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表格式Word精品教案
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_1____课时教学内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第一课时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2.学生自主读书。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程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伯什么事;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3、小组内初步交流。4、自主读书,诱导感悟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朗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互读。(学生自主读书)5、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教学板书教学后记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_2____课时教学内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2、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教学过程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填空,并说明理由。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集体主,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关于思考。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图示法等)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教师引导理解“信奉”)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三、观察体验,交流评价1.观察体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试验。2.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项试验说明了什么?通过这项试验,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样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3.评价:你怎样评价伽利略?该怎样认识亚里士多德?五、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教学板书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产生疑问→公开试验→得出结论(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教学后记课题26、全神贯注__1____课时教学内容《全神贯注》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闻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二)、带着问题读书,并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1、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2、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3、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4、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三)、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诩,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2、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谳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谳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多种开工,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3、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四)、读议结合,理解语句。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教学板书26*全神贯注语言: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上前后退叽里咕噜全神贯注动作踩得吱吱响不停地挥动微笑吁神态:激动→更加激动→像喝醉了酒→痴迷教学后记课题27、鱼游到了纸上__1____课时教学内容《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课文。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1(板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二自主读书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2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澈壶缸徽聋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4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5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归纳: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四、作业:1.熟读课文。2.写课后词语教学板书教学后记课题27、鱼游到了纸上__2___课时教学内容《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课文。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教学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1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2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指名(师板书)二读书讨论,解决疑问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2四人小组交流。过程3全班交流: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有什么联系?三重点研读1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1)用小女孩的
本文标题: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表格式Word精品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27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