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王予霞:20世纪美国左翼文学思潮研究综述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全球化需要自由市场的统一,需要输出一些超现代的美国银行体系,使经济的泡沫成份越来越重;另一方面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造成发达国家工人失业,贫富差距拉大。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消费观念无孔不入,后殖民政治四处扩张,民族主义也反弹高涨,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意识形态的终结”与“历史的终结”都是错误的。当前的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新保守主义的破产,也说明世界应当以全局观和多样化结构为基础进行彻底的经济改革,而不是继续支持一个老化的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国外知识分子重新挖掘历史资源,反思现实社会问题,使左翼思潮再次迭起�?一概括地看,国外对20世纪美国左翼文学思潮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第一时期,主要是突破麦卡锡主义的思想桎梏,建构研究范式�?美国学术界对20世纪左翼文学思潮的研究可追溯�?930年代�?932年,詹姆斯·法雷尔(JamesT.Farrell)发表《青年郎宁根在芝加哥街头的少年时代》,对以左翼文学为代表的激进主义文学思潮展开研究�?980年代,当学术界开始反�?960年代的新左翼运动时,猛然发现法雷尔早已论述过了美国文化的实践与价值等问题。时至今日,人们还不断发现法雷尔的影响�?1942年,阿尔弗雷德·卡津(AlfredKazin)发表《扎根本土:一种对现代散文体文学的阐释》,对二三十年代著名左翼作家威廉·罗林斯(WilliamRollins)、亨利·罗思(HenryRoth)、纳撒内尔·韦斯特(NathanaelWest)、法雷尔、帕索斯以及无产阶级诗人肯尼斯·费�?KennethFearing)、埃德温·罗尔夫(EdwinRolfe)、霍勒斯·格雷戈里(HoraceGregory)、阿尔弗雷德·海斯(AlfredHayes)、默雷���·鲁凯泽(MurrielRukeyster)、所罗门·福纳洛夫(SolomonFunaroff)等详加梳理与讨论�?940年代,当左翼作家开始退回到艺术象牙之塔时,此书成为早期研究1930年代美国左翼文学的优秀著作�?1956年,瓦尔特·赖道特(WalterRideout)发表�?900�?954年美国激进小说:文学与社会的内在联系》,收集整理了左翼作家的小说,并作了综合评述,总结了激进主义小说对美国文学的贡献�?957年,欧文·豪与刘易斯·科泽(LewisCoser)合著的《美国共产党:一种批评史》,继续阐发共产主义激进小说的成就与不足�?1961年,丹尼尔·阿伦(DanielAaron)发表《左翼作家:美国文学共产主义中的插曲�?WritersontheLeft:EpisodeinAmericanLiteraryCommunism)以参与者和亲历者的身份剖析美国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发展的概况,集中探讨了20世纪�?0年美国共产党与左翼文化的冲撞与抱合关系。他在书中令人信服地指出,大萧条和共产党均无法产生文学激进主义,相反却是美国本土文化中固有的传统催生了激进主义。由此可见,激进主义文学是立足于美国本土文化的,他突破了传统文学史的研究范式�?阿伦1912年出生于芝加哥,1933年毕业于密执根大学,后赴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在哈佛学习期间,他不仅获得了有关“哈佛教师协会”(theHarvardTeachers�?Union)的左翼知识分子活动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结识了罗伯特·戴维斯(RobertGorhamDavis)、约瑟夫·弗里曼(JosephFreeman)等共产党首领,并受到他们的影响,成为新政的左翼人士。但是,阿伦没有加入共产党�?0年之后,阿伦凭借着自己的无党派身份,获得福特基金的资助,研究左翼作家。在研究中,阿伦坚持超越党派与研究对象保持必要的距离,从而避免了新激进主义的干扰�?在《左翼作家》中,阿伦着力要把��左翼文学遗产传承给新左翼青年。虽然他解释此书是为着那些参加�?930年代斗争的人们所撰写的,但主要目的是探讨美国文化生活中的共产主义影响,解构麦卡锡主义的神话。阿伦拒绝从左翼作家共产主义理想破灭等敏感问题中退缩,他说:“我们这些艰难幸存到60年代的人们,可以为他们的不恰当的失误、他们的浪漫、他们的自欺、他们的哀诉和自以为公正而感到遗憾。