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各位老师上午好:胡老师基本功扎实,准备也十分充分,她准备了中国结的视频以及一系列的图文补充资料。整堂课都做了精心设计,这堂课也在校内进行了反复打磨。过渡语,评价语,总结语,板书设计都十分地精美。下面我就把听了这堂课后的几点具体感受跟大家做个分享:1、整堂课的设计围绕着一条主线,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胡老师以“中国结受欢迎”为主线贯穿始终,先是复习导入,“中国结很受欢迎”:在商店的橱窗里,在归国旅游的华侨胸前,甚至在孩子们的领上,随处都可以看到鲜红美丽的中国结。然后再由此切入,问学生“中国结受欢迎的原因”。学生找到了原因“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和“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后,胡老师又以自学提示的形式分两个板块分别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和“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最后升华总结部分胡老师再次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结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海外也备受欢迎”,回扣了开头部分“中国结很受欢迎”,真正做到了清清楚楚一条线,完完整整一个圆。2、先扶后放,总结学法,扶放结合。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胡老师这节课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一个版块是感受“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胡老师先扶后放,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板块,学完后带领学生总结学法,然后再让学生运用类似的学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自学研讨第二个板块。这堂课中“叽叽喳喳法”和“坐庄法”两种合作学习策略也是运用的恰如其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了学习讨论中来,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发言的机会,让每个孩子的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使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也达到了我们语文课堂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感的目的。3、以提示促自学,先学后教。胡老师在每一个板块的学习中都用PPT呈现了指向明确的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大声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中国结特别受宠的原因的2个句子。自学提示2:请默读第5自然段,勾画出“表现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的相关词句。坐庄法小组交流体会,全班汇报。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再以学定教,进行精讲点拨。这也符合我校“自主学习,精讲点拨”“互助协同,展示评价”的禀赋课堂教学模式。4、重视品悟重视美读浓浓语文味,深深中华情。胡老师的这堂课就是一堂实实在在的“真语文课”,没有花哨的表演活动,整堂课按照“找,悟,读”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他特别重视对学生品词析句的指导,以大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找出具体的2语句进行赏析,尤其是“巧夺天工”“变幻无穷”“叹为观止”“头”几个词语都进行了特别深入的指导,此外,他还在品悟和朗读、默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个体读”“分角色读”“齐读”“配乐读”等形式多样的美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加深理解、升华认识。“品词析句”“美读”的落实真正符合了《课标》“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要求。5、读中学写,注重写法指导胡老师这堂课,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去阅读,还教会了学生一些写法,比如第三段“总分结构,先总写,后面围绕着这句话具体写”的构段方式,第四段“承上启下”的章法,“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象征”的表现方式。6、注重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词语的教学。词语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巧夺天工”“变幻无穷”“叹为观止”等几个词语让学生单独理解是很难的,胡老师用让学生在文中找这些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的形式来引导他们理解,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头”如果不结合具体语境,他们是不能体会到引申义:指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这里,胡老师同样用了让学生找出“头”在文中所具体指代的内容来理解它的引申义。7、引导学生想象补白加深与文本的对话和理解,补充资料营造文化氛围。言有尽而意无穷,文字所能传达的信息总是有限的。在第三段中国结的寓意这一块,作者仅仅写了“它们或象征着幸福,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后面都是省略号,这里胡老师问“美好的情愫寓意,只有这些吗?拿出你手里的中国结,它还会有哪些寓意呢?”引导了学生去充分的想象补白,学生想象力丰富,说了“平安和平寿比南山招财进宝”,还用了“如果你把它送给——,你是希望...”的句式进行了说的训练,一方面练习了表达能力,一方面也在补白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国结”内涵的理解。在胡老师教学中,我还注意到她补充了“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视频是讲解编写中国结的,文字比如结尾的无数海外游子比如“导弹之父钱学森百折不挠,放弃海外优越的环境,坚持回国进行导弹研究,这不正是(生齐读)”一根红绳,三缠两绕,编织万千祝福,蕴涵悠悠古韵,寄寓思乡情怀,饱含爱国情深。其实,代表丰富寓意“中国元素”的物品还有很多,如剪纸、脸谱、年画、刺绣、皮影、陶瓷、泥塑等(附带图片),这些都营造出了浓浓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也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薄的想法,不当之处还请在座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中国结》评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19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