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近代史一旧民主主义
考向一近代列强侵华的背景、特点及影响近年高考命题多运用图文材料,考查对侵华战争表现、影响等的理解,也多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综合考查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评价及认识。一旧民主主义革命考向二: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变革近几年高考命题多注重考查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等重大历史现象的时代背景、特点、结果、影响、分析评价等。战争时间发动国条约影响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1856~1860年英英法《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知识清单---列强侵华表述:不完全正确。理由: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重点深化一:二次侵华战争中国失败原因】•材料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侵略目的:侵略方式:侵略国家:英法美俄(英国占据明显优势地位)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发动战争、经济侵略(商品输出)、【重点深化二:本阶段列强侵华特点】(1)破坏性:一方面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具体表现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以及在政治、经济上的破坏,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建设性: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重点深化三:说说列强侵华的影响】一、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1840—1894)(一)政治:侵略反侵略1.鸦片战争:时间、背景、结果、影响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背景、经过、影响一、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19世纪40-甲午战前)(一)政治:侵略反侵略1.鸦片战争:时间、背景、结果、影响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背景、经过、影响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①原因:②过程A.1851年金田起义B.1853年定都天京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时间、内容、目的、空想性D.1956年“天京变乱”,转折E.洪仁玕《资政新篇》时间、内容、评价F.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失败③意义:④失败原因: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经济主张群众基础作用1853年强盛时期1859年衰落时期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拥有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消灭私有制)(发展私有制)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外来侵略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败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重点深化】(二)经济: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原因、表现、影响[2014·山东卷]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D[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2015·全国Ⅰ)1852年,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解析关键信息是“1852年”“‘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1852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答案D(二)经济: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原因、表现、影响3.社会生活变迁:西装、西餐、轮船、电信、报刊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条件、产生、著名企业、影响(二)经济: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原因、表现、影响3.社会生活变迁:西装、西餐、轮船、电信、报刊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条件、产生、著名企业、影响(三)思想:1.新思想的萌发:背景、代表人物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实践结果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未付诸实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师夷长技以制夷;(2014年北京文综)《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B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实践结果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未付诸实践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最终失败三抗争与探索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一阶段: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考点突破晚清政府三次改革洋务运动(1861—1895)【例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8)奕忻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视角一:运用多元史观分析洋务运动】第一阶段: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考点突破晚清政府三次改革洋务运动(1861—1895)【视角一:运用多元史观分析洋务运动】【例3】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是中国近代历史最早的大规模出国留学。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第一阶段: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考点突破晚清政府三次改革洋务运动(1861—1895)【例4】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人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反映了()A.中国的工业迅速向近代化转变B.洋务运动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C.中国富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敌视D.军事工业的迅速发展源自战争的失败【视角一:运用多元史观分析洋务运动】第一阶段: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考点突破晚清政府三次改革洋务运动(1861—1895)【例5】“由洋务运动所造成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乃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深刻地动摇了建立在小生产方式上的封建专制政体的根基。”这段材料()A.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B.说明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客观发展D.叙述了近代主流意识形态【视角一:运用多元史观分析洋务运动】第一阶段: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考点突破晚清政府三次改革洋务运动(1861—1895)【视角二:从现代化的角度看“中体西用”思想】【例6】“‘中体西用’,不仅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保守’,反在学西方的路上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由这一观点,可见“中体西用”()。A.反映了封建顽固派的意识B.遭到当时人们的极力反对C.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实现D.最早发出学习西方的号召(2016·课标全国Ⅰ,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已经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大成效,如北洋、南洋、福建三只海军及近代军队的建设,故选C。清政府还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仅仅是“开始”,排除A;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表明集权制度并不一定有利于作战指挥,排除B;西方列强对清政府持侵略态度,不会进行援助,排除D。答案C第一阶段: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年)考点突破晚清政府三次改革洋务运动(1861—1895)【视角二:从现代化的角度看“中体西用”思想】“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它折中中西、兼容并包,与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相契合。它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性思想,尽管没有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面貌,但在某种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加深,“中体西用”思想的价值逐渐凸显,为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尊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可鉴范式。——吴永《“中体西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再审视》阶段特征:1840——1894年总特征: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由农耕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政治: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思想: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开始成为主流。社会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剖析易错混点补缺知识漏洞II考场失分防范防范一对基本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典例1】洋务运动的军事和民用企业的性质不同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防范二对主干知识的认识存在误区【典例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存在不平衡性【典例3】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沿海地区和城市变迁较快,农村变化不大☆考场失分防范——剖析易错混点补缺知识漏洞开启了近代化进程……受列强控制和操纵;不平衡。原因:先进中国人……列强……工业革命……【典例4】《资政新篇》不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典例5】实现中国近代化与民族独立二者关系不能颠倒防范三对不同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梳理不清发展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符合世界潮流。☆考场失分防范——剖析易错混点补缺知识漏洞消灭私有制;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理想天国,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目的前提【典例6】近代几种经济形态的不同历史地位及关系防范三对不同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梳理不清①自然经济:趋向解体,但一直占主导地位,是近代化的阻力;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凭借侵略特权,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中国经济主权,是近代落后的根源;③洋务经济开启近代化第一步;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民主革命的基础,代表历史发展的潮流;⑤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凭借国家权力,压榨民族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阻力。☆考场失分防范——剖析易错混点补缺知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史一旧民主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7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