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问题
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中共十七大正式把“反腐倡廉建设”确定为“五位一体”党建格局中重要一项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中共十七大郑重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将其作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之一郑重提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共十七大确定的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共十七大以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四中全会研究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关键时期。重要性、紧迫性!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第一部分:党内监督和反腐败工作简略回顾(一)党内监督与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回顾党成立八十多年来一直强调党内监督、延安时期就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历史上的党内监督和反腐败(毛泽东——陈公博)(朱德、方志敏——向忠发、顾顺章)尽管环境条件方位变化,党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清除腐化分子)1、党1921年7月第一个纲领第十条、第十二条规定进行监督(二大、三大、四大,特别是五大章程规定建立中央检查委员会,目的是加强党内监督根据地政权时期(苏维埃政府第26号训令—毛泽东签发1933年12月15日)2、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建立详尽的党内法规监督党的领袖人物3、1941年毛泽东提出用“内外夹攻”的办法清除党内的毛病(李鼎铭、郭沫若、黄炎培等)4、党的作风建设:整风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重视党外监督5、建立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党内报告、通报制度、巡视制度等)6、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毛泽东同意处以极刑的犯罪分子贪污分子:谢步升(1932)、唐达仁(1933)、左祥云贪污246.7(1934)肖玉壁(1940)黄克功(1937年)少年时代参加红军,跟随毛泽东从井冈山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多次反“围剿”,是“老井冈”中留下来不多的将领贪污腐化分子:刘青山、张子善(1951处死两个人,管了20年2、全国执政后的监督(反腐)机构:1949年11月成立中央及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朱德任书记;1949年设立人民监察委员会;1954年,国务院设立监察部,中共八大决定,中央和地方设立监察委员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建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86年恢复建立国家监察部。1993年1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开始合署办公,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督两项职能。2007年5月,国家预防腐败局挂牌成立3、监督的成效:开展“三反”运动(刘青山、张子善)1992年10月至2002年11月的10年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66万多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达159万余人,查处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80万件,给予党纪处分65万人。并严厉惩处了胡长清、成克杰、王怀忠、郑筱萸、陈良宇等。4、党内监督制度法规建设的情况中共八大、十二大至十七大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十一届五中全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2003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05年《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央纪委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分工方案》2005年中办文件《中央纪委关于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7年底前工作要点》。2008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2006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二部分:党内监督条例的制定及主要内容(一)关于党内监督条例的制定:十二届六中全会,十三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四中全会,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共十六大1、严重的实际情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领导干部腐败情况。从揭露出来的案件看:腐败官员类型:“贪财好色”型:原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方仁“妻儿失教”型:原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嘉廷“独断专横”型:原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维高“边腐边升”型: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等“知法犯法”型:原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田凤岐,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麦崇楷等“法盲糊涂”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成克杰等“丧失信仰”型:原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丛福奎,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青、原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韩桂芝等“卖官敛财”型:原吉林靖宇县委书记李铁诚、黑龙江绥化市委书记马德、政协主席韩桂芝等“追求享受”型:原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潘广田等“晚节不保”型:原浙江省副省长王钟麓等“权力家族”型: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照耀等(妻子、儿子、妻弟、妻二弟)“表面文章”型:郑筱萸等(改革、国际、惯例、接轨等)共同的特点:私欲严重膨胀,滥用权力贪得无厌,被揭露后都追悔莫及。2、比较突出的问题1)发现难、惩处难(黑数、成本等)2)机构设置、政府职能等3)传统文化与潜规则4)监督与反腐败职能机构没有完全形成合力等3、党内形成几点重要共识:1)党内监督是系统工程(转型期)加强教育、不想腐败(廉政文化建设)加强监督、不能腐败完善制度、不敢腐败合理待遇、不必腐败2)全党要像研究总结经济建设规律那样,研究总结反腐败斗争的规律3)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4)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5)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二)《条例》、《纲要》的起草情况(13年三次起草)第一阶段:起草初稿第二阶段:修改、形成送审稿第三阶段:修改、定稿2003年12月31日正式颁布实施2004年5月成立《纲要》起草工作领导小组:7月至9月形成了《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11月中旬,中央党建领导小组讨论,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审议通过(三)条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1、为什么监督2、依据什么进行监督3、监督的指导思想4、监督的重点对象和内容5、提高监督质量虚监:管得着的看不见,看的见的管不着(各级‘一把手’、垂直管理部门等)难监:党委,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弱监:“远了骂、近了怕、当面还得说好话”,上级掌握着下级的升迁去留、甚至生杀大权,不敢监督。漏监:级别越高实质性监督越少。第二章监督职责(主体)1、各级党委的监督2、各级党委委员的监督3、各级纪委的监督4、各级纪委委员的监督5、党员的监督6、各级党代表的监督各级党代表大会、特别是全国党代表大会的监督从爱护、保护干部出发,加强监督,避免干部犯错误。存在的问题: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险同级监督太难纪委监督太软组织监督太短法律监督太晚第三章监督制度1、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2、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3、述职述廉4、民主生活会5、信访处理6、巡视7、谈话和诫勉8、舆论监督9、询问和质询10、罢免和或撤换要求(财产申报、审计等)第四章监督保障保证监督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运行鼓励保护支持奖励监督者依纪依法处理打击报复者第五章附则(三)条例的特点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部监督条例2、条例具有基本法的特点3、条例文本的特点(按监督的规律设计框架,按监督逻辑安排监督制度)4、既重视事前、事中监督,也重视事后监督5、体现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6、主线是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第三部分党内监督和反腐倡廉的若干情况(一)条例、纲要的落实情况中央政治局通报情况、报告工作、制定议事规则等中纪委、中组部成立巡视组进行巡视(上海市陈良宇)中纪委对派驻纪检组实行统一管理落实《实施纲要》整合反腐败力量,加强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中确定的231项任务,分解到中央和国家机关65个部委,明确了落实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直、中央国家机关96个部门制定了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建立反腐体系:制度、教育、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方面工作呈现整体推进各级纪检部门加大处理大案要案的力度。对贪官“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治本抓源头工作向纵深发展。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和机制、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税收体制、投资体制、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工程招投标制度、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全程监督,规范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制度等加强舆论监督加强审计工作,公开审记结果,发行审记公报加强人大的监督,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签署和批准参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加强国际合作中共十七大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内容(四中全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全面加强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作风建设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持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二)经过几十年努力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中国的反腐倡廉始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反腐倡廉实践活动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中国的反腐倡廉实践以人民群众为动力。中国的反腐倡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贯彻这一战略方针的工作重点是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三)存在问题:当前有的地方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窝案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和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比较严重,人民群众还不满意。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没有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
本文标题: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8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