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管理经济学---简答
第一章绪论1、人类社会要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是什么?答:在解决稀缺性问题时,人类社会就必须对如何使用资源作出选择。选择包括以下三个相的问题:(1)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的问题。即将现有资源用于哪些商品(包括服务)的生产?各种商品又分别生产多少?它是经济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2)如何生产的问题。即用什么方法生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何生产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产技术的问题。(3为谁生产的问题。就是生产出来的商品供哪些人消费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商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也就是收入分配问题。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各个社会所面临的永恒问题。因此,以上三个基本经济问题是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任何经济组织都会遇到的、所有类型的经济共同存在的问题。2、企业管理决策一般按照什么步骤进行?答:通常可以把管理决策过程分为七个步骤:(1)确定目标;(2)界定问题;(3)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4)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5)收集和估计数据;(6)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评估,从中选择最优方案;(7)实施和控制,3、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答:(1)两者之间的联系:①作为主要理论支柱的微观经济学与管理经济学在许多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点,比如,研究内容、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等等。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管理经济学视为应用微观经济学,或者说管理经济学吸收了微观经济学中对企业及管理者而言最为重要的应用部分。(2)两者之间的区别:①管理经济学也有宏观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如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②从学科属性上来讲,微观经济学时一门理论科学,而管理经济学时一门应用科学,它们在研究内容、范围、方式、目标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首先,在内容上范围上存在区别;第二,在研究方式上存在区别;第三,在研究目标上存在区别;第四,在研究假设条件上存在区别。第二章市场供求分析1、为什么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答:一般说来,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①替代效应体现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其他商品相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它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的商品需求量增加;②收入效应体现了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它使消费者价高时少买,价低时多买。2、请解释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之间的区别。答:区别如下:(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这种需求量的变化在需求曲线上表现为“曲线上的点移动”。(2)需求的变化是指由于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整个需求关系的变化。其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位移即“需求曲线的线移动”。3、画图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P37-394、什么是供求定理?答: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而引起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这就是供求定理。5、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功能或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功能或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第二,调节消费的需求和企业的供给;第三,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第三章需求弹性分析1、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如何?答:其关系如下:(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Ep/1),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提高价格,总收益下降;降低价格,总收益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Ep/1),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提高价格,总收益增加;降低价格,总收益下降。(3)单位弹性的商品(/Ep/=1),其销售总收益不随价格变动而变动。2、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高档次家电分别采用提价还是降价的方法?并说明理由。答:(1)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对需求缺乏弹性(/Ep/1)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收入与价格成正比。所以,对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2)对高档家电应采取降价的办法。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对需求富有弹性(/Ep/1)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收入与价格成反比。所以,对高档家电这类需求富于弹性的奢侈品应采取降价的办法。3、为什么农民在丰收时收益反而会有可能降低?答:这是因为农产品为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丰收使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但是需求量却上升较小,总收益反而下降。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增产不增收的丰收悖论。4、需求的收入弹性理论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有何启示?并举例说明。答:需求收入弹性理论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启示有:(1)企业可以根据产品收入弹性来制定出不同经济周期的合理的产品发展战略。比如,①对于那些产品收入弹性大于1的企业,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可以不断扩大再生产,实行规模经济;在经济萧条时,缩减规模。②对于那些产品收入弹性在0到1之间的企业,在经济繁荣时也不应过分扩大规模,有条件企业可以适当的将部分生产转向发展机会更好、回报更高的行业;在经济萧条时,适当缩减或维持原有规模。③对于生产低档品的企业,在经济繁荣时期及时缩减规模或转产;在经济萧条时则酌情扩大生产。(2)企业可以根据收入弹性理论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例如,①不同的收入弹性类型的产品应针对不同的收入阶层进行广告宣传或进行其他方式的促销活动;②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区,应划分为不同的销售区域和采用不同的销售策略。(3)企业可以根据收入弹性理论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比如,①企业为满足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使其产品品种多元化、档次多样化;②为寻求收益和风险的合理组合,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收入弹性关系,实行产品多元化策略。