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复习一、绪论城市空间系统可以从各要素的空间位置、聚集程度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几个方面分析。(P1)在评估一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时机、开发规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与发展方向时,通常以经济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个经济指标来衡量。1、节约土地资源;2、节约城市能源、水资源;3、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1)缓解城市交通矛盾;(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4)有效解决“城市综合征”。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发展综述影响后发优势的现实因素及对策:1、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2、为过去埋单式的成本增长—密集建成区的问题;3、避免“后发劣势”。三、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内容与编制程序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和管理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与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手段之一。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地下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地下空间不同功能之间的互相管理关系。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布局,协调地上与地下的建设活动,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技术依据。我国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尤其是城市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地面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1、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开发强度用一步到位;对地下空间资源要有个长远的考虑,为远期开发项目留有余地;尽肯能将能开发的地下空间尽量开发,弹性原则)2、地上与地下相协调原则;3、远期与近期相呼应原则;4、平时与战时相结合原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地下空间现状及发展预测,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现状,预测需求规模;调查地质状况,分析发展条件;提出地下空间开发战略;提出发展规模;确定开发功能;规定主要技术指标和控制要求;规划开发层次、内容、期限;确定空间布局,综合平面和竖向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实施步骤;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实施措施和步骤。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地下城市规划是系统性工作;地下空间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工作具有专业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调查研究的三个方面: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基础资料包括:城市勘探资料(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城市测量资料;气象资料;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城市人防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交通资料;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城市公共设施资料;城市环境资料。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的确定;2、城市地下空间的需求规模预测;3、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确定;4、城市地下空间的近期建设安排。四、地下空间资源评估评估的依据和参考:区域地质构造;地下空间开发区域的岩石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建筑对地下建筑空间的影响;地下开发深度的影响。地下空间资源数量包括:可合理开发量;可有效开发量和世纪开发量。地下空间资源根据开发深度可以分成一下三个方面:①浅层空间:地表至-30m深度开发的空间,用于商业空间、文娱空间及部分业务空间;②中层空间:由-30m至-100m深度内开发利用的空间,用于地下交通、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市水、电、气、通信等公用设施。③深层空间:指-100m以下的地下空间,用作快速地下交通线路、危险品仓库、冷库、贮热库、油库等。五、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有利于构筑资源节约型和谐城市;有利于打造布局紧凑型立体城市;有利于创建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需求预测的目的:改变城市发展模式,扩展城市空间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活力与品质;对城市地下空间需求规模和理论规划量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与预测,引导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有序开发。功能需求预测法(地铁隧道及车站、地下社会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与居住区地下空间);建设强度预测法(上位规划和建设要素影响和制约着地下空间发展);人均需求预测法(地下开发的人均指标与人均规划用地指标);综合需求预测法(区位性要求、系统性要求与设施性要求)层次分析法:1、需求概念分析;2、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内部与外部);3、需求要素分析(区位、土地利用性质、地面建设强度、轨道交通、人口密度、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地下空间现状)(需求性质和数量、需求发生的空间位置以及需求程度);4、需求模型的建立;5、需求预测的计算;6、对需求模型进行校准,得出科学合理的地下空间需求规模。六、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与形态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用以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工作,并为下阶段的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途径:①充分利用地面建筑的地下空间;②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功能常同地面建筑使用性质及环境相关;③地下综合体的规划在城市中心地段:城市中心区广场、车站、商业中心等;④通过地下轻轨交通建设,大规模改造旧城,并与新城建设相结合。地下空间功能、结构、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动力;结构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体;形态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的特征。