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人民版必修三选择题限时训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
限时12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小题共48分)1、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启蒙:导致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文明的冲击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政府的腐朽统治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和“师夷长技以求富”的口号。其根本目的是()A.用封建纲常伦理挽救封建统治B.发展中国落后的近代科技C.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封建统治D.用西方政治制度维护统治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侣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惟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涕泣陈同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陈独秀鼓励青年()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5、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这样做()A.维护了君主专制政体B.排斥了西方文明的传播C.引发了新文化运动D.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6、—战期间,陈独秀等发文称:“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他们“求进”主要针对()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7、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这一方针的实质是()A.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B.力图“根本之救亡”C.坚定实行民主政治制度D.鼓励新文化的传播8、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4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1922年,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B.表明近代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9、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民主与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10、1920年9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时代,德谟克拉西(即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底利器。”“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表明他主张()A.中国共产党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建立真正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D.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11、1919年继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的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A.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C.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巨大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的思想发生改变12、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等地举行了由共产主义者组织的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北京还出现了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该现象主要表明()A.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B.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小组的职责C.共产主义被民众接受D.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始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答案1答案:A解析: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是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而逐步深化的,A项正确,其他三项不能解释突变性的特征。2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和“师夷长技以求富”的口号,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来发展中国的近代军事和经济,这从根本上而言都是为了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封建纲常伦理,A项错误;B项非根本目的;洋务派没有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项错误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解读。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强调先启民智,发展民众,从下而上地推动改革的发展,A项正确;B项本身说法错误,戊戌变法借鉴了日本的明治维新;C项理解错误,梁启超强调的是不能只依靠朝廷,而非不能依靠朝廷;D项表述错误,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4答案:A解析:《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这一杂志主要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B、D两项可以排除。从材料中“希冀其脱胎换骨”分析可知A项正确,C项与此不符,可排除。5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出袁世凯主张使用保守的旧礼俗,重申“修身”的“圣道”,尊孔复古,旨在为其独裁和称帝辩护,引发了思想界强烈的反对,兴起新文化运动,选C项。6答案:A解析:根据“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以及材料体现的“日新求进”的赞许和推崇,可判断他们强烈要求在中国进行思想革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选A项。7答案:D解析: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A项错误。B、C项都是政治方面,与材料不符。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既允许旧思想的存在,又鼓励新思想的传播,在当时环境下实质是鼓励新文化的传播,D项符合题意。8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时间和“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说明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取得了实质性成果,B项正确。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题干主要述及评判东西方文化标准的变化,且“中体西用”思想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民主与科学思想在民众中的普及程度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把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中西方文化走向融合,故D项错误。10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与题干“1920年9月”不符合,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项错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故C项错误。由材料“1920年”“阶级战争”“劳动阶级”“革命的手段”等信息可知,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故D项正确。11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对国民党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戴季陶只是“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的伦理问题”,A项错误;以俄为师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追求,并非所有的知识分子,B项错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吻合,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共产主义者”即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工人群众中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说明他们开始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介绍到工人群众中去;“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体现了他们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由此推理可知D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B项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本文标题:人民版必修三选择题限时训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8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