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版含解析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译《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选C编译《四洲志》的是林则徐,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出现在魏源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师长”指的是“师夷长技”主张,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C项正确;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洪仁玕,故D项错误。2.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由此推断,曾国藩主张()A.经世致用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世道必进解析:选A王夫之和魏源都主张经世致用,曾国藩同时推崇两人,说明曾国藩也主张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王夫之没有“师夷长技”思想,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曾国藩的思想,与王、魏二人无关,故C项错误;“世道必进”是维新派借鉴进化论的思想,与三人均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3.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该主张()A.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B.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C.否定了传统文化,主张全面学习西方D.提倡维护传统文化,反对西方学说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题目中的中西并重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题干材料主张“中西并重”,并未出现完全否定中或西的现象,故C、D两项错误。4.“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C.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解析:选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孔子权威宣传维新思想。材料中的“反叛精神”就是要指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近代民主政治,故选B。5.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一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二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三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A.魏源B.严复C.陈独秀D.孙中山解析:选B题干材料反映的思想巨人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主张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严复是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符合题意,B项正确。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排除A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正统思想,高举民主与科学,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C项排除;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符合题意。6.清末维新运动中,倡导者们为了减少变革阻力,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是()A.《变法通议》B.《孔子改制考》C.《天演论》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解析:选B《变法通议》是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的代表作,但不符合“托古改制”,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改制考》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天演论》是维新人物严复翻译的外国著作,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宣传革命思想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7.1898年谭嗣同在《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中曾指出:“中国艰危……然吾约计开辟以来,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借鉴历史经验,主张中体西用B.民族危机加深,出现变革契机C.认同百家争鸣,致力托古改制D.主张救亡图存,提倡民主共和解析:选B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中国艰危……然吾约计开辟以来,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体现了民族危机加深,与战国乱局类似,容易出现变革契机,故B项正确;材料与文化上百家争鸣无关,故C项错误;谭嗣同代表维新派,不主张民主共和,故D项错误。8.民国五年,李大钊在《民彝》创刊号上说:“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李大钊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B.李大钊主张君主立宪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D.五四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解析:选A“民国五年”即1916年,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创刊号上的两句口号反映了李大钊反对君主专制,提倡自由与民主。结合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新文化运动两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可知A项正确。B项“君主立宪”的说法与史实不符;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应在1918年,排除C项;五四运动于1919年爆发,排除D项。9.1916年2月,胡适与陈独秀通信,表示有“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之意。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这场文学革命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改变了民国政府教育的旧体制B.清除了封建主义的文化残余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促成了白话语体的广泛应用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没有涉及国民政府教育体制,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封建儒家思想,但没有清除封建主义的文化残余,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故其直接影响是促成了白话语体的广泛应用,故D项正确。10.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说明李大钊()A.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解析:选A注意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特别抓住题目最后一句“悟儒家日新之旨”,说明李大钊并不全盘否定儒家思想,而是领悟儒家思想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11.民国七年,刘大白创作的《红色中华》中写道:“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其创作背景可能是()A.中华民国成立B.五四运动爆发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D.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选C民国七年是1918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919年,故B项错误;1917年十月革命后,也就是1918年,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故D项错误。12.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该文应该发表于()A.1913年B.1915年C.1917年D.1920年解析:选D材料中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可以看出此时陈独秀已经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胡适和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内容1916年4月5日惜乎五百余年来,半死之古文,半死之诗词,复夺此“活文学”之席,而“半死文学”遂苟延残喘,以至于今日。……文学革命何可更缓耶?何可更缓耶?1916年7月6日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摘自《胡适日记全编》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Ⅰ号(1918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学生罗尔纲晚年写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1930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与胡适日记有较大出入。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文学革命何可更缓耶”,可知胡适推动文学革命运动;根据材料一“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可知其主张使用白话文,废除文言文;根据所学,他还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第二小问,从史料角度看,胡适的记录更可靠。第三小问,从史料角度看,胡适的记述是亲身实践并记录,能较准确反映他当时的思想和行动;而罗尔纲不仅是一个旁观者,而且是事后回忆,较前者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可知其观点为新旧思想文化完全不相容,提倡新文化必须彻底拋弃旧文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可知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大力革新;根据材料二“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可知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与破坏,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答案:(1)贡献:推动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可靠:胡适。理由:胡适的日记一般记载的是当天的事情,而且有文字保留下来;而罗尔纲是在事情过了大约60年后再追忆,难免会记忆出错,因此胡适日记更可靠。(言之成理即可)(2)观点:认为新旧思想文化完全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评价: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全面批判,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对待传统文化存在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梁启超《爱国论》材料二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梁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不先培养革新人才。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摘自陶英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试析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简述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实践其思想主张的活动。据材料分析两者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得出兴民权是爱国的基础;据所学知识得出提倡维新变法。第二小问,结合19世纪末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梁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不先培养革新人才”得出维新变法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培养革新人才;据材料二“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得出教育救国。第二小问,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据材料一“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材料二“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到上海创办……爱国学社”可知,近代爱国知识分子共同主题就是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答案:(1)主张:兴民权是爱国的基础;提倡维新变法。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主张:维新变法的失败主要在于没有培养革新人才;教育救国。活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活动中心。主题:向西方学习;救
本文标题: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5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