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基础回归第二讲重要的课本知识实验工业生产word版有答案
第二讲重要的课本知识(实验、工业生产)一、常见物质的俗名1.无机部分(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熟石灰、消石灰:Ca(OH)2生石灰:CaO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泻盐:MgSO4·7H2O明矾:KAl(SO4)2·12H2O芒硝(缓泻剂):Na2SO4·10H2O胆矾、蓝矾:CuSO4·5H2O绿矾:FeSO4·7H2O硫酸亚铁铵(莫尔盐,淡蓝绿色):(NH4)2Fe(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萤石:CaF2重晶石(钡餐):BaSO4(无毒)电石:CaC2刚玉:A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金刚砂:SiC铜绿、孔雀石:Cu2(OH)2CO3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的混合溶液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漂白液的有效成分:NaClO漂白粉的主要成分:Ca(ClO)2、CaCl2,有效成分:Ca(ClO)2碱石灰:CaO与NaOH的混合物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l+Fe2O3(或铝粉与还原性弱于铝的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2.有机部分(写出下列物质的分子式或结构简式)氯仿:CHCl3TNT:三硝基甲苯(填名称)尿素:CO(NH2)2天然气、沼气、坑气的主要成分:CH4甘油(丙三醇):CH2OH—CHOH—CH2OH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填名称)蚁醛:HCHO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填名称)水溶液蚁酸:HCOOH葡萄糖、果糖:C6H12O6蔗糖、麦芽糖:C12H22O11淀粉、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与淀粉不是同分异构体)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软脂酸:C15H31COOH草酸:HOOC—COOH(使蓝墨水褪色,弱酸性和强还原性,受热分解成CO2和H2O,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二、常见物质状态与颜色(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1.固体物质S、Na2O2、AgBr:淡黄色Au、AgI、FeS2:黄色CuCl2:棕黄色Cu、Cu2O:红色Fe2O3(粉末):红棕色Fe(OH)3沉淀或胶体:红褐色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Fe(OH)2、Al(OH)3、三溴苯酚、CuSO4(无水),H4SiO4(原硅酸):白色Fe3O4(晶体)、FeO(粉末)、铁粉(有一定几何外形的铁是银白色)、银粉、石墨、CuO、FeS、CuS、MnO2、CuS2、PbS:黑色碘(蒸气为紫红色)、高锰酸钾晶体:紫黑色Cu(OH)2、CuSO4·5H2O:蓝色FeSO4·7H2O、Cu2(OH)2CO3:绿色2.气体物质氟气:淡黄绿色二氧化氮、溴蒸气:红棕色氯气:黄绿色3.物质在溶液中的颜色Fe2+:浅绿色[Fe(SCN)n]3-n(n=1~6):红色Cu2+、[Cu(H2O)4]2+、淀粉溶液遇I2:蓝色Fe3+的水溶液、I2的水溶液、工业浓盐酸(含有Fe3+)、久置的浓硝酸(溶有分解生成的NO2)、浓硝酸与蛋白质混合:黄色溴水:橙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橙红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苯酚与含有Fe3+的水溶液:紫色三、化学实验基础1.常用仪器的使用(1)容器与反应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容量瓶、量筒等计量仪器。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计量仪器不可加热和用作反应器)。(2)加热方法:直接加热、间接加热(水浴、油浴、沙浴等)。(3)气体收集:排液法、排气法。(4)尾气处理:反应吸收、燃烧处理、集中收集。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1)过滤原理: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主要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一贴、二低、三靠。(2)蒸发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主要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当蒸发皿中析出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溶剂蒸干。(3)分馏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主要仪器: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带铁圈、铁夹)、温度计、石棉网。加热需垫石棉网;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4)萃取与分液原理: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检漏后,把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塞好塞子进行振荡,两种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静置分层,待液体分成清晰的两层后,打开旋塞,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3.几种离子的检验离子检验试剂主要现象说明N4HNaOH溶液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用浓的NaOH溶液或加热,若用稀的NaOH溶液且不加热,则即使原溶液中含有N4H,也检验不出来Fe3+①NaOH溶液②KSCN溶液①产生红褐色沉淀②溶液呈血红色加入KSCN溶液生成的是血红色溶液不是沉淀Fe2+氯水、KSCN溶液先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氯水,溶液变红顺序不能反,否则不能排除Fe3+干扰K+焰色反应焰色反应中,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火焰呈紫色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Na+焰色反应焰色反应中,火焰呈黄色焰色反应呈黄色不能说明是钠盐,碱(NaOH)也符合S2-4O盐酸、BaCl2溶液先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先加盐酸酸化排除Ag+、S2-3O、C2-3O干扰后,再加氯化钡溶液Cl-AgNO3、HNO3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若有S2-4O存在,则要先加入过量的硝酸钡,取清夜再检验Cl-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溶解或稀释转移洗涤定容摇匀①容量瓶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②计算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容量瓶的常用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温度和容积。③定容:将烧杯中的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的下方。