5、需求的交叉弹性理论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有何启示?并举例说明答:需求交叉弹性理论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启示有:(1)当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有替代品和互补品时,企业制定价格时,要考虑到替代品和互补品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如吉列牌剃须刀片和刀架是互补品,两者的交叉弹性为负值,那么企业可以对刀架制定低价,而对刀片制定高价。从而从高价的刀片中获益。(2)当替代品分别在不同的企业中生产时,企业可以利用交叉弹性来分析其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关系。比如,企业可以利用交叉弹性分析与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交叉弹性越大,说明两者的竞争越激烈。第四章投入—产出分析1.画图说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课本88页)2.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企业应该选择第二个阶段进行生产?(课本91页)答:当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时,我们可以将生产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从生产的初始阶段开始,一直到平均产量最大点为止的区域。在该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会使平均产量增加,因为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所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都能提高平均产量。这表明,同可变要素投入相比,固定要素投入过多,很不经济。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从平均产量最大点开始,到边际产量为0结束的区域。在该阶段,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虽递减但大于0,故总产量仍然递增,直到最大点。同时,因为边际产量已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开始递减。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从边际产量为0开始,再投入可变要素,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这时,每减少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反而能提高总产量,这表明与固定要素投入相比,可变要素投入太多了,很不经济。对比第一和第三阶段可知:在第一阶段中,可变要素投入与固定要素投入比例太低;而第三阶段,这一比例又太高。在第三阶段,企业必须支付那些多余的可变要素投入,而这些投入只能降低总产量;而在第一阶段,企业必须支付那些没有充分利用的固定要素投入。第二阶段是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适当的阶段,理性的企业必然会选择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3.试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课本89页)答:(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的投人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最终会出现递减的规律。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例证。(2)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在更大程度上是农村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让亿万农民富裕起来,但只要还有70%左右的农业人口,守着极其有限的耕地,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出去,滞留在有限的耕地上,农民就不可能富裕起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在近十几年农村的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利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在假定只要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的情况下,画图说明企业生产的生产均衡点。(课本98页)5.企业要招聘工厂流水线操作工,在平均劳动产出中,一般企业更关心哪一个?如果企业发现平均产出开始下降,企业会雇用更多的工人吗?这种情况下,意味着企业之前雇用的工人的边际产出如何?(课本89页)答:(1)企业会更关心平均劳动产出。(2)如果企业发现平均产出开始下降,企业不会雇佣更多的工人,甚至会解雇工人。(3)根据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则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处于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从而得出企业平均产出下降,企业雇用工人边际产出小于平均劳动产出。第五章成本-收益分析1.在进行面向未来的决策时应该如何对待沉没成本?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答:沉沦成本是已经沉在在“海底”而无法收回的成本。比如,在不少城市中,有时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半吊子”工程项目。比方说,一座楼房建了一半,留下半截空架子就停止了建设。如果这不是因为房产商没有资金,也不是因为建筑质量不合格。而是因为房产商认为继续建设在经济上不合算的,那么,这些“半吊子”项目工程如果无人问津就完全是沉沦成本了,如果还能转让,那么多少还可以收回一些资源,那么沉沦成本就会降低。但无论如何,沉沦成本是过去的成本,它与面向未来的企业决策是无关的,应采取随它去的超脱态度,正所谓沉沦已经沉没,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2.试解释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都呈U形。答: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之所以一般呈U形,即最初递减然后转入递增式是因为产量达到一定数量前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所增加产量超过先前每单位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这表现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而当产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后,随着投入可变要素的增多,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小于先前的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即AVC曲线自此开始转入递增。短期边际成本取决于可变成本,因为所增加的成本只是可变成本,它的变动规律是,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3.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什么?为什么?答: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是因为:(1)当MR大于MC时,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继续增加产量,企业仍会获得更多利润。因而,企业会不断扩大产量。(2)当MR小于MC时,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继续增加产量,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减少。因而,企业会逐渐缩小产量。4.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上是否肯定就有盈利?试解释之。答:在生产决策过程中,企业通常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确定产量或规模,但是,在利润最大的产量中,企业是不是肯定利润肯定就是最大化呢?答案是否定的,利润最大化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有利润
本文标题:管理经济学---简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35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