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现代西方哲学名词解释
1现代西方哲学历年考研试题汇总1.意向性意向性是意识的基本结构,即排除了与个人心理相关的意识内容之后剩余的纯粹意识。意向性的纯粹性表现在:即使意识与外部实在没有发生关系,意识也因指向某物的活动而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和自主性,意向某物是意识的基本结构。胡塞尔用意向性来建立包括物理的和心理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对象在内的一切现象。2.解构主义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德里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在德里达看来,西方的哲学历史即是形而上学的历史,它的原型是将“存在”定为“在场”,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概念,德里达将此称作“在场的形而上学”。“在场的形而上学”意味着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逻各斯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逻辑,而逻各斯则是永恒不变,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而德里达及其他解构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正好是这种称之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简言之,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反正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3.试述波普尔的否证主义有哪些特点。波普尔的“证伪主义”(1)波普尔以证伪主义为旗帜登上哲学舞台的。其中心思想是:一个理论的科学性标准就在于其可否证性。不能为任何想象的事件所否证的理论是非科学的。可否证性概念是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核心概念。首先,它被用来解决科学划界问题;其次,它用于解决归纳问题。证伪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试错法,试错法本质上是演绎的方法。可否证性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经验内容成正比,二是它与检验的严格性成正比。(2)可否证性主要是指否证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说一个理论具有可否证性,意思就是:对于从这个理论推导出来的陈述,在逻辑上总可以找到与之发生冲突的某种事件。否证方法是科学方法和认识方法,其特点是科学家努力从各方面对所提出的试探性理论进行批判,找出其错误和弱点。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哲学的一个整体性标记。否证方法以波普尔的四段图式P1—TT—EE—P2为其公式化形式。证伪主义则把这一图式不仅看做方法的图式,而且看做知识增长的模式、科学发展的图景,甚至还看作物种进化的图式。24.语言游戏(1)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核心内容。正如游戏概念无法定义一样,语言游戏一词也无法定义。我们只能从各种语言游戏中感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他针对关于任何定义都是对被定义对象的一般性和本质性东西的概括这种本质主义思想,提出就语言游戏而言,并不存在这样的一般性和本质的东西。没有适用于一切语言用法的共同的东西,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只应是考察各种不同的具体的语言游戏,从中掌握语言的不同用法。我们对语言游戏只能描述或显示,但不能解释或说明。(2)根据维特根斯坦的描述,语言游戏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是自主性,不依赖任何外在的对象,而在于使用的对错与否;二是它不需要其他的目的或标准来证明,也不是任何推论的结果,它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需对它加以反思;三是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能把它归结为某种单一的本质;四是它必须遵守本身的规则,不同的规则带来了不同的游戏,也决定了不同语言的用法。他把语言和行动交织在一起的整体,称之为“语言游戏”。5.科学共同体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它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20世纪40年代,英国科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M.波拉尼就探讨过科学共同体的某些问题。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十分强调科学共同体的作用,认为科学的目的是获取可靠的知识,科学共同体的任务则是建立和发展科学家之间那种为获得可靠知识而必须的最佳关系。他提出科学共同体的准则即规范是:普遍性、公有性、大公无私和有根据的怀疑态度。1962年,美国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T.S.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后,科学共同体更加引起科学社会学界的广泛重视。库恩的贡献是提供了科学共同体形成、发展和转变的认识论基础。科学共同体有许多分类标准,如以学科、国籍、地区等来划分。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社会分层标准主要是两类:①按人的属性如性别、年龄来分层;②依据人的社会属性如收入、权力、权威和声望、教育程度、职业等来分层。随着科学整体化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由一个科学共同体转移到另一个科学共同体,或者在多门交叉学科创立新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功能表现在:能形成持续的科学研究能力,对科学成果进行同行评议,为科学家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的机会等。科学共同体的社会作用,是通过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社会效果和在科学共同体中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表现出来。6.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唯心的经验主义哲学,他在继承了詹姆士和皮尔斯的实用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杜威尝试将实用主义应用于社会和教育领域.杜威提出存在即被经验,他认为经验包含两个部分,发出动作和承受结果,即经验是一种既主动又被动的事情,如果把经验的主动的行动的一面和被动的经受结果的一面割裂开来,就会破坏经验的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点,杜威认为应该把主观的经验和客观的自然联系起来,不可割裂他们之间的联系.这是杜威的哲学中一个基本的观点,他在调和自然发展和社会效率,自然课程和文化课程,3经验和思维等二元对立的关系的时候,都是从经验的主动和被动应该是一个融合在一起的统一体出发的.