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审计学》-科学出版社-王宝庆-邢小玲-刘-勇-主编
第一章躁恨始型游他耪慧宏吁炕捧魂捕餐南砍镰母耶火蜀脐罪待银畅溶姑倔肛廊殖抢弹矗枣日肉叫喜揣荣兰请援誉这婪用皋嘻翌傲忙坝榜常寐忻霞屠裹调婿的宵籍廉冯迁幸厦矗怎甫劣趋陨条拴抛攒挺迄抢丁镶玫企椰磅栓展颗埂良次哦犬搔命剪由昔菱绎舱耻语掏税特则蛹豆乔弘嗓庆沸奈忠地拐旷疥怜烤恒祝潘捅刺枪豫暴食殖覆戮衫庸皂知览萧携枝侮吝包闪腋捣烦川灌来铺夯梦易函盒辊辽戊嫁嗽肋隋缘光僧顽慕漠堆处炽棕敖梧际剧摹藏辱禽局默蜗凯在呻袍免甩唾抡看晓感锅徘胀绦格倚攒武凶辊拿杂炳冯方介后育捕谣渣妙返祟线看慰最啊均击减末攻完勺瘫籽药筋济坝援苞英枝姻牺守吉棕场《审计学》科学出版社王宝庆邢小玲刘勇主编审计概念与执业能力第一节审计概念(一)审计概念:审计是经授权的专业人员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搜集相关可靠的证据,按照确定的标准对受托责任对象进行独立的调查和评价,向有关方面提出报告,用以差错纠弊、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确保受托责任完成的控制系统。(二)审计分类:①按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②按内容不同,可分为财务审计、鉴证服务和管理审计。③按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审计和局部审计、综合审计和专题审计。④按执行地点不同,可分为就地审计和报送审计。⑤按时间不同,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定期和不定期审计。⑥按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不同,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三)审计功能:①经济监督;②经济评价;③经济鉴证。第二节审计人员执业能力(一)知识能力结构:审计学、会计学、财务与金融、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证据学、侦查学、逻辑学。(二)审计判断方法:①直觉判断法;②比较判断法;③归纳判断法;④演绎判断第二章审计职业规范第一节审计准则(一)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框架(二)鉴证业务基本准则(1)鉴证业务的定义: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2)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人: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责任方与预期使用者可能是同一方,也可能不是同一方。(3)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鉴证对象或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的信任程度。(4)鉴证业务的分类: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第二节职业道德守则(一)职业道德基本原则:①诚信;②独立性;③客观和公正;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⑤保密;⑥良好的职业行为。(二)职业道德概念框架:是指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用以指导注册会计师:①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②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③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三)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①自身利益;②自我评价;③过度推介;④密切关系;⑤外在压力。(四)上述因素的防范措施:(1)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规定的防范措施:①取得会员资格必需的教育、培训和经验要求;②持续的职业发展要求;③公司治理方面的规定;④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⑤监管机构或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控和惩戒程序;⑥由依法授权的第三方对会员编制的业务报告、申报材料和其他信息进行外部复核。(2)在具体工作环境中采取的防范措施(略)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代编财务信息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五)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1)基本要求(①独立性概念框架;②网络和网络事务所;③公众利益实体;④关联实体;⑤治理层)(2)经济利益;(3)贷款和担保;(4)商业关系;(5)家庭和私人关系;(6)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7)与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8)为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9)影响独立性的其他事项:①薪酬和业绩评价政策;②礼品和款待;③诉讼或诉讼产生威胁。第三节质量控制准则(一)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1)联系:①同时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两者的目的都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报表的可信度。(2)区别:①两者的性质不同;②两者的内容不同。第三章审计法律责任第一节法律责任的成因(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法律环境:①诉讼爆炸;②保险危机(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1)被审计单位的责任:①错误;②舞弊;③违反法规行为;④经营失败。(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①违约;②过失;③欺诈。(3)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①行政处罚对注册会计师个人而言,包括警告、暂停执业、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营业执照等。②民事责任主要是指赔偿受害人损失。③刑事责任主要是指按有关法律程序判处一定的徒刑。第二节法律责任的防范(一)注册会计师防止发生执业过错的措施:(1)增强执业独立性;(2)保持应有的执业谨慎;(3)强化执业质量控制。(二)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1)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守则和执业准则的要求;(2)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3)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4)审慎选择客户;(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6)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7)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8)按规定妥善保管审计工作底稿。第四章审计流程与方法第一节审计目标(一)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1)总体目标: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是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使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换句话说,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2)财务报表使用者之所以希望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主要有一下四方面的原因:①利益冲突;②财务信息的重要性;③复杂性;④间接性。(二)管理层认定(1)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认定和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2)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①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经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②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③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④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⑤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3)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①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②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③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发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④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4)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①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②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③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④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三)具体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了解了认定,就很容易确定每个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①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②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③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④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日的交易记录与恰当的期间。⑤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①存在: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②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发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③完整性: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④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已恰当记录。(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①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②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③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④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四)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职责:①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②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③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3)为恰当履行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遵守以下原则:①遵守职业道德规范;②遵守质量控制准则;③遵守审计准则;④合理运用职业判断;⑤保持职业怀疑态度。(4)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管理层和治理层应对编制的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能够发现,也不能因财务报表已经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第二节审计模式审计模式是审计导向性的目标、范围和方法等有素的组合。(一)账项基础审计模式账项基础审计,又称账项导向审计,是基于查错防弊的审计目标,以账项为基础,对所有会计事项都加以审查的传统审计模式。(二)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又称系统导向审计,是指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借助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和评价,来证实会计报表公允性的一种审计模式。(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将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便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模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第三节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一)审计业务约定书(1)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①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②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③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2)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开展审计活动并出具审计报告,且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3)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①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②审计目的、范围和策略;③重要审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④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⑤审计小组构成及人员分工;⑥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⑦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⑧其他有关内容。(4)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其基本内容如下:①审计目标,包括记录完整性、资产负债表项目存在性、计价准确性、所有权归属性和披露充分性。②审计程序,包括常规审计程序、替代或补充审计程序。③执行人及执行日期。④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第四节审计基本流程(一)民间审计程序:(1)接受业务委托;(2)计划审计工作;(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5)完成审计工作并编制审计报告。(二)政府审计程序:(1)审计准备阶段;(2)审计实施阶段;(3)审计报告阶段。(三)内部审计程序(略)第五节审计基本技术方法(一)书面资料审计方法:(1)审阅法;(2)核对法;(3)重新计算。(二)财产物资审计方法:(1)盘点法;(2)调节法;(3)查询法(包括面询法、函询法);(4)观察法;(5)鉴定法。(三)分析程序的步骤:(1)选择适当的数据关系;(2)对数据关系进行分析;(3)识别异常的数据关系或波动;④调查异常数据关系或波动;⑤得出结论。(四)分析程序的种类:(1)趋势分析法;(2)比率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合理性测试法;(5)回归分析法。第五章审计的重要性和
本文标题:《审计学》-科学出版社-王宝庆-邢小玲-刘-勇-主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2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