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他们要改变世界的努力,无论他们有多么鲁莽,多么无效。”[22]阿伦虽然也批评共产党束缚了作家的思想,但他并不主张以反共产主义替代反帝国主义,也从未得出过左翼作家与政治一团糟的结论。阿伦令人信服地指出了苏联的影响是导致左翼文学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阿伦发展了美国学术研究中的重要范式——对知识分子的社会与政治的历史研究,一种新的社会史研究。他广泛采用个人手稿、私人信函、访谈资料、回忆录、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刊物、政治文件、文章、小说等。以今日的眼光打量阿伦的研究,我们很容易指出他在阶级、性别、种族、民族的界定方面存在偏颇,但在史料上我们却难以驳倒他,因为他所采用的史料极其丰富而珍贵�?概括地看,《左翼作家》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阿伦积极从美国本土文化中寻�?0世纪美国左翼文学的源头。(二)他详尽阐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对美国左翼文学的影响。(三)阿伦注重历史分析与作家作品的阐发,呈现出文史结合的特征。不足之处是,阿伦只注意像迈克尔·高尔�?MichaelGold)、希克斯、弗里曼等这样的重要作家,而忽略了女性作家和黑人作家。虽然这些重要作家构成了左翼文学的横切面,但决不是全部。在具体的作品分析中,阿伦又缺乏精细的文学阐发能��,且个人论断较为薄弱�?不仅如此,面对内丁·戈迪默(NadineGordimer)、恩古吉·瓦提翁戈(NgugiWaThiong’o)、欧内斯托·加德内尔(ErnestoCardenal)、托尼·莫里森(ToniMorrison)这样的作家,阿伦无法提供有效的分析。从性别、族裔和区域文化的视角看,阿伦的研究是很单薄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史料的不断丰富,阿伦的研究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1960年代初,阿伦在左翼文学研究领域取得成功。《左翼作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立场公允、不掺杂个人情感、学术质量高的著作。小说家菲利浦·博诺斯基(PhilipBonosky)认为,此书对共产主义理论缘起梳理清晰,没有在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左右摇摆。《左翼作家》的问世标志着麦卡锡主义的式微和一个政治宽松的新时代的来临�?《左翼作家》发表后,那些曾经参加过左翼文化运动的人们如马尔科姆·考利(MalcolmCowley)、爱德华·丹尔堡(EdwardDalberg)、马克斯·伊斯特曼(MaxEastman)、格兰维尔·希克斯(GranvillHicks)、卡津、马修·约瑟森(MatthewJosephson)、伦道夫·伯恩(RandolphBourne)等,纷纷发表自己的回忆录,深情缅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另有一些研究者把当年《群众》、《新群众》和《铁砧》等刊物上的重要文章汇编成册。如,威廉·奥尼尔(WilliamL.O’Neil)编辑了《反叛的共鸣�?911�?917年〈群众〉》;约瑟夫·诺思(JosephNorth)编辑了《〈新群众〉:三十年代反叛文选》;杰克·康罗伊(JackConroy)与科特·约翰逊(CurtJohnson)编辑了《作家的反抗�?933�?940年〈铁砧〉》。这些史料极大地方便了研究者的工作�?受阿伦的影响,美国左翼文学研究范式也呈现出三个特征:(一)在研究角度方面,研究者从美国本土文化与共产主义运动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切入,探�?930年代左翼���动是如何达到顶峰,并悄然延伸到1960年代的。对新马克思主义批评而言,受托洛茨基影响的文学批评也是左翼文学思潮的一项重要内容。(二)在研究范畴方面,许多研究者都把研究目标锁定在无产阶级小说上。无产阶级小说是大萧条时期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相比较而言,美国马克思主义批评、报告文学和戏剧的研究就相对薄弱。(三)不断深化与完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体系。弗·詹姆逊对伯克的论述;[23]桑·胡安(E.SanJuan,Jr.)