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历史人民版基础练13含答案
试卷第1页,总2页基础练13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D.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的冲击2.2005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有关对该项政治制度的评说不正确的是A.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形成B.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正式行使其参政、议政的职权C.1954年,政协会议停止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D.新时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之进一步完善3.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一过程,所反映的问题不包括A.美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B.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提高C.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D.中美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4.美国国务院曾在一份《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报告中声称:“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由此可知,美国援助西欧A.缓和了与苏联共产主义的对抗性B.目的是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和遏制苏联C.促进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全面复苏D.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5.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下列经济现象属于“商业革命”表现的有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下列最符合邓小平讲话精神的是A.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B.“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7.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遇到各国在华轮船公司的恶性竞争。基于此,清廷对轮船招商局加大扶助:官方贷款“分年还本,缓缴利息”“沿江沿海各省,遇有海运官物,应需轮船装运者,统归局船照章承运”,最后在竞争中损失惨重的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在1878年与轮船招商局达成妥协,签订了“齐价合同”。材料主要说明A.清朝政府积极地对外开展商战B.民用企业发展形势乐观C.轮船招商局抵制外国经济侵略D.近代工业成长需要政府扶持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这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A.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B.推动了战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C.实现了国际贸易公平公正发展D.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9.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日法西斯在东西两方面威胁着苏联的安全,所以苏联必须加强国防,大力发展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重工业。而以苏联的经济情况,国家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将权力集中于中央。这说明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试卷第2页,总2页A.新经济政策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B.危险的国际局势促进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苏联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D.西方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有利时机10.历史学家黄安年评价某经济体制改革“在冲击旧有模式方面的勇气上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他评价的最有可能是A.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余粮收集制B.苏俄采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戈尔巴乔夫推行企业租赁和承包制度D.赫鲁晓夫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11.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12.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二、非选择题(28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我则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开始。——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二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材料一中“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其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作者裴钰为什么认为中国的近代文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15分)(2)推断材料二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13分)答案第1页,总1页参考答案1.B注意题干中的时代特征“辛亥革命时期”,并根据“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此时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形成了挽救社会危机、国家民族命运的思想,故B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与材料反映的民族意识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排除AC;材料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和民族危机加深有关,D选项没有B选项契合题意,排除D。2.B3.D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一过程,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也反映出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提高,同时也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972年访华时,美国依然是世界强国,中国综合力量并没有超过美国,因此“中美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4.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依据所学,二战后,美国为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对欧洲进行援助,即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实际上是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经济手段来达到控制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的目的,故B项正确。5.C欧洲商人奔走于欧洲到非洲、美洲和亚洲的各大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掀起商业革命,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故①正确;地理大发现使贸易范围空前扩大,由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故②正确;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属于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故③错误;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6.C据材料“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可知,这反映了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统分结合,提倡个人利益,调动个人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符合这一特点,故C项正确。对外开放与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无关,故A项排除。“一国两制”属于国家统一的问题,故B项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排除。7.D从材料信息反映的轮船招商局由于清朝政府的扶持,从而在与外国公司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优势地位来看,材料主要说明近代工业的成长需要政府扶持。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民用企业发展形势乐观”,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由于国际金融体系的确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主要是因为该体系推动了战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故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不是贸易体系,故A项错误;该体现主要是以美国为主导,不能实现国际贸易公平公正发展,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的世界银行等组织属于国际组织,不是世界经济区域组织,故D项错误。9.B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日法西斯在东西两方面威胁着苏联的安全,所以苏联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将权力集中于中央。”,可见危险的国际局势促进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故选B;新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苏联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西方经济危机与苏联工业化的关系,排除D。10.D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管理体制,进行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是对传统经济体制的冲击,故D项正确;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属于局部改革,排除A;B属于新经济政策,也不属于局部改革,排除B;戈尔巴乔夫推行企业租赁和承包制度不具有开创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1.A12.D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13.(1)依据:鸦片战争中国的闭关锁国的门户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战争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求新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成为思想解放的潮流。原因:明朝中后期我国手工业以及商品经济发展,江南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基础练13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9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