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我军后勤保障一体化研究
学号: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院(系、所)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王凌入学年月2007.9开题报告日期2010.3.开题报告引言一、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理论的提出(一)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基本概念的界定(二)一体化后勤保障的基本特征(三)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基本内容(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动因分析二、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现状(一)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的形态演变(二)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实践基础(三)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制约因素三、推进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基本途径(一)以后勤保障信息化为抓手,推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发展(二)以优化后勤保障组织体制为突破口,推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发展(三)以培养高素质新型后勤人才为保证和支持,推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发展(四)以一体化为目标,提升后勤装备保障效能,推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发展(五)以提高后勤保障一体化训练水平为基本途径,推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发展结束语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列宁军事文集[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论述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4]江泽民文选[M].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江泽民文选[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7]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Z].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读本[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9]库桂生,黄成林.军事后勤新变革[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10]闵振范,王保存.构建信息化军队的组织体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11]王进发.中国军事后勤变革大战略[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12]后勤指挥学院编印.军事后勤理论创新成果集萃[M].内部发行.北京.2004.[13]王明礼,王通信.外军后勤理论与实践[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14]张连松.近现代战争后勤史[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15]丁军一.中外后勤保障经典战例评析[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16]王北生.军事后勤创新学[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17]熊德禹,吕红旗.后方专业勤务总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18]孙秀德.军事后勤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19]刘远跃等.新军事革命与信息化后勤[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2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司令部.军队联勤工作手册[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1.[21]刘高平,陈剑锋.非接触战争后勤[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22]夏镇九.后勤保障力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2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司令部.聚焦后勤[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24]赵燕.数字化条件下后勤建设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2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课题组.21世纪初我军后勤改革与效益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26]苏书岩.军队后勤军事训练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27]任守生,陈小岩.反“台独”应急作战油料保障研究[C].内部发行.北京.2005.[28]纪江荣,支力.外军军需勤务[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29]施普选.分队后勤训练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30]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与条令研究部,信息化作战理论研究室.信息化作战理论学习指南——信息化作战400题[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31]宁凌,向松波,钟小伟.一体化作战[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32]刘卫国.一体化训练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33]王保存.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34]郭梅初,王及平.一体化联合作战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35]高宏伟等译.给养勤务——美国陆军第10-23号战地手册[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36]车先明,陈学惠.美军作战理论前言问题聚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37][印]帕莫德·萨林.军事后勤——战争的第三维[M].后勤指挥学院学术研究部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38]海军工程大学校区,后勤指挥系理论研究中心译.适于作战的感知与反应后勤[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39]吕慧方等.关于建设一体化后勤保障信息网络系统的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06,(9):64-65.[40]酒济川等.新军事变革与我军后勤装备发展[J].军事经济研究,2006,(4):13-16.[41]胡安胜,苏喜生.外军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及对我军的启示[J].军事经济研究,2006,(3):74-77.[42]赵建军.运用综合集成思想加快后勤一体化建设[J].国防大学学报,2004,(12):89-91.[43]相关网站:中国军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期刊网.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研究【内容提要】扑面而来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及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使得未来战争的较量将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军事后勤的较量。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体系与体系之间的整体抗衡,适应我军基本作战形式由协同性联合作战向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转变,加快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对于开展反“台独”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具有重要意义,是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实践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军委胡主席在2005年4月和12月先后强调,“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的改革方向必须坚持”,“建立三军一体化后勤保障体制的目标不能动摇”。因此,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是统帅部十分关注的问题,是现实军事斗争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军目前军事后勤理论研究的前沿性课题。本文以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为背景,积极借鉴我军和外军后勤保障建设的实践及研究成果,从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相关概念、主要现状和基本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见解,以期能对部队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相关概念做出了界定,阐述了一体化后勤保障的基本特征、建设内容及建设动因。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的形态演变,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实践基础和存在的主要不足。第三部分,着重阐述了推进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基本途径。【关联词】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目录引言······································································(1)一、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理论的提出···············(3)(一)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基本概念的界定······················(3)(二)一体化后勤保障的基本特征·································(7)(三)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基本内容··························(11)(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动因分析··························(15)二、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现状剖析··············(19)(一)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的形态演变··························(20)(二)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实践基础·····················(23)(三)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制约因素·····················(29)三、推进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基本途径········(34)(一)以后勤保障信息化为抓手,推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发展··························(35)(二)以优化后勤保障组织体制为突破口,推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发展··························(38)(三)以培养高素质新型后勤人才为保证和支持,推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发展··························(44)(四)以一体化为目标,提升后勤装备保障效能,推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发展··························(49)(五)以提高后勤保障一体化训练水平为基本途径,推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的发展··························(55)结束语··································································(61)参考文献·······························································(62)-1-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研究引言“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后勤保障制约着战略、战术目标的达成,关系着战争的进退与胜负。”自出现战争以来,后勤保障始终是影响战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新一轮军事变革。以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为标志,引起了军事领域的全面变革,也引发了军事后勤领域的深刻变化。美陆军在其1993年版《作战纲要》中指出,“在一定意义上,作战就是后勤,后勤也就是作战。”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冲击下,后勤保障已由幕后走向前台,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演变,催生出新型后勤保障模式,军队后勤保障建设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我军传统后勤较为封闭的保障模式,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保障能力和保障效率的提高,已越来越难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对我军后勤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要求。2004年6月,充实完善后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一体化联合作战是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和基本作战思想,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问题从此凸现。从近几场局部战争,尤其是美军的作战看,后-2-勤保障已从多角度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这为我军构建一体化后勤保障体系,加速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体化后勤保障是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后勤保障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信息化战争的时代要求。它是联合作战后勤保障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本质和内涵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征,是机械化后勤保障理论的历史演进。军委胡主席强调,“建立三军一体化后勤保障体制的目标不能动摇”,“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的改革方向必须坚持”。中共中央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明确提出,要“推进后勤建设和改革,完善综合保障能力。”笔者撰写本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贯彻党中央和胡主席的这些重要思想,以期为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建言献策。当前,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国内外系统研究此课题的专著和论文还不多。因此,准确把握一体化后勤保障的本质与特征,客观分析其实践基础与不足,构建一体化后勤保障体系,加快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是实现我军后勤建设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做好反“台独”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必然选择,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后勤建设和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一、我军一体化后勤保障建设理论的提出“任何理论首先必须澄清杂乱的、可以说是混淆不清的概念和观念。只有对名称和概念有了共同的理解,才可能清楚而顺利地研究问题,才能同读者常常站在-3-同一立足点上。”——克劳塞维茨任何一场伟大的军事变革
本文标题:我军后勤保障一体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035436 .html