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年滚动测试高中历史人民版限时训练15含答案
限时训练试卷15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8分)1.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2.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A.激发民族主义意识B.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3.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4.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衰退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这意味着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C.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国际D.经济全球化让大国间相互依存5.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6.媒体指出:当安徽、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这表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A.是在实践基础上逐步推进B.起源于自发的倡导和组织C.达成自上而下的完全一致D.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顽固制约7.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8.“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A.表明中共具有较好的独立决断力B.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9.《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B.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C.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D.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10.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A.建立君主立宪制度B.理性学习西方文明C.摒弃儒家伦理道德D.发展教育改造国民11.毛泽东曾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还有领导作用。在五四以后,这个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这主要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A.善于总结革命失败教训B.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C.准确分析旧中国的国情D.正视了五四运动的功绩12.孙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下列对材料中的“社会主义”理解正确的是A.国家把握经济命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行民生主义,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13.某一经济模式虽然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采用这一经济模式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联邦德国D.英国二、非选择题(22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9分)材料二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13分)上表能够反映我国护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949年~1958年护照中的外文先后有法文、英文、俄文标识。护照号码多为6位印别号码,护照签发量不大,多前往以苏联汽首的东欧国家。防伪手段几乎为零。1959年~1978年逐渐将护照中的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为英文、法文两种文字。护照开始增加简单防伪特征,如水印、凹版印刷等。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处于停滞阶段。1978年~1990年这一时期护照将之前护照中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文字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护照号码也逐渐升至7位数号码,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第一个高潮。1980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签证条例》,才有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护照的颁发管理。1990年~2000年护照逐渐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护照标准设计,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护照号码由7位升为9位。2000年以后普通护照签发数量又迎来一次新的高潮,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200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对申领护照的当事人和相应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2012年5月启用电子护照,我国护照签发已迈入全数字化的新时代。参考答案1.D【解析】“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指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D正确;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A错误;B不符合史实;秦朝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C错误。2.A【解析】材料表明维新知识分子翻译的政治小说多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的题材,它有利于激发民族主义意识,故选A;维新派别主张改良主张,但不主张暴力反清,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排除。3.C【解析】根据“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十月革命的前夜,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C正确;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二月革命已经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由“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说明布尔什维克党拥有明显优势,“处于僵持的局面”错误,排除D。4.C【解析】材料“,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表明新兴大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C符合题意;A“开始”的说法不正确;B与史实不符,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D与材料主旨不符。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的理解和掌握。5.D【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也包括美国,故A错误;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并不是中心地位,故B错误;“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70年代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这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条件,故D正确。故选D。6.B【解析】“四川等部分地区的制度创新收益被中国的经济决策层和广大农民群众所深刻理解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迁就转变成为中国农村整体而言的诱致性制度”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从基层开始逐渐推进,B正确;A逐步推进不符合事实,C中完全一致说法绝对;D中此时还没有突破意识形态。7.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A【解析】从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可以得出,“分水岭”事件是遵义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这表明中共具有较好的独立决断力,故A项正确;B项是指延安整风运动,排除;C项是指中共七大,排除;D项是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排除。9.D材料强调宋代雅俗兼备、理想与现实并存的审美情趣,这与宋代理学将求以理统治情、追求高尚的品德、以积极上进的思想修养好人生态度看待问题相关;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世俗文化大放异彩,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社会现实与理想的看法,利于造就大雅大俗的审美观,故选D;宋代国家主要统治思想仍是儒家思想,排除A;B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而非原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宋代审美观发生变革的信息,而是强调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宋代的审美观念,排除C。10.B材料中的立宪泛指民主政治,理论上包括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中表达了在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时,要把中国传统的“克己”精神与西方民主精神相结合,提高自身修养,不要盲目争斗,主张理性学习西方文明,故B项正确;材料“依吾儒忠恕之道”表明李大钊没有摒弃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侧重点是理性学习西方政治精神,没有涉及发展教育的信息,故D项错误。11.B【解析】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传播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个阶级的文化思想却比较它的政治上东西还要落后,就绝无领导作用”说明文化思想引领作用的重要性,B正确;材料没有总结革命失败教训,A错误;C和D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2.B【解析】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不可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是利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A错误;材料中“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冷……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体现出节制资本,防止个人垄断,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张,故B正确;选项C不符合材料中“所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政策”,排除;材料中“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不使一人独享其利”是说企业的,没有涉及农民的土
本文标题:2020年滚动测试高中历史人民版限时训练15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9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