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公开课课件――――走向世界大战
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反法西斯国家力量薄弱和未形成统一的反法西斯力量(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课标要求:了解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不必要的战争!”(TheUnnecessaryWar)。他认为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致使德、意、日侵略势力迅速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斯大林和希特勒“荒唐的伴侣”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1.含义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同时企图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的政策。2.目的和实质实质:西方大国仇视社会主义,无视小国和弱国利益的强权政治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姑息纵容保全自身,牺牲他国,祸水东引目的:避战自保(维护既得利益),祸水东引。3.表现⑸制造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⑴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偏袒日本)⑵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名不副实“经济制裁”)⑶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不干涉”和“中立”)⑷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⑹“奇怪战争”、“静坐战”---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材料一英法尽管为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为复杂。材料二绥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顽固的反共产主义者,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产主义西进的前哨堡垒。3.原因思考:结合材料分析英法等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一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大量伤亡,严重破坏了人民正常生活。因此战后出现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还有经济危机使英法政局动荡,内阁更替,很难实行坚定和连续的政策。希特勒竭力造成似乎唯苏联方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相信这点。一战的残酷性使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英法忙于应付国内经济危机,无暇顾及。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①英法对战争的抵触实力:地位削弱,忙于经济危机,畏战思潮:和平主义思潮利益:得利者,不想破坏“凡——华体系”②对德负罪感一战后对德国的过分惩罚③对苏联社义的仇视和对弱小民族国家利益的蔑视④对法西斯认识不清,其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㈠英法①忙于恢复经济②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③外交需要: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利用三股力量互相牵制削弱。㈡美国(“中立政策”)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㈠英法①法西斯加紧侵略扩张,欧洲战云密布②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③国际联盟未起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④英法和苏联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战争威胁1.背景2.目的①第一阶段: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由于英、法缺乏诚意最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失败原因:英、法对社会主义的仇视根深蒂固)②第二阶段:1939年8月23日,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苏联转而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三.集体安全的落空为扭转不利处境,建立集体安全和共同防范侵略3.概况4.《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对苏联:①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②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别。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加速二战爆发(2)影响:⑶实质:苏联式的纵容政策“荒唐的伴侣”①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②德国避免两线作战②苏联追求避战自保,以赢得备战时间。(1)原因:1.背景:⑴德国对外侵略扩张吞并奥地利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⑵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3.内容:二.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割苏台德区给德国2、概况: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德国莱茵区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德国通过电话就接管了奥地利;该事件在国际联盟中竟未被提起1938年9月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慕尼黑阴谋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张伯伦(英国首相)①材料中“强大邻邦”和“小国”分别指的是谁?②为避免卷入战争,张伯伦是怎么做的?③与之前对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绥靖政策相比有什么变化?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法西斯(违背国际惯例,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体现)“制裁”“不干涉”结合张伯伦的谈话回答问题:④为什么说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在慕尼黑阴谋中,英法出于对战争的恐惧,不惜从幕后走到前台,抛开当事国,公开地把捷送到法西斯铁蹄之下。公开出卖直接勾结4.影响:⑤对世界: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①对捷克:牺牲了捷克的利益,1939年3月捷克被德国完全吞并埋下了祸根。②对英法: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而英法在二战中也遭到了德、意等国的进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③对德意: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了他们的侵略力量。德国吞并了捷克,意大利吞并了阿尔巴尼亚。④对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促使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推行祸水西指的中立自保政策。小结西方大国:苏联:绥靖政策避战自保加速二战爆发慕尼黑阴谋(顶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本侵略中国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1、法西斯国家力量强大2、反法西斯国家国小力弱,且力量分散3、大国纵容侵略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纳粹时代尼莫拉牧师那一段锥心刺骨的忏悔:起初,他们抓共产党员,我不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后来,他们抓犹太人,我不说话,因为我是雅利安人。后来他们抓天主教徒,我不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们来抓我,已经没人能为我说话了。
本文标题:公开课课件――――走向世界大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5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