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建立文明市民巡访团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中区)
1建立文明市民巡访团大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济宁市市中区委宣传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引导群众自我教育的好途径,也是寓教育于活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好办法。近年来,济宁市市中区积极探索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通过文明市民巡访团这一形式,有力推动了各项文明创建工作,在巩固扩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高城市文明指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适时成立文明市民巡访团市中区是济宁市委市政府驻地,也是济宁市的主城区。多年来,市中区十分重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凝聚群众创建共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文明共建合力,“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氛围十分浓厚。2003年,市中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住社区党员“双重管理”工作;2004年,开展了“社区民情共建恳谈”工作;自2006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四届“运河之都邻居节”,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强,参与社区管理的自觉性、积极性较高,为建立多层次、富成效的文明市民巡访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济宁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作为城市中心区和创建主阵地,市中区担负着重要任务。我们认识到,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仅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是不够2的,必须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发动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创建工作。特别是面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市民行为等创建工作中存在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问题,发挥群众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作用,形成职能部门负责、群众主动参与的互补互促的局面更为重要。在此情况下,文明市民巡访团应运而生。2008年初,我区在各街道成立了文明市民巡访团并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市中区被评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201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区”。文明市民巡访团成立三年多来,共发现社区、街道环境问题1230余条,反映社情民意860余条,解决邻里纠纷60余起,参与志愿活动150多次,问题解决率在90%以上。在巡访团的推进带动下,市中区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和居民文明素质等都有显著提升,文明市民巡访团成为市中区亮丽的城市名片。《精神文明报》、《大众日报》等先后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报道。二、科学配置巡访队伍,建立三级巡访网络文明市民巡访团成员是文明创建的监督员、信息员、宣传员,主要由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社区居民、机关干部、道德模范等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具有较强社会活动能力的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组成,重点围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窗口单位、公共场所及文明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巡访,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督促解决落实。巡访团成立以来,已经逐步建立起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形成了一个由下至上的“巡访链”,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区级层面,由文明办负责同志任区巡访总团团长,主要任务是指导各分团开展工作,协调督导各职能部门3对反映问题及时处理,编发巡访信息,宣传巡访典型等;在街道层面,由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任街道巡访团团长,负责指导各社区巡访团开展工作;在社区层面,每个社区组成3-5人的巡访队伍,由社区居委会的同志担任团长,负责本社区的巡访工作。为充分发挥巡访队员的积极性,确保巡访实效,我区又设立了首席巡访员。首席巡访员由社区推荐,区文明办聘任,主要由社区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老领导、老干部、老党员、老工人、老教师担任。由于首席巡访员大多是所在社区的老同志,他们不仅对社区情况、居民情况熟悉,而且受到社区群众的尊重,提高了巡访说服力,给巡访工作带来很大便利,也有效化解了因当事群众不配合造成的矛盾纠纷。文明单位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市中区有省级文明单位9个,市级文明单位43个,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力量。为提高文明单位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更好地促进发展、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我区广泛开展了“文明单位做表率,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积极引导文明单位成立文明市民巡访团,组织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巡访活动。市中区疾病防控中心成立了5人的巡访队伍,每个周末上街进行巡访,不仅发现解决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民行为中的问题,还与自身业务紧密结合,广泛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受到市民的欢迎。随着巡访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热心群众加入到巡访队伍中来,目前,全区“文明市民巡访团”团员已有10218人。三、完善巡访机制,畅通问题解决渠道文明市民巡访团是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平台,不仅担负4着促进文明创建的职责,也是反映社情民意、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对发挥市民民主监督作用,促进政府部门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等都有积极作用。要使巡访工作长期开展,各部门大力支持、协同配合,建立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评价机制十分重要。只有反映问题有回声、处理问题有结果、巡访工作有成效,才能使巡访工作持久良性开展。一是发现问题及时到位。从加强巡访队伍管理入手,建立“三册”制度,即巡访名册、巡访相册、巡访手册。区文明办统一印制下发了“三册”,巡访手册印有市政、环卫、交通、市容、供水、供电等职能部门的电话,各巡访团在巡访时持证上岗、佩戴统一的袖章,在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同时,对发现的问题拍照留证,填写巡访记录,详细记载发现问题的地点、问题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使巡访工作有章可循、有迹可查。二是突出重点强化巡访。把日常巡访和重点巡访、专项巡访有机结合,确保巡访工作覆盖广泛、重点突出。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巡访团围绕环境卫生开展了多次活动,有力配合了全市全区的重点工作。三是问题解决快捷高效。为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快解决、当日的问题不过夜,区里专门设立了巡访热线,建立了问题“销号”制度,对于当场能解决的问题各职能部门派人当场予以解决,对于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由职能部门说明原因,限时解决。对于一些牵涉部门较多的问题,区文明办发挥文明创建牵头协调作用,召开专题协调会予以解决。在文明市民巡访团的督促监督下,各有关部门积极转变作风,问题答复率、整改率逐年上升,答复率在92%以上。5四、大力支持鼓励,为巡访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文明市民巡访团作为群众志愿者组织,离不开社会各界的认可、理解、关心和支持。为使这一平台得到扩展,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为巡访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09年3月,我区举行了文明市民巡访团总团成立仪式,在现场向各分团授旗,并向部分队员颁发了聘书,同时在区广播电视台、中区报等媒体上专门开设了“文明巡访专栏”,定期刊发巡访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文明巡访团成员“有名有份”、敢于大胆管理,也使广大群众对巡访工作有了认同感,配合巡访、支持巡访的氛围进一步浓厚,群众不再把巡访团称为“管闲事的”,而是亲切地称为城市的“啄木鸟”。二是培育典型,体现巡访社会价值。巡访团员不要报酬、不计个人得失的工作,不仅体现了团员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巡访团员的使命感,也体现了他们的崇高道德品质和文明境界,虽然在物质上我们不能给予什么,但在精神上我们多方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理解和支持,感受到奉献社会的自身价值。我区专门编发了《文明市民巡访团巡访动态》,动态分巡访简讯、巡访前哨、巡访呼声、巡访反馈、巡访之星、巡访故事等板块,把广大巡访队员的巡访情况及时编发,并在第一时间送各巡访团及各部门。区里每年评选一次“最佳巡访团”、“最佳巡访员”,对工作主动、责任心强、成绩突出的巡访员进行表彰。津浦街社区70多岁的许忠诲老人,每天都要到街上巡访,并且认真填写详细的巡访记录。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了很多人,交警队的同志看到他非常辛苦,专门为他配备了喊话筒,很多群众也主动和他交流,对6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建言献策。三年来,先后宣传了许忠诲、李兰英、赵洪启等多位巡访队员,有12位巡访队员被评为全区“道德模范”。正是他们平凡的事迹,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得到传递和弘扬。三是关心支持,及时解决巡访团遇到的困难。为使巡访工作顺利开展,在巡访队员上岗前,区、街道专门组织培训,使大家了解工作流程、注意事项。对于巡访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积极协调、及时解决,多方给予支持。在节日期间,区领导还专门到社区走访慰问巡访队员,使队员感到来自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了巡访工作的积极性,广大巡访队员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推动了文明创建工作。
本文标题:建立文明市民巡访团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中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7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