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向容量瓶中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④用到的主要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要注明量程)、胶头滴管。5.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向沸水中逐滴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得到Fe(OH)3胶体。①不能稀溶液,也不能将FeCl3溶液加到蒸馏水中以后再煮沸,更不能把饱和氯化铁滴入氨水、氢氧化钠等碱溶液中,否则会生成沉淀。②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大小。丁达尔效应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渗析法常用于净化胶体。四、金属及其化合物1.钠、钾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外皮。现象:在钠新切口处可以观察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切口处在空气中很快变暗(氧化成Na2O)。(2)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现象: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固体(生成Na2O2)。(3)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现象: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熔成小球(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小球四处游动,并有嘶嘶的响声(有气体产生),溶液变为红色(生成碱性物质)。①钠保存在煤油中。②做钠和水反应的实验要用烧杯,不能用试管,钠只能取绿豆粒般大小。(4)钾的性质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稍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跟钠进行对比。现象与解释:钾在空气里燃烧火焰呈紫色,比钠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把一小块钾放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跟钠进行对比。现象与解释:钾与水反应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生成的氢气燃烧,并发生轻微的爆炸,说明钾比钠的金属性更强。(5)Na2O2与水的反应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滴入酚酞先变红后褪色。(6)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溶解度:Na2CO3NaHCO3,水溶液碱性:Na2CO3NaHCO3。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如右图所示,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观察现象。现象与结论:Na2CO3固体加热不分解,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镁、铝及其化合物(1)Mg、Al和水的反应取一小段镁带、铝条,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加热至水沸腾,观察现象。MgAl现象镁带表面有气泡,与冷水反应缓慢,与热水反应迅速无明显现象化学方程式Mg+2H2OMg(OH)2+H2↑(2)镁、铝和盐酸的反应取一小段去掉表面氧化膜的镁带、铝条,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1mol·L-1盐酸,观察现象。MgAl现象镁带逐渐溶解,放出大量气泡铝片逐渐溶解,放出气泡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结论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H2,但Mg比Al更剧烈(3)铝箔在空气中加热步骤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再取一小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现象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铝箔发红卷缩,很快就变暗失去光泽,熔化的铝仍不滴落原因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使熔化了的铝不会滴落下来铝很活泼,除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加热时又很快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结论①铝容易被氧化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4Al+3O22Al2O3②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4)铝和强酸、强碱反应在两只盛有铝片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和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支试管口。现象:铝片上都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都能燃烧。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2Al+2OH-+2H2O2Al-2O+3H2↑。(5)向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振荡。现象: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继续加氨水至过量,沉淀不溶解。(6)将(5)制得的沉淀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和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现象:沉淀都溶解。(7)铝热反应现象与解释:镁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滤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加硫黄和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用小木条点燃镁条。3.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铁和水蒸气反应现象:铁粉保持红热,有气泡往上冒,点燃气泡,有“噗”声。化学方程式:3Fe+4H2O(g)Fe3O4+4H2(g)(2)铁的氢氧化物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离子方程式:Fe3++3OH-Fe(OH)3↓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离子方程式: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制备Fe(OH)2要减少与O2的接触。(3)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①Fe3+的检验滴入KSCN溶液现象离子方程式FeCl3溶液溶液呈红色Fe3++3SCN-Fe(SCN)3FeCl2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②
本文标题: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基础回归第二讲重要的课本知识实验工业生产word版有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7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