高山组群众搬迁的愿望十分迫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紧抓陕南移民搬迁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镇政府痛下决心修建xx移民搬迁安置点,改变其落后的贫困面貌,摆脱贫穷、封闭落后的环境,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该村的经2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为了尽快做好此项目的前期工作,针对该村的经济状况、资源状况进行了十分认真地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发展目标、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经济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证。第二节研究的主要结论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性xx县陕南移民搬迁xx安置点建设,主要是对xx的7.28公顷土地进行开发,修建xx安置点的房屋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建设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xx安置点建设是改善城关镇xx两村贫困群众改善住房的需要。2、城关镇xx两村现在还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交通不便,生活相当困难,因此修建xx安置点十分必要。3、xx安置点是改善民生的必经之路。该项目建成后,为改变城关镇xx两村的“三通”基础设施条件,对繁荣农村贸易,发展和振兴当地经济、文化事业,改善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方便群众,扩大新农村开发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安置点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3目前xx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当落后,交通不便、农田水利设施落后、人畜饮水困难、社会公共事业空白、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现状,是制约xx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xx安置点的建成,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改善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xx安置点修成后,村民加快修房造屋、修厕建圈、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改变过去脏乱差的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村容村貌将焕然一新。(三)改变产业格局,促进主导产业规模发展。xx安置点建成后,高山组群众通过搬迁,不会再为三通的问题发愁,会全心全意的发展主导产业,使农村经济将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四)转移劳动生产力,转变收入增长方式。xx安置点建成后,村民购买农用车、汽车、摩托车,既方便了交通,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又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加大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跑运输、搞经商、抓劳务、转变农民收入的增长方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项目可研编制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6、《住宅设计规范》7、《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设计规范》8、陕南移民搬迁【安政办发〔2011〕96号】和【安移办函〔2011〕1号。9、xx县xx安置点选址意见书、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洪涝灾害评估报告、土地预审、征地协议、建设用地确权、用地批件。10、x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重庆渝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xx县xx村移民安置点规划》。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2、国土资源部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13、国家发改委审定的《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指南(试行版)》14、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二)xx安置点建设具备良好条件1、政策条件允许。xx安置点建设正处在陕南移民搬迁大环境的机遇期,相关部门已到项目建设实地进行了勘察、评估,为xx安置点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地质条件较好。xx安置点位于xx两村的低山组的结合部,地势为缓坡地,最大的坡度不超过15度,而且没有陡峭的悬崖和坚硬的岩石,绝大部分为软石层和石碴土层,完全可用机5械开挖土石方,而且不易塌方,浆砌档护工程较少,减少了工程投资。3、运输道路畅通。xx安置点紧邻安岚公路,为xx安置点修建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工程所需的水泥、燃油、火工器材、砂石料等建筑材料可通过安岚公路直接运到工地,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可直接进入施工现场。4、材料取运方便。xx安置点建设中所需要的石块可就地取材,所需的砂砾石和浆砌石档护、房屋所需的细沙可在岚河河边取运,运输距离1.5公里,所需水泥运距4公里。xx安置点建设用水量不大,在送溪沟就地取用,通过堰渠和引水管道将水引入施工现场即可。5、施工用电捷径。xx安置点进行农网改造,10千伏农用输电线已到村,只要加强与电力部门勾通联系,施工用电可就近接火取用。6、劳动力充足。全村有整半劳动力490个,群众修建xx安置点的心情迫切,积极性高,可按户或按人口投工投劳,浆砌石档护、建房所需的普通技工有40多个,劳动力和普通技工完全可以满足xx安置点建设的需要。7、建设环境好。(1)建设的社会环境好。xx安置点建设,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有计划、交通、扶贫、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有乡政府主要领导和驻村干部包抓,为xx安置点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政治环境保证和组织领导保证。6(2)群众的基础好。全村村民对修建xx安置点积极性高,群众投工投劳易于组织,xx安置点建设中所占用的村民承包地、青苗补偿、附属设施的拆除易于协调解决。