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提优课件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26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考点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有学者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往一系列渐进变化的积累”。下列各项属于这种“积累”的有()①自然科学新理论的应用②工场手工业的不断发展③民主共和制度普遍实施④海外殖民带来丰厚资源A.②③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演练解析材料中“是以往一系列渐进变化的积累”表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而自然科学新理论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故①错误;工场手工业的不断发展是技术条件,故②正确;民主共和制度当时未能“普遍实施”,故③错误;海外殖民带来资本、资源和市场,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答案D考点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2.某校学生根据下表,从不同角度对英国工业革命演进特点进行了探究。其中认识有误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进程部分)时间事件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1771年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1814年史蒂芬孙制成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A.生产动力: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动力依次发展B.技术革新领域:从棉纺织业扩展到交通等部门C.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从手工工场到大工厂D.技术进步影响范围:从一国向多国扩展解析由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可知,生产动力最开始是人力,如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然后是水力,如阿克莱特的水力纺纱厂,克隆普顿的骡机,后来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说明产生蒸汽动力,并无畜力,因而生产动力并非是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动力的依次发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A3.英国的“工厂”一词早先一般称为“mill”(原意为水磨坊),到18世纪80年代这种称呼逐渐消失。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圈地运动的进行B.机器的应用C.改良蒸汽机的推广D.蒸汽机车的发明解析1785年即18世纪80年代随着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才导致材料中的称呼的逐渐消失,即选项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中的变化和圈地运动无关联,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蒸汽机的应用而非笼统的机器的应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蒸汽机的改良发明而非蒸汽机车的发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答案C考点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4.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的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时期,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起,法国先后同英国、比利时和德国签订自由贸易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反映出()A.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已经形成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逐步确立C.工业革命的影响超出欧洲范围D.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提供物质条件解析“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主要指新航路的开辟和全球交通的连接,材料强调了各国之间的条约规范经济行为,故A项错误;“1824年,英普条约”“1860年起,法国先后同英国、比利时和德国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有助于推动交流规则的确立,故B项正确;题干中国家均属欧洲范畴,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提供物质条件”应该为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和物质层面的基础,而材料强调各国交流自觉形成的规则意识,故D项错误。答案B考点4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5.1796年,一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解析材料中“1796年,一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大纱厂”表明工业革命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圈地运动发生于14、15世纪,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并没有涉及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加强社会保障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与材料中“1796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1796年”“曼彻斯特”“大纱厂”表明是工业革命,而材料中“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表明是新生的社会问题,故D项正确。答案D6.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单位是无法再缩小的企业原子。在19世纪,世界经济核心部分的基本单位越来越倾向于由“国家经济”所构成,亦即英、德、美等国的经济。这说明()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B.保护主义取代了自由主义C.自由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D.国际间经济竞争逐渐加剧解析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资本主义各国推行的经济政策依然是自由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中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理论并未不断丰富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单位是企业,到19世纪逐渐由“国家经济”构成,说明此时经济已非只国内经济而是发展了世界经济,在世界经济中企业以“国家经济”的形式参与经济竞争,说明国际间经济竞争逐渐加剧,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5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7.下面图表是1750年、1860年和1900年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来自[美]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对上述图表解读正确的是()A.政治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手工业衰退C.欧美国家成为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D.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解析政治制度只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但不可能成为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中国1750~1900年期间手工业依然处于发展中,中国所占份额的减少并不是手工业衰退,而是西方国家实行机器生产所带来的经济差距,故B项错误;材料仅对中、美、德三国的制造业产量所占份额进行对比,没有体现国际分工,故C项错误;1750~1900年期间,美国、德国先后进行两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大大推动制造业产量,而中国此时期的制造业主要仍是手工生产,因而与美国、德国产生较大的经济差距,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开始标志和发源地8.马克思看到街上展出一个电力机车模型,兴奋地说:“这件事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经济革命之后一定要跟着政治革命。”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件事”发生时期的“经济革命”范畴的是()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商业革命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此时既没有电,又没有机车,不会有“电力机车”的概念,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此时不会有“电力机车”的概念,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电尚未被使用,不会有“电力机车”的概念,故C项错误;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力机车模型的出现说明当时电已经被使用,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7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9.爱迪生,这是一个从小就如雷贯耳的名字,我们熟知他的各种小故事,学习他的各种名言名句,他是赫赫有名的“发明大王”。下列发明成就属于他的是()①白炽灯泡②留声机③电影放映机④电机机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白炽灯泡、留声机和电影放映机都是爱迪生的发明,但是电机机车不是其发明,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选A。答案A10.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下列有关近代以来飞机发展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莱特兄弟在19世纪初期发明B.带动石油化学工业部门的发展C.对世界一体化起到了重要作用D.深刻影响改变人类的战争形态解析莱特兄弟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飞机使用的燃油是从石油中提炼的,会带动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飞机的出现便利了各地的联系,缩短了世界距离,有利于世界一体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飞机的出现使战争扩大到空中,出现了空战,深刻影响改变人类的战争形态,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考点8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1.读下图某国原材料和制成品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比例变化表(数据表示百分比),据此判断该国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中国解析根据图表反映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英国自1840年左右完成工业革命,它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量逐年增大,1851~1860年原材料进口大于出口,故A项错误;法国1875年建立共和政体,常年战争,1851~1860年原材料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量都比较少,故B项错误;美国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在1929年之前,美国经济发展,原材料和制成品出口量都比较多。1929~1933年美国出现了经济危机,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增多,进口量下降,故C项正确;中国在1851~1930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制成品出口量都比较低,故D项错误。答案C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C.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D.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解析工业革命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与材料的内容工业革命造成东西半球的分工不同不符,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与材料的内容工业革命造成东西半球的分工不同不符,故B项错误;“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表明工业革命造成东西半球的分工不同,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与材料的内容工业革命造成东西半球的分工不同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易错点1记不准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易错提醒(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能说成是瓦特的改良蒸汽机。(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不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则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典例1】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①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②第一架飞机③第一部电话机④第一辆四轮驱动汽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德国人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故①正确;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故②错误;美国人贝尔发明第一部电话机,故③错误;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四轮驱动汽车,故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答案B易错点2不能充分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易错提醒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指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技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典例2】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解析材料仅介绍了发明者的出身,没有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没有论述出身和成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第一次革命的发明者以工匠和技师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以科学家为主,这一变化不能说明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且任何科技创新都需要科学和经验的叠加,变化的仅为权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者多为科学家,科学对于发明和技术的推动作用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阐述的两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出身的变化并不能说明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故D项错误。答案C易错点3对资本
本文标题:提优课件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26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77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