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课异构课件1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温故而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的先河。•由此,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们围绕着两对矛盾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皇权相权中央地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趋势加强(1)汉高祖: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2)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将诸侯王任免权收归中央(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封地,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岭南五府经略剑南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安西节度使广东四川青海辽宁北京山西宁夏甘肃新疆新疆边镇兵49万中央军9万::2、唐朝:趋势削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拥兵自重集权削弱唐玄宗设藩镇长官叫节度使,往往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唐由盛而衰持续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是五代十国的祸根宋太祖陵墓——永昌陵永昌陵石刻宋太祖像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武艺高强,创太祖长拳。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在位17年,终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死后葬于河南巩县永昌陵。3、北宋:趋势进一步加强(1)措施:1)军事:收兵权,编禁军;2)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3)财政: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评价:②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4、元朝的行省制度蒙古帝国图元与北宋疆域比较图4、元朝:趋势完善并发展(1)措施:(2)评价:①设行省制度②省下分设路、府、州、县③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一。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形成中外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即尚书、中书、门下)(3)隋唐:三省六部制(4)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5)元朝:设中书省,相权得到强化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隶属关系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策)(执行)(审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省皇帝(相权一分为三)皇权独尊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中书门下皇帝(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权)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行政权)(军权)(财权)(相权一分为三)(总揽大权)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中书门下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度支盐铁户部参政知事(二府)削弱宰相权利皇帝总揽大权名称时期标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品行门第才学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3、隋朝:首创科举制4、唐宋元:继承并完善科举制评价: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1、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A、削藩B、郡国制C、推恩令D、分封制2、唐朝中期,政府要在某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CB3.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观点认为皇帝并不完全个人专断,而是在三省体制下的专制,在一定程度对皇帝决策有限制作用,故观点为C。答案:C4、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确立于唐太宗时期B、门下省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C、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和任命D、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同课异构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83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