第二章安置地的自然社会现状第一节自然状况1、地理位置xx安置点位于xx县城关镇以西,南与城关镇的水田村隔岚河相望,北与安康瀛湖区双龙镇比邻,西与佐龙镇青竹村相邻,东与城关镇茅坪村相连,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其中永丰村国土总面积7.6平方公里,爱国村国土总面积8.61平方公里2、地貌特征xx安置点地势是北高南低,岚河由东向西流过,境内以山地为主,有少量的水田和旱平地。境内最高海拔1450米,最低海拔331米。3、水文概况xx安置点有送溪沟一条小溪水流入岚河,流域面积3平方公里,平均比降81.73‰。4、气候特征xx安置点同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年极端最高气温40℃,年极端最低气温-7℃。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左右,无霜期280天左右。7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城关镇xx两村共9个村民小组,437户,总人口1749人。耕地面积2409亩,其中水田165亩,旱地776亩,坡耕地1468亩,有林地2560亩。2011年,粮食总产655吨,生猪出栏813头,养蚕214张,人均粮食375公斤,人均收入3250元。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二十多年来,xx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广大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农村通电率达100%,通讯事业发展较快,部分户安装了电话。农田水利建设有较大发展,基本实现了一人1亩基本农田,经济林特园建设有较大发展。第三章建设方案及建设标准第一节xx安置点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加快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一体化,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新农村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城乡互补、区域协调、统筹发展。2、坚持统一规划、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安置地的基本农田、水利、交通、电力、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全面建设,切实改善搬迁安置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搬迁后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奠定基础。3、坚持扶贫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安置点建设工程与当地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荒山造林、水土流失治8理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相结合,努力实现减少贫困人口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4、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坚持保护有限的耕地、合理的建设密度及容积率,达到节约建设用地的目的;利用拆除质量较差的建筑获得建设用地,达到房屋更新同安置点建设同步。5、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从方便生活、有利生产着眼,充分考虑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重点解决现状农村普遍存在的居住分散、基础设施缺乏、环境差等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6、设施配套、共享共建原则综合考虑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各生活服务设施,做到生活设施配套,共享共建问题。7、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充分利用现状用地,灵活布置建筑特,使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充分展现具有浓郁地方文化氛围的安置点特色。8、防灾减灾、生态安全原则在安置点过程中保证各种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杜绝一切不安全隐患,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所。第二节搬迁安置区的安置规模xx安置点共规划安置92户403人。重点对太平寨、天池安高山组的整体搬迁。9第三节规划设计及工程建设规模根据xx县农村人口居住、生产、生活最基本的要求和安置点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依据,重庆渝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xx县xx村移民安置点规划》进行设计。第四节房屋建设标准的依据及规模一、房屋建设标准的依据严格执行省市关于扶贫搬迁中群众建房标准的有关要求,具体如下:(1)在留有发展余地的条件下,严格控制搬迁户的住房面积和建设标准,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省市规定的建筑面积;(2)住房标准坚持经济、实用的原则,一般不用瓷砖、铝合金门窗、地砖等;(3)住房布局合理,居室、厨房、储藏、厕所等必要的功能齐全,以方便群众生活。二、房屋建设规模房屋结构设计按照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的原则,经重庆渝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xx县xx村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择优选择该套方案,砖混结构两间两层楼房,坡屋顶,外墙粉刷涂料,适宜经济条件稍好的群众修建。方案都配套建设厕圈、养蚕室、沼气池等附属设施。经过规划,全县共新建搬迁群众住宅92户,新建住房总面积14800平方米,包含附属设施面积7440平方米。第五节道路建设标准的依据及规模一、道路建设标准的依据10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桥涵标准图》的规范标准设计,通村、通组公路按山岭重丘4级标准修建。二、道路建设规模根据安置地的实际需要,经勘测设计,需新修路1公里,路面硬化1公里。解决132户528人交通运输困难和通行难问题。第六节供水工程建设标准的依据及规模1、供水工程建设标准的依据小规模集中安置点的人畜饮水,按照满足安置点的用水需求,建设安全、可靠、卫生的给水管网。人畜饮水工程统一规划设计。并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TJB—74)以及《陕西省农村饮用水设计纲要》中的有关规定,结合xx县近年来给水工程用量调查,确定各用水量设计标准为:人均日用水35升,家畜日用水20升,其他用水按生活用水的15%计取,管损按总用水量的10%计取,连续供水的变化系数取2.5,配水管网末端自由水头不小于6m,管网最不利点自由水头不小于4m。总饮用水量规模每处按留有发展余地设计,每处饮水工程取水枢纽按陕西省《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山区丘陵部分)规定,主要工程建筑按5级设计,设计洪水按20年一遇设防,校核洪水按50年一遇洪水设防。二、供水工程建设规模设计方案为:安置点水源来自送溪沟山溪水
本文标题:陕南移民安置区可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