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体发育学-第七章--情绪情感OK
第七章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掌握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及其发育特点;婴幼儿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以及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熟悉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常见的情绪情感障碍及应对方法。了解婴幼儿基本情绪发育及几种婴幼儿情绪情感的阶段发育理论;婴幼儿情绪及社会功能的评定原则与方法。目的与要求第一节概述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二、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第二节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育第三节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一、情感引发的婴幼儿依恋二、情感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三、情感与亲子交往的发展四、情感与同伴关系的发展第四节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一、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二、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第五节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一、情绪情感和社会功能发育的评定方法二、情绪情感发育的评定内容三、婴幼儿社会功能发育评定目录情绪: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绪与有机体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情绪与情感的区别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外显);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是在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感通过情绪的形式表达出来。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将情绪分为五类:1.情调红橙黄绿、酸甜苦辣、乐音噪音愤怒的波涛、厌恶的气味、凄怆的夜晚2.激情盛怒时暴跳如雷,狂喜时捧腹大笑3.心境人逢喜事精神爽4.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5.情操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第一节概述(一)情绪情感是婴幼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心理工具一、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婴儿的情绪反应是和养护者进行沟通的有效信号,通过向成人传递情绪信息,得到最合适的哺育。通过情绪反应,适当地促进了自己的社会交往,也帮助养护者之间根据他们的需要和目标调整其行为。(二)情绪情感可以激活和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情绪对待行为的态度心理活动实际应用父母可以通过对某些活动的奖励给婴幼儿以喜悦、欢欣的体验,激活和促进婴幼儿的心理活动。情绪是婴幼儿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三)情绪情感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作用激活婴幼儿的智力和心理活动推动、组织婴幼儿的认知加工愉快的情绪情绪情感可促进、推动或抑制、延缓婴幼儿的认知活动和认知加工过程。认知和情绪的结合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儿童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二是儿童不断产生高级的、复杂的情感性动机(四)情绪情感是婴幼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婴幼儿通过情绪反应向别人表达他们的需要※表情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积极情绪多的、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情绪体验以及善于向其他孩子表明自己情绪状态的儿童更受人欢迎,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五)情绪情感促进婴幼儿意识产生及个性形成*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源和成分。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等方面,而这几方面的发展都与婴儿关于“自我”的情绪体验及其性质紧密相连。*婴儿对自身不同的情绪体验,促使其形成和加强对自身形象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一定的、不断重复的情境中,经常体验着同一情绪状态,这种情绪逐渐稳定成为幼儿的性格特征。二、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一)婴儿情绪的发育特点(二)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一)婴儿情绪的发育特点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婴儿初生情绪反应的产生、出现或消失、转移,都与其生理需要是否满足密切相关,随生理需要的出现而出现,并随其减弱、消失而消失、停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基本情绪反应时人类进化和适应的产物,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无须经过后天的学习。(二)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情绪体验继续分化引起体验的动因不断增多情绪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丰富化深刻化首先表现为幼儿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逐渐减少其次表现为情绪逐渐从外露到内隐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幼儿的情感更多地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逐渐与社会性需要和社会性适应相联系,即情绪的社会化过程。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容易不随意地外露有意识地控制容易变动逐渐稳定初级情绪:愤怒、悲伤、快乐、惊讶、恐惧次级情绪: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三、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一)情绪情感发育具有阶段性1.情绪的出现顺序2.情绪的社会化发展(1)社会性微笑初生五周左右四个月左右反射性微笑最初的社会性微笑社会性微笑大声哭闹得到满足和安抚爬或走以远离不愉快的刺激咬东西或避开不愉快的事物开始应用语言表达(2)情绪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自我调节:利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从而达到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表情做出推断,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随年龄增长逐渐频繁,并推广到父母以外的人。