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兰办发[2012]40号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东兰县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2]7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东兰,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实施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一、充分认识实施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重大意义我县贯彻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来,全县农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贫困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自然、历史等特殊原因,我县贫困农村自然条件、生产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凸显;基础设施薄弱,乡村公共服务能力低,行路难、饮水难、通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扶贫产业支撑力不强,贫困农民素质普遍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等,目前仍然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我县的贫困人口有151502人,1而且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大石山区和岩滩水电站库区等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地区。因此,实施全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是落实自治区、河池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加快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东兰的迫切要求,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促进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有利于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利于集全县之力、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为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东兰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准确把握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及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河池市三次党代会精神,把全县103个贫困村作为主战场,以实施“整村推进”的43个贫困村为“十二五”扶贫开发重点,以稳定解决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贫困地区民生、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开发式扶贫方针,不断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以加强基础2设施建设为重点,更加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更加注重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更加注重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有保障为重点,实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工程,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层层分解任务,落实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将扶贫开发纳入绩效考评体系。——部门协作,社会帮扶。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整合资源配置,形成强大的扶贫攻坚合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攻坚,鼓励富帮穷,促进共同富裕。——生态优先,科学推进。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强化生态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创新思路,分片指导。将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根据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创新方式,因地制宜分片区制3定扶贫政策,编制扶贫规划,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落实责任,强化保障。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攻坚责任制,制定和完善扶贫攻坚考核办法,将扶贫攻坚成就作为党委、政府、部门领导年度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三)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的平均增长幅度,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并逐步缩小差距。(四)分阶段任务——到2015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43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水平。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达90%。居住农户20户以上自然屯通村级公路率达100%。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保障人均基本口粮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以上,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县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实现贫困户人均一亩经济林(园)或每户有一项以上增收项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县农村危房改造率100%。有80%的行政村配有标准化的卫生室和文化室,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合理4布局义务教育校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寄宿学生的食宿条件。加大学前教育设施投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大幅提高。基本解决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住房问题。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基本健全,农村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基本实现门诊统筹全覆盖。全县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增加2.5个百分点,石漠化区生态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健康状态、综合素质、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到2020年,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同步推进村庄内外道路硬化,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抗灾能力全面提高。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逐步解决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用电问题。消除贫困村农户的危房,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贫困农户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产业或经营项目。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缩小与全区、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全县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健全农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县级有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体育活动中心,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篮球场等设施。全县森林覆盖率再增加2.5个百分点。5全县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全县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三、举全县之力实施好我县新一轮十大扶贫开发攻坚战十二五期间,着力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以“十大攻坚战”为载体,有效改善贫困村的水、电、路、住房、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社会事业,不断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一)实施农村村屯道路通达攻坚战以大会战的方式实施村屯通达工程,全面提升行政村公路等级,提高自然屯通车率。1、行政村道路硬化工程。2012年,实施通建制村水泥公路10条104.56公里;到2013年底,改造行政村四级砂路353.7公里;到2015年底,完成硬化全县90%以上的行政村道路。项目由交通、发改局、移民等部门负责。2、自然屯通达工程。2012年,新建屯级公路69条101.8公里。到2015年底,新建通20户以上自然屯村级道路317条,全县居住农户20户以上自然屯通村级公路率达100%。部分有条件的屯通水泥路。项目由发改、扶贫、移民等部门负责。(二)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攻坚战以红水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6特色养殖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增强农民的造血功能,实现“十二五”期末,全县43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均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贫困农户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3、传统产业提质增量工程。东兰镇、隘洞、长乐、三弄、长江、巴畴等乡镇重点做强做大板栗、油茶、桑蚕、渔牧养殖等传统产业,2012年完成板栗品种改良1万亩、扩种标准桑园3000亩,种植油茶1.3万亩,通过实施技术改良提升产量,到2015年全县板栗、桑蚕、油茶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5万亩、4万亩、12万亩;东兰镇、长乐、大同重点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到2015年全县红水河库区生态养殖245亩,水产品产量达0.5万吨;长江、巴畴重点发展麻鸭,东兰镇、隘洞、长乐等重点发展三乌鸡,到2015年全县麻鸭、乌鸡养殖量分别达50万只、200万羽,全县肉类总产量达1.6万吨;特色产业覆盖农户90%以上,其中覆盖贫困户达80%以上。由农业、畜牧、扶贫、退耕、水果、桑蚕、林业等部门组织实施。4、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工程。三石、金谷、三弄、兰木、泗孟、武篆等乡镇发展薄壳核桃、火麻等新兴产业,在贫困村创建一批种植示范基地,到2015年全县薄壳核桃、火麻种植面积分别达3万亩、5万亩。由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组织实施。5、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工程。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依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坚持“一园一品”的原则,因地7制宜建设扶贫产业园区。把扶贫产业园区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相结合起来,加快园区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抓好农产品流通,提升园区产业效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投入,打造产业支柱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每年要建设1个以上扶贫产业园区,幅射带动面上扶贫开发。由经贸、扶贫等部门组织实施。6、扶贫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大力扶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增加农民在加工、流通、储运等服务中的收入。重点支持板栗、糖料蔗、桑蚕、粮油、中药材、畜禽水产、果蔬、林产品等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合作合资,打造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到2012年底,力争打造2家年生产总值达1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年生产总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年生产总值达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到2015年,利用扶贫信贷资金扶持2家以上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实现全县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以上的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以上,形成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群。项目由经贸、林业、农业、扶贫等部门组织实施。87、特色生态食品加工品牌建设工程。利用东兰丰富的资源,引进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开发加工板栗、旱藕粉丝、特色酒业、山茶油、水产品、三乌鸡、黑猪等系列绿色特色食品加工业。到2015年建成板栗、山茶油、水产品、三乌鸡、黑猪等国内外知名生态食品品牌。项目由经贸、退耕、农业、扶贫、畜牧等部门负责。8、生态旅游国际品牌建设工程。以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重点,以打造“世界铜鼓之乡”为亮点,以打造“生态养生基地”为辅助,以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为保障,以旅游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为支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现代物流业、商贸业、信息服务业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全县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14%。项目由旅游、发改、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负责。9、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程。发展生态桑蚕循环经济,争取将东兰纳入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县之一,加快对桑叶、桑杆、蚕沙等桑蚕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带动全县桑蚕业形成梯级增收;多种方式推动茧丝绸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印染、服装产业链;由农业、桑蚕、经贸部门等部门组织实施。(三)实施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扶贫攻坚战9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坡耕地改造和基本农田整治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治山洪灾害水源工程,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保障群众饮
本文标题:兰办发[2012]40号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09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