对卡洛斯·布洛桑(CarlosBulosan)的阐发;[24]德博拉·罗森菲尔特(DeborahRosenfelt)、伊莱恩·赫奇斯(ElaineHedges)对马克思女权主义者的分析,[25]采用了综合分析的方法,改变了长期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孤立地加以研究的倾向�?1968年,历史学家詹姆斯·吉尔伯特(JamesB.Gilbert)发表《作家与党派:美国文学激进主义的历史》。他坚持从阿伦研究的大背景切入,凸显《党派评论》在左翼文学思潮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他运用历史文化的叙述方式,梳理作家与党派之间的互动关系,考察“纽约文人集群”的批评与创作活动。同年,罗伯特·格罗弗(RobertGrover)主编的《袖珍的瓦尔特》,收集整理了著名左翼诗人瓦尔特·洛温费尔斯(WalterLowenfels)的诗文。格罗弗指出,无论左翼作家有着怎样的政治幻灭和性格瑕疵,终归他们的创作是独具特色的。事实上,许多杰出的美国作家坚信迟早世人会对共产主义理念、有组织的共产主义运动所带给人类的美好希望作出客观而公允的评价。那些选择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激进分子,虽然受到苏联的错误干扰,但他们从未放弃过文化的追求与贡献。虽然,该时期左翼文学研究提供了各种阐发,但都没有突破赖道特与阿伦的研究范式�?�?1980年代以降,研究向多角度、多层面发展,成果迭出,为第二时期�?1980年代,学术界开始整合女性批评、族裔文化理论对左翼文学思潮进行研究,打开了新视阈。此一时期,学术界与出版界不断加强�?930年代左翼小说和诗歌的发掘与整理,为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史料。近年来对文学经典的讨论,动摇了过去占正统地位的文学经典,也为深化与拓展左翼文学研究提供了契机。有色族裔左翼作家和女性作家受到高度重视。同时,学术界对于承载作家的研究也方兴未艾。现在关于“承载文学”(committedLiterature)的研究与阿伦时代完全不同了,研究者们运用当代文化理论,更加强调性别与族裔特征�?1980年代初,密执根大学教授艾伦·沃尔德(AlanM.Wald)开始全面研究左翼文学思潮,他先后发表《“纽约文人集群”—�?930年代�?980年代反斯大林主义左翼之沉浮》、《革命的想象:约翰·威尔·赖特和谢里·门根的诗歌与政治》、《左翼写作——关于激进文化和政治的新论》、《从未来时间中放逐》等著作。他指出�?930年代初至195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文学同美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政治运动相结合,美国共产党成功地把反种族主义与提倡多元民族构建在左翼文学当中,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直接影响�?960年代的新左翼文化运动�?沃尔德发�?950年代左翼激进主义仍然隐秘地存在着。冷战期间的各种抵制运动正是左翼思想的继续与深入,因为它所倡导的劳工权力、反帝国主义和反种族歧视并未超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沃尔德坚信�?930年代的经历和记忆一直持续到1960年代,甚至更久远一些。如�?971年吉尔登(K.B.Gilden)发表的小说《山海之间》,如果没有1930年代左翼文学作铺垫是难以想象的。同样,约翰·桑福德(JohnSanford)的《美丽可爱的国土:一个美国犹太人的生活景象》依靠的也是�?930年代的记忆。沃尔德在《从未来时间中放逐》一书中,坚持在左翼文学思潮的传统与组织构成中剖析先锋诗人和黑人激进作家,凸显女性主义的焦虑与阶级特征,以及共产党所领导的出版事业在左翼文化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他还关注了同性恋左翼作家、犹太裔左翼作家、各种有色族裔左翼作家等。沃尔德试图重建左翼文学思潮的发展全貌,以免它们从文学史中消失�?沃尔德看到,许多受到共产主义思想洗礼的作家、诗人的创作活动,以及他们的真正成就并未受到学术界的足够认识。共产主义经验不仅体现在左翼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方面,而且彰显在种族平等、反法西斯主义、反帝国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等价值理念的倡导方面。实事求是地看,共产主义本身无法产生文学或文化运
本文标题:王予霞:20世纪美国左翼文学思潮研究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5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