(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视觉悬崖视觉悬崖TheVisualCliff视崖装置视崖装置是一张特别的桌子,高1.2米,顶部盖着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由浅滩和深渊组成,浅滩是红白格图案组成的结实桌面,深渊同样的图案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两者各占一半。社会参照索兹等研究者对l岁的婴儿进行了视崖实验,深渊约为76厘米。此时,婴儿会对深渊进行检查。如果深渊一侧的母亲脸上露出高兴的表情,婴儿会爬过去;如果母亲露出害怕的表情,婴儿则拒绝爬过去;如果把深渊的落差变得很浅,婴儿则不受母亲表情的影响,直接爬过去。婴儿的这种通过非语言交流来改变行为的方式就是社会参照。0~3岁婴幼儿情绪发展阶段总结年龄情绪表达/调节情绪理解出生~6个月所有基本情绪出现。积极情绪的表达受到鼓励并更为经常的出现。通过吸吮和回避方式调节消极情绪。婴儿可以对快乐、愤怒、伤心等面部表情加以区分。7~12个月愤怒、恐惧和悲伤等消极的基本情绪更经常地出现。婴儿通过滚动、撕咬或远离令人不安的刺激物等方式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能更好的再认他人的基本情绪。社会参照的出现。1~3岁出现次级(自我意识的)情绪。婴儿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者控制刺激物的方式调节情绪。能体验到复杂的情感,自我表现意识增强,幼儿开始谈论情绪和掩饰情绪。同情反应出现。*摘自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二)情绪情感阶段发育理论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布里奇斯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出生激动(兴奋)3个月痛苦快乐6个月惧怕厌恶愤怒12个月兴高采烈亲爱18个月妒忌欢乐对成人对儿童24个月惧怕厌恶愤怒妒忌痛苦激动快乐欢乐兴高对成人对儿童采烈的爱的爱图7-1K.M.Bridges的情绪分化模式伊扎德认为新生儿具有5种以特定面部表情为标志的相当独立、具体的情绪。它们包括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这些情绪反应对新生儿适应母体外环境和生存具有决定性影响。伊扎德关于新生儿情绪的出现、种类和以后情绪分化的论述,在其科学性和可测性上都大大提高了一步。伊扎德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孟昭兰指出:人类婴儿从进化中获得的情绪大约有8~10种,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这些情绪在个体发展中随着婴儿的成熟、生长而逐步出现。她提出了个体情绪发生的次序、时间,并具体指出引发各种情绪的诱因。婴幼儿情绪的发生既有一般规律,又有个体差异。孟昭兰的儿童情绪发育理论婴儿情绪发生的时间、诱因和情绪表现时间诱因情绪初生痛-异味-新异光、声、运动痛苦-厌恶-感兴趣和微笑3-6周看到人脸或听到高频语声社会性微笑2个月接受药物注射愤怒3~4个月痛刺激悲伤7个月与熟人分离悲伤、惧怕1岁新异刺激突然出现惊奇1~1.5岁在熟悉的环境遇到陌生人做了不对的事害羞、内疚、不安*引自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节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育一、哭哭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反应,是婴儿最普遍、基本的情绪反应之一。同样是婴儿与成人交流、传递信息、相互了解、建立联系的重要方式。婴儿啼哭的原因第1周:主要有饥饿、冷、裸体、疼痛和睡眠受到打扰等2~4周:喂奶中断、烦躁、第一次增加非流质的食品等1~2个月:常因大人离开或拿走玩具等引起啼哭♦饥饿的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的啼哭♦恐惧或惊吓的啼哭♦招引别人的啼哭啼哭的类型引起啼哭的原因和类型的变化趋势原因:最初完全生理性的逐步增加社会性的诱因类型:应答性、反射性的哭主动性的、操作性的哭笑是情绪愉快的表现。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的基本手段,是获得人们对其喜爱的最有力手段。二、笑第一阶段(0~5周)自发性的笑第二阶段(5周~3.5个月)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第三阶段(3.5个月之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1.自发性的笑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或称内源性的笑,这是一种生理表现,而不是交往的表情手段。2.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不能区分不同人,无论是抚养者,还是陌生人,或无论是生气的面孔还是笑的面孔,婴儿均会报以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对熟悉的人会无拘无束的笑,对陌生人则带有警惕性注意,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三、恐惧恐惧是一种消极情绪。是因为受到威胁而产生并伴随着逃避愿望的情绪。恐惧不仅对儿童认知、运动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儿童的个性也会起到极大的消极作用。但是,它可以作为警戒信号使儿童逃脱危险,去除危害性事物。(一)本能的恐惧最初的恐惧由听觉、皮肤觉、机体觉等刺激引起。(二)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从4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三)怕生怕生与依恋情绪同时产生。(四)预测性恐惧(想象性恐惧)随着想象和预测、推理能力的发展,开始产生对黑暗、动物等的害怕。恐惧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感情性唤醒状态,是一种先天性情绪,是婴儿好奇心、求知欲的内在来源。在认知和智力发展上起着巨大的作用。四、兴趣(一)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0~3个月)(二)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个月)(三)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以后)(一)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表现为婴儿感官接触外界物体后,由视觉、听觉、运动刺激所吸引,持续的维持着反应性。(二)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适宜的声、光刺激的重复出现能引起婴儿的兴趣。这时婴儿有意作出活动,以使有趣的情景得以保持。而且,在这一阶段,婴儿产生了对自己活动的快乐感。兴趣和快乐的相互作用,支持着重复性活动。(三)新异性探索阶段连续多次出现的物体引起习惯化反应,婴儿不再注意它,而当出现新异性刺激时,则引起婴儿对其注意,并主动作出重复性动作去认识新异物体。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为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愤怒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出现较早。五、愤怒幼儿愤怒的表现方式有哭、手足舞动等,在床上或地板上发脾气,来回打滚等行为。强烈的愤怒会引起攻击行为,也会瓦解认知和智力活动。但是,有时愤怒中也包含有自信成分,它可能导致认真态度,改善操作,使活动更为有效。初生宝宝也会嫉恶如仇?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婴儿不懂事。但科学家发现,其实婴儿对成年人行为的判断力超乎寻常,他们对成年人的恶劣行为也深恶痛绝。能区分好人和坏人美国耶鲁大学专家们为了印证婴儿的“知人之明”,向两组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大的婴儿演示一
本文标题:人体发育学-第七章--情绪情感OK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3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