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考实验探究题命题有:1、有关生成物成分的探究。2、有关物质组成及成分的探究。3、物质成分及与“燃烧知识”有关的探究。4、有关物质变质问题的探究。5、物质性质的探究。6、影响因素类、条件类问题的探究。7、规律类、实质类问题的探究。解决的基本思路:(1)审题(把握试题探究的方向)。因为每道探究试题,都要解决一个问题,审题过程中,对探究试题进行整体把握。防止答题的过程中,有跑偏的情况出现。(2)写出试题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出来,能兼顾上下。(3)注意试题中涉及的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分割试题,和以前的试题建立起联系。(5)若遇到陌生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6)想以前做过的与之相关的化学实验。(7)实验设计按“操作——现象——结论”这个书写格式作答,而思考的格式则为“结论——现象——操作”。1.为探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方案】将3枚洁净的铁钉同时置于如图所示环境下的试管中,观察铁钉锈蚀情况.【实验现象】3天后,Ⅰ、Ⅲ中铁钉不生锈,Ⅱ中铁钉明显生锈.【获得结论】(1)对照实验Ⅰ、Ⅱ,可知铁锈蚀的条件之一为.(2)防止铁锈蚀的一种方法是.【拓展探究】(3)小明发现海边的铁器很容易生锈,从而猜测氯化钠能加快铁的锈蚀.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2.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1)铜绿是由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铝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3)他们还想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铜绿,加热时却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经查阅资料知道: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③炭黑与稀硫酸不反应.a.他们提出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的混合物.b.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用于检验黑色物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微热铜片表面黑色固体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色此黑色固体是(填化学式)3.某食品的包装袋中放有一小包“防腐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防腐剂”的成分产生了好奇,他们将一包“防腐剂”倒在滤纸上,看到“防腐剂”中有一些灰黑色粉末和一些红色粉末,为此,展开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和红色的粉末分别是什么?【查阅资料】食品腐败主要是因为食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氧化、潮解而变质,使用“防腐剂”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提出猜想】小文:“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红色的粉末是铜.小婧:“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铜.小鹏:“防腐剂”中灰黑色的粉末是铁粉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氧化铁.【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鹏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用磁铁接近滤纸上的“防腐剂”,并充分吸引.磁铁上吸引了黑色物质②取①中剩余的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观察现象.小鹏的猜想成立【拓展探究】为了进一步探究“防腐剂”的性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包“防腐剂”,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他们发现反应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小了,请你分析固体物质质量减小的原因4.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1)B装置中盛放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A装置和D装置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4)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5.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如何确定呢?小雨和小晨带着这个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取了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作为反应物,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u(OH)2是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小晨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澄清石灰水,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小雨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NaOH,并对滤液中的溶质提出如下猜想:【猜想】①、Na2CO3;②、NaOH;③只含有.【设计实验】老师只提供了以下试剂:BaCl2溶液、Na2CO3溶液、Cu(NO3)2溶液.请你认真分析后完成下表的空格:实验方案现象结论向滤液中滴加若出现白色沉淀猜想①是正确的向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猜想②是正确的猜想③是正确的6.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实验原理】2Na2CO4+4HCl=====2NaCl+2CO2↑+O2↑+2H2O【实验装置】右图:【交流与讨论】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1)装置②的作用是.(2)装置③的作用是.(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g.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完全反应,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7.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NaOH、Na2SO4、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分析固体粉末的成分,取少量该固体粉末进行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如下:H2O/①+HNO3/②固体粉末固体粉末固体粉末+Ba(OH)2/③+HNO3/④(1)固体粉末中一定有,一定没有.(2)若现象X为“沉淀不溶解”或“沉淀部分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若现象X为“沉淀全部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3)实验步骤①和③都有相同的实验操作,该操作名称为.(4)写出实验步骤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5)简单修改上述实验方案,可取消第④步实验,修改的方法是1.(2014云南中考)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Ca(OH)2猜想三:NaOH、Na2CO3猜想四:NaOH、Na2CO3、Ca(OH)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实验现象结论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____不成立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________猜想三成立【反思与拓展】①若向NH4Cl的浓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②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台上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溶液,如图所示:【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成分是什么?老师说:①这瓶溶液可能是NaCl溶液、NaNO3溶液、KCl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②这瓶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不可能是________溶液。【实验探究】实验台上可供使用的药品只有:稀HCl、稀HNO3、AgNO3溶液。请你根据以上药品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步骤一:取样于试管中,然后往试管中滴加________无气泡产生该溶液不是Na2CO3溶液步骤二:向步骤一的试管中,继续滴加________________该溶液一定是NaCl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为了防止标签受损,你建议以后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答一种即可)。固体粉末固体粉末固体粉末3.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某研究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猜想Ⅱ:部分变质,含有……猜想Ⅲ:完全变质,只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实验探究】操作现象结论试管外壁发烫,得到浑浊的液体推测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写出产生大量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与思考】(1)从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________成立。(2)“碱石灰”样品里是否一定含有碳酸钙?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4.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未盖瓶塞,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变质程度如何?【查阅资料】a.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b.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两者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BaCl2+Na2CO3===BaCO3↓+2NaCl。【作出猜想】猜想一:该溶液没有变质,溶质是NaOH;猜想二:该溶液完全变质,溶质是Na2CO3;猜想三:该溶液部分变质,溶质是________。【实验验证】(1)为验证该溶液是否变质,小军和小华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小军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于是得出“该溶液没有变质”的结论;②小华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得出“该溶液已变质”的结论。你认为________的结论正确。(2)为验证该溶液的变质程度,小丽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猜想三________(选填“成立”或“不成立”)。如果将氯化钡溶液换成氢氧化钡溶液,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原因是_____。【交流反思】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因此,氢氧化钠应________保存。5.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猜想一:Na2CO3溶液显碱性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振荡____________溶液显碱性猜想二:能与酸反应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能与Ca(OH)2反应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四:能与Ba
本文标题:中考实验探究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0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