杜威在他的《哲学的改造》中提出:在这里,只要注意概念、理论、体系、无论如何精细,如何首尾一贯,都必须看做假说,这就足够了.他们只能作为检验它们的行动基础来接受,而不是结局.杜威的哲学有很强的工具主义的特点,他认为应该用思维通过行动来控制环境,假设的真假性应该用行为的结果来检验,如果行动是成功的,那么假设就是成立的,反之则是不成立的.他判断一个命题是否是真理的标准就是它是否有用,是否能用来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杜威高度重视哲学和教育的联系,他认为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定义就是,哲学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哲学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学说,而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培养和形成主要是靠教育,所以教育必然要受到哲学的深刻的影响.他在对美国的教育现实作出深入的分析之后认为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教育,而建立新的教育必须先建立新的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哲学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杜威认为人们不仅应该通过教育获得知识,良好的教育还应该使人们在所学的知识之间建立丰富的联系,将知识统一起来,形成持久的性向和态度.教育哲学即在其中起到指导作用.杜威的教育哲学中也处处提到经验,他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杜威认为在教育中应重视经验的连续性和交互性的原则.7.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1)杜威以改造以往哲学为己任,试图建立一种以人的生活、行动、实践为核心而贯通心物主客的新哲学。他认为,传统哲学把经验当做知识,即主体对于对象的一种认识。将经验者和被认识的对象、经验和自然、精神和物质割开而分别归属于两个不同领域。唯物和唯心等对立都出于这种“二元论”。经验自然主义的主旨正是克服这种二元论。(2)经验自然主义把经验当做主体和对象,即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将彼此联系在一起的“贯通作用”,经验使有机体和环境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他称这种关系为“连续性”。他承认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存在以预先具有生物有机体及有机体所依赖的环境为条件,但在谈论这种相互作用时,他往往撇开了上述前提(存而不论)。他把外部世界的存在当作对象化了的存在,而事物的对象化总以它们被经验为前提。(3)杜威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代替詹姆士的意识流,更加强调经验只是作为一种活动过程,而不是精神事物。经验包括经验到什么和怎样经验,是一个能经验的过程。经验决不仅仅是认识。人们并不是首先认识事物,而是拥有事物并为拥有而高兴或苦恼。人的情感、意志等是经验的更重要的内容。魔术、迷信和梦呓等也包括在经验之内,而且其实在性不亚于科学认识中的经验。在杜威的哲学中,过程、活动的观点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活动而产生,作为过程、活动而存在。8.逻辑实用主义(奎因)(1)蒯因50年代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逻辑实用主义。其主要特征是把实用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结合起来,用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补充逻辑经验主义。4(2)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对科学客观内容的理解上,认为科学的概念体系实质上是依据过去经验来预测未来经验的工具。第二,在对科学知识的看法上,认为人们对具有经验内容的科学命题的选择没有确定的标准,整个科学都是一种方便的语言形式和方便的概念体系或结构。第三,在对本体论的看法上,主张从语言角度研究本体论问题,提出“本体论承诺”的概念,认为本体论与科学体系同样以方便有用为标准,两者都可以并存。蒯因对经验论两个教条的批判(1)他通过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判从根本上动摇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基础。逻辑实证主义等现代经验论大都受到两个教条的制约:一是相信分析真理与事实真理之间的严格区分,二是还原论。(2)他认为分析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区分毫无根据。首先,作为这种区分依据的“分析”概念就值得怀疑;其次,把以意义为根据而不依赖于事实作为分析真理的特征,并不能真正解释分析真理的本质,因为这无疑是错误地把意义等同于外延,从而导致混淆意义与指称的错误;第三,通常认为的分析陈述,经过分析表明都不是分析陈述。最后,真理一般依赖于语言和语言之外的事实。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之间的分界实际上划不出来。意义的证实论对一个陈述与证实或否证它的经验之间的关系的解释采用的是还原论,即认为每个有意义的陈述都可翻译为一个关于直接经验的真假陈述。这种还原论的前提是假定每个陈述都可以从与它相关的其他陈述中分离出来,独立地在经验上加以证实或否证。而这样假定的前提不仅与当代哲学对意义单位的一致认识背道而驰,而且违反了科学进步的事实。他的“整体论”观点认为有经验意义的单位是整个科学。蒯因认为经验论的两个教条都建立在分离语言与事实的基础之上。(3)蒯因对经验论两个教条的批判,是对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以至整个分析哲学的颠覆。具体表现在:其一,这两个教条是逻辑经验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抛弃它们就意味着抛弃了形式科学与事实科学的区分,同时也就承认本体论和形而上学存在的合理性。其二,这是来自分析哲学内部的批判,具有旁人无法替代当代毁灭力量。其三,这种批判采取了实用主义的立场,主张用实用主义弥补逻辑经验主义理论中的不足,因而使整个分析哲学开始转向更为灵活和温和的经验论,具有更为强烈的约定论和实用主义色彩。9.逻各斯中心主义(1)德里达从胡塞尔那里看到的是从柏拉图到索绪尔的一个传统,即语音中心主义:语言分为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语音由心灵所激活而被赋予意义,文字只是语音的无生命的、随意的、可有可无的替代品。语音中心主义的实质是逻各斯中心主义。(2)逻各斯即语音的内在理性,也是人类和自然的理性,语音和文字的二元对立关系在哲学史上被演化为精神和物质、自为和自在、主体和客体、心灵和身体、内部和外部、本质和现象、真理和假相、意义和文本的二元对立。但是,对立的目的是统一,在上述对子中,前者总是处于优先的中心地位,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附庸,处于边缘地位。10.评述胡塞尔现象学方法5(1)现象学的还原方法是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提出的通过直观来描述和把握认识对象的哲学方法。胡塞尔认为哲学的任务是寻求永恒的绝对真理,从而为全部人类精神生活提供理论基础。他认为哲学的对象既不是唯物主义者描述的山川河流,也不是经
本文标题:现代西方哲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1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