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古罗马的五种柱式的特点比例和建筑用途•1罗马多立克柱式•2罗马爱奥尼克柱式•3罗马科林斯柱式•4塔司干柱式•5组合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特点:外观跟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相近,但在柱头下端添上一圈环状装饰;柱身下添加了圆环形柱础。它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柱础,柱子直接安置在台基上,柱高为柱径的4—6倍,柱身刻有一条条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16—20条),柱头由方块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它的造型粗壮有力,给人以深厚刚毅的感觉,近乎男性人体的美。•比例: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8:1,整个柱身显得比较粗壮。•建筑用途:希腊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下面照片中的多立克式,它的柱首並沒有裝飾,呈現出優美、簡單的外形。這和之後發展出來的愛奧尼亞、科林斯式相比,樸實許多。對我來說,辨認柱子不難,倒是一些字詞「楣樑」「柱間壁」「三豎線飾帶」等等,弄得我很亂,也不清楚到底指的是什麼地方。今天很有收穫地弄清楚了,真是開心的不得了。照片中,除了楣樑外,都是多立克式建築才有的東西。這樣以後再去辨認這是何種建築時,就更清楚了。罗马爱奥尼克柱式•特点:它的主要特征是有柱础,柱头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对涡卷,柱高与柱径的比例增大,,给人以柔美的感觉,近乎女性人体的美。希腊爱奥尼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式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柱头,它也是许多理论和实践论述的主题,全赖维特鲁威(Vitruvius)的一段简短和晦涩的描述*。仅有的工具是一把直尺、直角器、线索(以量度半长)以及一个圆规。•比例:爱奥尼克式的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子高度为底径的9至10倍,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爱奥尼柱为8或9个直径高,在美国的改良格式中甚至更高。它们通常刻有凹槽。•建筑用途: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ofAthena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罗马科林斯柱式•特点:是在爱奥尼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柱头上雕刻着毛茛叶,显得十分华丽,其他部分则与爱奥尼柱式相同。这种柱式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希腊科斯林柱式的比例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比例:样子与古希腊科林斯柱式一致,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10:1,显得纤细高大;柱身上有24条凹槽;柱头部分由两层毛茛叶和涡卷图案组成,涡卷图案成对出现。•建筑用途:希腊科斯林柱式的比例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特点:塔司干柱式是罗马最早的建筑形式,它是陶立克式的一种更粗短的变体,也有人认为,它是希腊柱式基础。但是,罗马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是使用非结构柱式,经常是将柱子全部或部分埋入墙中,称为附墙柱或半身柱,有的柱子被做成扁平状,这时人们就称其为壁柱•比例:司干柱式其实就是去掉柱身齿槽的简化多立克柱式,柱础是较薄的圆环面。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7:1,柱身粗壮。•建筑用途:多立克柱式的简化最简单、最稳重,无凹槽、有柱础。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伯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整个布局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强烈。组合柱式•特点:爱奥尼与科林斯的结合,柱头,柱身、柱础和基座用科林斯柱式。•比例:这种柱式是将科林斯柱式的顶端与爱奥尼克柱式的涡卷相结合,使形状显得更为复杂、华丽。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10:1,显得纤细秀美。建筑用途:罗曼努姆广场与奥古斯都广场,等部分石柱和军事纪念物凯旋门等大多都是用其余四种柱式和最后一种罗马组合式柱式建造而成的。。
本文标题:古罗马的五种柱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1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