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标志。地下空间功能确定原则:以人为本原则;适应原则;对应原则;协调原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总体布局的原则:低碳、可持续发展原则;系统综合原则——上下部空间协调;集聚原则;等高线原则。城市地下空间发展阶段:初始化阶段(散点分布,单体建设、功能单一、规模较小)规模化阶段(聚点分布,以重点项目为聚点,以综合利用为标志)网络化阶段(网络延伸,以地铁为骨架,以地铁站点综合开发为节点的地下网络)地下城阶段(立体城市,交通、市政、物流等实现西夏系统化构成的城市生命线系统)著名的法国建筑师欧仁.艾纳尔是倡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布局理论:环岛式交叉口系统、多层交通干道系统。汉斯.阿斯普伦德的“双层城市”理论:“双层城市”理论所寻求的是一种新的城市模式,以使城市中心、建筑、交通三者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人与非机动车交通在同一平面上,机动车交通则在人行平面以下。城市地下空间布局形态:点状: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功能最为灵活的要素,由城市中占据较小平面范围的各种地下空间形成。,一般偏重于城市中心、站前广场、集会广场、较大型的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城市矛盾的聚合处(解决人车分流和动静态交通拥挤等问题)。线状:呈线状分布的地下空间主要指地铁、地下道路,以及沿着街道下方建设的地下设施如市政管线、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地下排洪(水)暗沟、地下停车库、地下商业街等,另外相邻点状地下空间的连通空间也可成为线状空间。线状地下空间设施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它将地下分散的空间连成系统面状:多个较大规模的地下空间相互连通,形成面域。这种形态主要出现在城市中心区等地面开发强度相对较大的地区,主要由大型建筑地下室、地铁(换乘)站、地下商业街以及其他地下公共空间组成。辐射状:以大型地下空间设施为核心,通过与周围其他地下空间的连通,形成辐射状。这种形态多以地铁(换乘)站、中心广场地下空间为核心形成。脊状:以一定规模的线状地下空间为轴线,向两侧辐射,便形成脊状地下空间形态。这种形态在没有地铁车站的城市中比较常见,主要是沿着街道下方建设的地下街或地下停车库,与两侧建筑下的地下商业空间或停车库连通。网格状:以多个较大规模的地下空间为基础,并将它们连通,形成网格状。交汇点多是大型地下室、地铁换乘站、地下商业街,并将它们连通。它有利于城市地下空间形成系统,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网络状:以城市地下交通为骨架,将整个城市的地下空间采用各种形式进行连通,使整个城市形成地下空间的网络系统。一般以地铁线路为骨架,换乘站为结点,将地下空间按照功能、地域、建设时序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地下空间。立体形: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和建设目标,将地上、地下空间综合考虑,形成地上地下一体的完整的空间系统。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方法:以城市形态为发展方向;以城市地下空间功能为基础;以撑死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以大型地下空间为节点。七、城市地下交通规则地下交通按城市功能的分类①地下步行系统空间——地下步行街、地下行人过街道;②地下机动车交通系统空间——地下快速路、地下停车系统;③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空间——地铁、城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设施。也可以分为地下动态交通设施与静态交通设施(地下停车库)地下交通规划遵循的原则:适应性原则;适度超前原则;公交优先原则;统筹规划原则。地下交通的优缺点:优点:①避开地面交通和地形的干扰:提高车速、地形起伏;②不受城市布局的影响:选择最短距离、提高运输效率;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④节省交通用地,可节约土地购置费用;⑤便于与其它交通设施的连接;⑥发挥防灾作用。缺点:造价高、工期长,内部发生事故时危险性大。地铁线路规划的一般要求:1、地铁的线路在中心城区宜设在地下;2、地铁线路的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应该根据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构筑物的现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确定;3、每条线路应该独立运行进行设计;车站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和地铁线路交汇处。车站间距离市区为1.0KM,郊区不宜大于2.0KM。地铁线网的基本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①单线单环式(用于城市人口不多,对运输量要求不高的中小城市。)②放射形(当多条线路汇集在市中心且集中在一点时,易造成客流组织混乱,并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到相邻区域去的乘客增加了绕行距离,从而增加了乘行时间,并且不必要地增大了市中心的过境客流量。)③放射加环线形(其运输能力大,是大多数城市地铁的主要形式。它既具备放射形线网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之处,方便了环线上的直达乘客和相邻区域间需要换乘的乘客,并能起到疏解市中心客流的作用)。③棋盘形(客流量分散、增加换乘次数、车站设备复杂。)④棋盘加环线形(提高环线上乘客的直达性,减轻了市中心区的线路负荷)⑤棋盘环线加对角线形(弥补棋盘形非直线系数大的缺点,当对角线方向上的客流量确实较大,并且有布置线路的适宜条件时,才能采用这种形式的线网。)⑥混合型(它能充分适应城市的特点,比较机动灵活,并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地铁车站规划的一般要求:地铁车站设计,应保证乘客使用方便,并具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设置在地铁线路交会处的车站,应按换乘车站设计,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换乘客流量的需要;地铁车站的总体设计,应妥善处理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地铁车站应设置在易识别的位置;地铁车站应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实行综合开发。地铁车站的站位与路口:跨路口站位;偏路口站位;两路口站位;贴道路红线外侧站位;地铁车站的站位与街道:选择在人流较大的主要街道下;地铁车站与周围建筑物:建筑物外,建筑侧,建筑下,建筑内。地下步行系统的四个特点:中介性:公共性;系统性;便捷性。地下步行系统布局要点:以地铁站为节点;以地下商业为中心;力求便捷;环境舒适宜人;经济适用。地下步行系统布局模式:双棋盘式;地下步道位于街区内,形成与地面道路错位的棋盘形格局。单棋盘式:地下步道位于街道下,形成与地面道路重叠的单棋盘格局。地下停车系统按建造方式分类:①单建式:选择在城市具有大量停车需求而地面空间不足或地价高昂、地面景观需要保护的地段(市中心广场、公园、绿地或空地等)。对地面城市空间和建筑物基本上没有影响,除少量出入口和通风口外,顶部覆土可以为城市保留开敞空间。②附建式:利用地面上高层建筑及其裙楼的地下室布置地下专用停车库,使用方便,节省用地,规模适中;选择合适的柱网。地下停车场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①以停放一台车平均需要的建筑面积作为衡量柱网是否合理的综合指标;②适应
本文标题: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2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