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将相和
“将”指_______,“相”指_______。“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廉颇蔺相如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时候,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战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赵国阅读质疑阅读质疑蔺相如不畏强暴智斗秦王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赏析机智勇敢随机应变临危不惧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1.“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没占到便宜想占赵国便宜阅读质疑阅读质疑蔺相如针锋相对,逼秦王为赵王击缶找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其性格特点。为了国家尊严,不畏强暴,机智勇敢。负荆请罪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果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司马迁与《史记》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5个部分,共52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史记》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本文标题:(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将相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2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