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案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实践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告台湾同胞书》、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等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录象片,直观的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时刻。围绕“一国两制与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一主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祖国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意识。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二、教材要点(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主要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形成:邓小平首先提出。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内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3、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二)香港、澳门回归1、香港回归香港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变为现实。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4月,《联合声明》先后经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签署的第二十五号令批准,于5月27日起生效。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6年,筹委会成立,组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选举董健华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设立了临时法会,组织终审法院,提出了关于处理香港原有法律问题的的建议;组建驻港部队,筹建外交部驻港机构,准备政权交接仪式事宜等。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澳门回归由于有香港回归的例证,中葡双方总体上进行了良好的合作。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在中葡联合小组活动过程中,双方根据澳门实际,对澳门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和落实中方的官方地位等过渡时期澳门三大问题等的解决取得共识,为政权顺利交接和特区政府顺利运作创造了条件。1995年5月,何厚铧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就职。(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979年以后,党和政府公开宣布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海峡两岸长达3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81年,中央提出了关于开展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三通”和人员、文艺、科技和体育“四交流”的主张。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展交流和谈判工作,签订了一系列初级协议,推动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联系与交往形成了两岸互补互利的格局,也冲击了台湾当局坚持的所谓“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此外,中央人民政府还颁布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文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台资权益。两岸间贸易日益向扩大领域、扩大规模并趋向长期性的方向发展。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继续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积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切实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保护台胞投资和经营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有决心也完全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为“一国两制”的全面实现奠定了基础。目前,因美国长期插手台湾问题,以及李登辉抛售“两国论”、陈水扁和吕秀莲等台湾新领导人制造新问题,叫嚣“台独”而使统一大业充满坎坷和艰难,然而,求和平、求安定、要求改善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绝大多数台湾同胞是反对分裂。反对“台独”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正如江泽民在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会上所说:“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解决台湾的决心和信心。三、教学过程导入:运用歌曲《七子之歌》或回顾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增长的史实导入。(可以参考书上本章前言的内容。。。或者把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这篇文章下载下来)教学:(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什么是“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这一构想是如何形成的?⑴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⑵台湾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在祖国大陆基本解放的情况下,解放军准备渡海攻台,台湾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可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由于当时解放军主力投入朝鲜战场,解放台湾就被搁置下来。⑶形成过程邓小平首先提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事实上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内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做了全面阐述。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3、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有利于香港、澳门地区的继续繁荣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能力提高:“一国两制”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异同?同: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异:设立的地区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二)香港、澳门回归1、香港回归⑴香港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⑵建国初为什么不解决?保留香港作为国际通道,以便打破帝国主义对我们的经济封锁,中国没有立即收回。但是,我国政府从来不承认关于香港地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⑶回归条件的成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中国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等。⑷回归过程和启示1982年,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撒切尔夫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提出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否决了英方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1984年12月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启示:国家富强是实现统一的有力保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可行性。2、澳门回归⑴澳门问题的由来(史料链接)1553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门。⑵回归过程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就职。(史料链接)何厚铧致辞说:“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民族团结富强,是中国人民长期不懈的追求。澳门回归,正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步。”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当天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实现了海峡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到国内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及经商投资的人员不断增加,“三通”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讲话体现了党和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体育等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2、实现祖国统一的障碍“台独”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讨论:你认为应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小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圆满解决了中英、中葡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也在不断发展,我们相信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四、能力测试单项选择题1、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A、《告台湾同胞书》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C、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2、“一国两制”首先提出是针对()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九龙半岛问题3、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对香港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A、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B、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C、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D、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以保留军队4、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一国两制”内容的有()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有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的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②“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③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直接接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④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第3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66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