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1中西方商务馈赠礼仪对比
人文高地CulturalHighlands才智/252中西方商务馈赠礼仪对比邓莉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摘要:在涉外商务活动中,馈赠是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不仅能达到大方得体的效果,增进彼此感情,还是世界各国人民通行的社交礼仪。无论中方还是西方,人们对赠送礼物都很重视,也都认同礼尚往来的礼赠理念。本文主要对中西方馈赠礼仪中存在的差别进行对比,了解中西方馈赠礼仪习俗,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关键词:商务礼仪、馈赠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商业竞争日趋激烈,跨国交往日益增多。馈赠作为社交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古今中外人士的普遍肯定。馈赠作为一种非语言的重要交际方式,是以物的形式出现,以物表情,礼载于物,起到寄情言意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礼品馈赠的习俗各不相同。礼品馈赠的原因和场合也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变得错综复杂。礼品观念大不同中国人相较而言,更注重礼品的实质意义,即它的实用价值。比如送外事礼品,许多单位往往按照国人注重实用的标准来定做的,如手表、皮带、坤包、钱包、衬衣、T恤等。与国人更加注重礼品的实用价值不同,西方人往往更注重礼品的纪念价值。确切地讲,中国人送的是礼品,而西方人送的是“纪念品”。应邀去西方人家做客,可以给女主人送一束鲜花,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等,送礼目的大不同中国人送礼,往往目的性很强——以交际为目的。这是一种为达到交际目的而进行的馈赠,以巩固和维系人际关系为目的。这类送礼,即为人们常说的“人情礼”。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无论是个人间的抑或是组织机构间的,必然产生各类关系和各种感情,人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来维系。其中之一就是送礼。这类送礼,强调礼尚往来,以“来而不往非礼也”为基本行为准则。因此,这类送礼,无论从礼品的种类、价值的轻重、档次的高低、包装的精美、蕴涵的情义等等方面都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以酬谢为目的。这类送礼是为答谢他人的帮助而进行的。因此在礼品的选择上十分强调其物质利益。礼品的贵贱厚薄,首先取决于他人帮助的性质。西方人注重的是送礼这一行为,以及礼物的象征意义。他们的礼物一般都不贵,而且一般是在得到帮助之后送,以表达诚恳的谢意。送礼的时机不同。中国人很讲究雪中送炭,即十分注意送礼的时效性。一般来说,时间贵在及时或超前,如一张小小的贺年卡一定要提前赠送,否则毫无意义。中国人忌讳别人在刚办完喜事或丧事之后补送礼品,否则会被视为不祥。欧洲国家一般只有在双方关系确立后才互赠礼物。即在社交已有成果时方才赠礼,以避免行受贿之嫌。赠送礼物通常是此次交往行将结束时才进行,同时表达的方式要恰如其分。送礼的对象不同。有的中国人为感谢领导或便于工作、提升等,会千方百计地找机会给上司送礼;他们将礼物送给客人家的男主人或女主人。而英美人做下属的不宜送上司任何礼物,以免影响正常的工作关系;他们送礼往往送给客人家的女主人。收礼反应大不同在接受礼物时,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反应截然不同。在中国,人们接受礼物时往往并不喜形于色,且不当面打开礼品,认为这样做非常不礼貌,而且会给人留下“贪财”、“贪婪”的印象,或让人感到对所接受的礼物过分在意。往往是在客人离开后,或回到家后悄悄打开礼品。与此相反,在西方,人们在接受礼物时,想到的首先是感谢。因此,为了表示谢意,他们往往会当面小心地打开礼物,大呼小叫地称赞一番,激动时还拥抱你一下,与你同时分享快乐。有时在各种派对上,主人还将客人送来的礼物展示一番,以增加喜庆的效果。礼品和纪念品,这是中西方送礼文化表现出来的差异。但并不是说某一种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观念和行为就一定好于另一种文化。其实,中国人和西方人往往具有相同的心理,只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罢了。比如,在送礼和受礼时,中国人和西方人对礼品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一样的:送礼者都希望对方能喜欢自己送的礼品,而受礼者也都因为接受了对方的礼品而高兴。然而,中国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极大的自谦,在送礼时常常故意贬低自己所送礼物的价值。即使送给对方的礼品价格昂贵,也要说一声“区区薄礼,不值一提”。这种以否定的形式来肯定自己所送礼品的价值,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他们不懂得这种绕圈子的说法,或者说,无法悟出否定中隐藏的肯定意义。西方人的表现形式却相反,他们总是对自己准备的礼品采取赞赏的态度。他们会告诉你这是从哪儿买的,经过了多少周折,或者制作工艺多么复杂,多么不容易,总之是希望你能喜欢。在接受礼品时,尽量表现得对你的礼品很感兴趣,对你的送礼行为表示感激。中国礼仪中忌讳颇多。不同国家对礼品数字、颜色、图案等有诸多忌讳,东方人对“4”字有忌,把“4”视为预示厄运的数字。而对9、7、5、3等奇数和108等数颇为青睐,对“9”及“9”的倍数尤其偏爱。在礼品颜色选择时,白色虽有纯洁无理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悲哀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另外,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因为“送钟”即“送终”,“梨”与“离”谐音,是不吉利的。西方国家的忌讳较少。除忌讳“13”和“星期五”等灾难之数和一些特殊场合(如葬礼),礼品的种类颜色等有一定讲究外,大多数西方国家在礼品上的忌讳是较少的。结语世界各国,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不同历史、民族、社会、宗教的影响,在馈赠问题上的观念、喜好和禁忌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各自的礼仪馈赠文化差异,分析中西方礼品馈赠习俗差异现象,可以减少不同国文化之间的沟通鸿沟,认识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可以为跨文化交际、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提供有益的启示。参考文献:[1]白平.浅议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商务谈判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6,(23).[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庄佳.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5).作者简介:邓莉女(1989--),山西太原人,在读硕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语言教学中西方商务馈赠礼仪对比作者:邓莉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刊名:才智英文刊名:caizhi年,卷(期):2013(7)参考文献(3条)1.白平浅议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商务谈判的影响[期刊论文]-{H}中国经贸导刊2006(23)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19993.庄佳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2004(5)引用本文格式:邓莉中西方商务馈赠礼仪对比[期刊论文]-才智2013(7)
本文标题:1中西方商务馈赠礼仪对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7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