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襁褓婴儿时期。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垂髫,也作“垂发”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黄口雏鸟黄色未退的嘴,喻指幼小。在这儿借指儿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黄口小儿则常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豆蔻: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还未成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及笄(jī)指女子年满15岁。笄,即发簪。盘发而用簪插之,称加笄,为女子成年之礼,相当于男子的冠礼。古代女子已许婚者十五而笄,二十而嫁;未许婚者,二十则笄。所以女子年达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女子已到可以出嫁的年龄。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加冠,又称弱冠指男子20岁。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尤未壮,故称“弱冠”。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之古代年龄称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9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