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例(1)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2)中的“若夫”为语气助词。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1)可/以一战(《曹刿论战》)(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例(1)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2)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例(1)中的“生日”是“生活一天天”的意思,与今义“生日”不同;例(2)中的“中间”是“中间夹杂”的意思,与今义“中间”不一样。朗读时,它们都必须断开。此外,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均属此类。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例(1)是主谓之间的停顿,例(2)(3)是谓语之间的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例(1)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2)中“出”紧密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如:余闻之也/久(《伤仲永》)例句中的“也”作语气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例(1)中“其”后省略了“狼”;例(2)“以”后省略了“之”;例(3)介词“为”的后面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为”后略停,以体现出宾语的省略。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例(1)中的“岸芷”与“汀兰”,“郁郁”与“青青”是并列短语;例(2)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为并列短语。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如:(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卖油翁》)例(1)“虞山”,山名。“王毅叔远甫”,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例(2)“陈尧咨”,谥号康叔。“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因为陈是欧阳修的前辈,因此名字与谥号合称,表示尊重。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本文标题: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0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